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成為對外投資大國。通過對外投資,實現在國外生產和銷售產品成為打入國際市場的最佳途徑,這樣可以繞過貿易壁壘,避免遭遇反傾銷等麻煩。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與一個國家對外投資的增長應該成正比。中國企業(yè)的對外投資與“走出去”是經濟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標志。從“中國引資”到“中國投資”,這是世界經濟格局調整中重要的變化。
中國正成為對外投資大國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是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墒?,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還正在成為對外投資大國。這是聯合國貿發(fā)會議最近的報告中引人注目的一大亮點。
貿發(fā)會議的報告表明,去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累計超過350億美元,投資對象遍布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貿發(fā)會議高級投資官員詹曉寧說,中國最近10年來,在對外投資方面有一個很大的飛躍,從1991年的約30億美元,增長到1995年的約150億美元,去年更是達到了350億美元左右。
根據國家商務部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02年底,中國共批準設立境外中資企業(yè)總數6960家(不含金融類海外中資企業(yè)),中方協議投資金額是93.4億美元。
貿發(fā)會議的資料表明,中國對外投資主要還是在亞太地區(qū)。他們把在香港和澳門的投資也統計進去了。如果除去這一塊,投資比較多的是在北美洲,其次是非洲,再次是拉丁美洲,再次是歐洲。按照國別來說,投資比較多的國家是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然后是泰國和俄羅斯。在投資海外的公司當中,最大的投資者仍然是國有企業(yè),比如說大型的石化、金屬企業(yè)。僅中石油在蘇丹石油領域的投資就超過了27億美元。
中國享受的WTO權利主要體現在海外
現在,中國企業(yè)進行對外投資的主要驅動力在于,中國企業(yè)本身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由于中國的市場越來越國際化,中國市場上的競爭事實上越來越相當于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中國的企業(yè)不斷吸收外來技術,使得產品具有相當的競爭力,特別是中低檔技術領域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強。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具備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另外,中國一些家電和輕工產品的國內市場已經逐漸趨于飽和,生產能力過剩,通過對外投資,實現在國外生產和銷售產品成為打入國際市場的最佳途徑。這樣可以繞過貿易壁壘,避免遭遇反傾銷等麻煩。
我國加入WTO后,履行的義務主要在國內,而所能享受的權利主要體現在境外,體現在其他WTO成員對中國的出口商品、服務以及海外中資企業(yè)等給予更大的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等方面。中國企業(yè)必須及早“走出去”才能享受到這些權利。
許多人存在一個疑問:中國企業(yè)的優(yōu)勢在于國內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到國外去承受高經營成本是否合算?其實,我們還應該看到,發(fā)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比較高,這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彌補勞動力成本高的損失,而且高素質的勞動力還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海外企業(yè)產品的銷售價格在質量提高的基礎上可以相應提高,這樣一般就不會受到反傾銷調查了。發(fā)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制度比較完善,能夠為企業(yè)提供良好的經營環(huán)境,也可以減少一些必要的交易費用??偲饋砜?,具備條件的企業(yè)進行對外投資是利大于弊的。
企業(yè)“走出去”是經濟外交組成部分
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與一個國家對外投資的增長應該成正比。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對外投資一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貿發(fā)會議投資部門的負責人卡爾·索旺認為:“中國企業(yè)即將成為亞洲乃至全世界的外國直接投資大戶。”
中國領導人近來闡述了要和平崛起的外交戰(zhàn)略。在這個大背景下,經濟外交的地位舉足輕重。中國企業(yè)的對外投資與“走出去”是經濟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標志。中國對外投資最先受益的就是曾經抱怨中國搶走了其出口收入和外國投資的東南亞國家,對這些國家加大投資,其意義將不僅是經濟上的。溫家寶總理在去年的東盟首腦會議上承諾:“中國政府鼓勵中國企業(yè)到亞洲各國投資興業(yè)?!敝袊髽I(yè)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一定要慎重謀劃,爭取經濟效益與社會政治效益的雙贏,在周邊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都有所作為。
我們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是,不再把引進多少外資作為衡量地方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我們的銀行存款那么多,也是需要尋找出路的,只要獲得投資并且取得實際效果,內資外資又何必進行區(qū)別呢?所以,對外資的優(yōu)惠政策應該逐步削減直至取消,這應該成為進入對外投資時代、調整發(fā)展政策的題中之義。
從“中國引資”到“中國投資”,這是世界經濟格局調整中重要的變化。衡量對外投資效益,不應該單純看重經濟效益,對于具有戰(zhàn)略意義、但暫時又不能贏利的投資活動,國家應該進行補貼。國家在指導企業(yè)的對外投資時,也應該引導企業(yè)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履行傳播中國優(yōu)秀文化等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