在《精武》185期上看到:心意拳是否存在缺限?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修練心意拳者能否參加搏擊比賽?文中說:首先心意拳缺乏腿法,因為內(nèi)家拳的理念中有“抬腿半邊空的說法”,太極拳的幾下腿法也是“抬腿不過膝”……由此看來,抬腿半邊空的理念,無法適應現(xiàn)代搏擊。心意拳另一個弱點是較單調(diào),多是直線移動。
我學習心意拳多年,所習所見,并非是本文說的那么狹隘和局限。應該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交流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悟性。藝術(shù)是無窮盡的,對心意拳產(chǎn)生固步或獨樹一幟,將是自己練功的絆腳石。
我是祁縣溫曲人,武術(shù)源遠流長,很早被譽為“武術(shù)之鄉(xiāng)”的稱號?,F(xiàn)在戴氏心意拳分三支,一支為郭維翰再傳弟子范甲元所傳,另一支為戴魁弟子馬二牛所傳,還有一支為戴宏勛之女戴桂蘭所傳,總計有千余徒弟。
范甲元一系非常重視練靜功、軟功。學拳者入門先教引氣法:在“靜中寓意,意中蓄氣,氣中蓄動,動中氣沖,氣沖意送,既順氣路,側(cè)開氣竅,靜出光芒,動則飛騰”的理論指導下,先練軟功,揉腿、開腰。祖師曰:練拳不揉腿,等于胡日鬼;練拳不開腰,渾身都是空。練好軟功,能使筋骨靈通,氣血暢通。這是練功的基礎(chǔ),也是練輕功的開端。
內(nèi)練腿的基本動作有旋風腳、二次腳、正面踢腿、外擺踢腿、里勾踢腿、掃堂腿、連環(huán)腿等,此外還有飛身勢等。我就親眼所見范甲元師傅踢了一個二次腳把屋檐下的燕子窩踢下來。他的弟子呂惠三指功在地上立起來能走一圈,踢了個旋風腳,騰空三尺余高??梢?,這個門下弟子的腿功是何等出色。
拳譜序曰:“……不輕易用腳踢,若用腳蹬,須全身合成一塊,從胸中踢出;往前一直而蹬;合膝而其用勁,立點在腳跟之邊……方可免危機。”以上所序正好是心意拳龍形中的“龍蹬天”的修練法。
戴氏心意拳的步法有:虎步、墊步、寸步、搖步、疊步、串子步、七星步、雞腿步、挪閃步、滑步、踐步……
虎步是戴氏心意拳的基本步法,是直線練法,從中拔功,這實乃入門初步。譜曰:“戴氏心意拳一正門、二斜門、三地盤。前俯后仰,此勢不勁,左側(cè)右歪,皆身是病。正而是斜,斜而是正”。
馬二牛師傅教習:“摩摸二勁,內(nèi)藏手法,挪閃步法,神出鬼沒”?!肮俏馐峭?,地盤底錘陰中擊”真實地說明心意拳不是單調(diào)的直線移動。
我在此就心意拳中的腿法、步法作了詳細闡述,相信對廣大讀者、習武者會有所啟悟的。至于心意拳它是需要進一步改革還是需要自己狠下功夫修練,實在地說,沒有十年、八年的功夫,去參加這樣那樣的比賽,將會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