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帥是一項工作,而不是游戲,我寧可多做些工作,也不能讓多年的心血毀在游戲上。\"
施樂公司暫時把未來交給了派里諾(Doug Pelino)。隨著安妮(Anne Mulcahy)的離去,美國第一次生育高峰期造就的領導人,如今個個接近退休,施樂及其他一大批公司都將面臨換帥交接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不僅復雜、敏感,而且尖銳。
董事長與雇主們既要選出未來領導,又不能招來落選者的反感,尤其是因此輸給對手。他們必須為繼任者投資,組織培訓,創(chuàng)造機會,積累領導經驗和商業(yè)智慧,直到同行與對手都非常想挖墻角的程度。即便再市場不景氣、晉升機會不多時,也要想盡辦法為他們打造升職空間。
在施樂公司,派里諾的候選名單上有100多人,全是副總裁與中層經理。派里諾曾與每一位都進行過數小時的交談。交談中,吹吹拍拍倒是不少,但沒有發(fā)現一個鶴立雞群者。派里諾說:\"其實,這個名單都難處理,既不能像黑名單那樣保密,也不能當成公布貼出來。對于敏感的榜上無名者,更要人絞盡腦汁,好讓他們感覺你不僅沒有拋棄他們,而且很愛他們。\"
類似的繼任故事正在無數公司上演,以至于我們不能不關注這代人(1946-1964年間出生)的離線問題。據美國勞工部統(tǒng)計,到2010年,這代人工作在一線的比例將從現在的49%下降到38%。在未來的10年,將有2400萬人退休,而其中的公司領導與部門負責人占相當比例。
據資訊公司羅伯特·哈夫管理智囊(Robert Half Management Resources)調查,80%的公司高管認為,發(fā)現與培育繼承人的工作極有價值。
獵頭公司高地伙伴(Highland Partners)的首席執(zhí)行官麥克爾·凱利(Michael Kelly)說:\"這個工作太重要了,高管可以把自己的商業(yè)訣竅傳授給繼任者,還可以借繼任者完成自己的夢想??上В苌儆泄具@么做,更別說做好。根據經驗,一個正在受訓的新帥,時間都耗在了飛機、酒店與會議室,日程表滿滿的,培訓根本擠不進去。\"
業(yè)界普遍認為,好的領導人始于年齡30-40多歲,為公司工作過10-15年,業(yè)績可圈可點。
與業(yè)績可以并論的就是行事方式,事實上,很多雇主說,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也至關重要,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人天生的領導力,以及與別人共事的能力。派里諾說:\"在施樂,用業(yè)績可以拿下一批人,但是從我接觸過的人來說,只有少數人敗在業(yè)績上,多數都輸在舉手投足上。\"
沃爾瑪有換位鐵律。每隔兩年,公司的主要領導人都會聚在一汽,專門挑選潛在接班人,然后會為所有培訓不到位的人提供討論一套發(fā)展計劃。沃爾瑪執(zhí)行副總裁科爾曼(Coleman Peterson)說:\"選人與育人是沃爾瑪的大事,與公司密不可分。\"
換帥還面臨另外一個挑戰(zhàn),出圍者很容易因為繼位計劃而對入圍者產生忌恨,從事挑選工作的人,如果掌握不好分寸,過于注重未來領導人,很可能一人得道,雞犬生怨。
Novations/J.Howard協會的執(zhí)行顧問湯姆(Tom McKinnon)說:\"盡管獵帥工作悄悄進行,標準若隱若現,但最終的表現形式還是勝與敗。敗者容易消沉或出走。\"據湯姆所在公司2003年對210位人事總監(jiān)的調查,只有40%的高管知道自己入圍接班人計劃,公開還是不公開都是很傷腦筋的事情。
現在很多公司采用一明一暗的方式,對于目前或者短期內會出現的管理層空缺,公司會公之于眾,而選拔多年以后的頂層接班人的工作則悄悄進行。
繼承人問題直接關系著一個公司的生存,百年大業(yè)可能在一個廢物CEO手中土崩瓦解,忠貞不二的客戶也可能因領導人斷層而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