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前美國財政部長助理。
克林頓和小布什兩屆美國政府經濟政策的強烈反差,將成為經濟學家及歷史學家們長期爭論的話題??肆诸D政府在任期間,面臨的是一個形勢極為不利的爛攤子:經濟增長躑躅不前,1980年到1992年間里根政府和老布什政府留下的聯(lián)邦預算赤字數額驚人,“自然”失業(yè)率處于相對較高水平,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而小布什上任時極其有利的局面則與之形成了鮮明對照:預算盈余充足,生產率呈現(xiàn)快速增長的勢頭,信息技術革命已經產生規(guī)模效益,“自然”失業(yè)率水平卻很低。
然而兩個時期經濟政策所產生的效果卻令人意外??肆诸D經濟班子在困頓之中化腐朽為神奇,在初為克林頓總統(tǒng)助理、后任其財政部長的羅伯特·魯賓的率領下,他們把里根/老布什時期留下的高額赤字轉變成了巨額盈余,成功地推動了美國高投入/高產出經濟增長的復蘇,不斷地降低貿易壁壘。不但如此,克林頓班子還因成功處理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而贏得了好評。
與之相反,如果說還不算把一切都弄得一團糟的話,小布什政府至少也引起了政府內外觀察家們的不滿;他們對于這一屆政府在經濟方面的政績大搖其頭,對于其所浪費掉的大好時機頗有微詞。貿易、財政政策、社會福利改革……布什政府已使得你能想得到的幾乎每一個方面的狀況都急轉直下。
看一看魯賓最近出版的文集《在不確定的世界里》,我們開始對前述顯著差異有了更好的認識。該書扉頁的開頭赫然印著作者羅伯特·魯賓和雅各布·維斯伯格的名字。在某知名公眾人物出版的文集中寫了幾篇文章,就可以在封面上與這位名人同署其名的情況并不常見,這恰恰反映了羅伯特·魯賓的魅力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他慷慨大方,堅信榮譽應當共享。
在魯賓看來,政策制定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養(yǎng)成“概率思考”的習慣。這就意味著要積極主動地去問問題:“還有其他什么情況可能發(fā)生?”“要是我們錯了,又會如何?”“下一步會碰到什么問題?”……并且還要對可能的潛在結果進行全面考察,對它們的成本和收益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而不是只憑空假定這些結果符合某些時下流行的思潮,或者人們特別熱衷的管理模式。任何的預測至少也會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偏差。
吹胡子摔板凳并不能使不希望出現(xiàn)的問題自動消失。魯賓意識到,世界是一個復雜的、遠未得到充分理解的場所,常常會有很多我們意料不到的事情發(fā)生,我們不能單純地遵照凱恩斯、米爾頓·弗里德曼或其他一些新保守主義專家提出的方案來辦事。這一認識似乎成了魯賓手中最強有力的秘密武器。
但讀了《在不確定的世界里》之后,你會很快發(fā)現(xiàn),“概率思考”并非魯賓惟一的武器。他同時還為一位對方針政策與政治報以同樣深切關注的總統(tǒng)工作著——這位總統(tǒng)確信,至少在多數情況下,好的政策最終都會發(fā)展成為好的政治。
魯賓還將他在擔任高盛銀行董事長期間積累的先進管理經驗發(fā)揮到了極致。我回想起自己坐在白宮羅斯福廳后排看他主持國家經濟委員會會議的情形,他似乎只要揚揚眉頭,并按照適當的順序叫人回答問題,就可以讓全場如他所愿地達成一致意見。
然而,所有這些決策技巧要是沒有用對方向,就派不上一點用場。我認為,魯賓(和克林頓)的經濟決策,在諸多不利的情況下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能夠把握住政府的真正目標:始終做到胸中有全局。
在文集中,魯賓還回顧了自己過去在國際貿易問題上堅持立場的一個片斷:“因為自由貿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此的顯而易見,保護國內產業(yè)的做法通常是大受歡迎的……在同克林頓總統(tǒng)的某次討論中,我曾談到,漁業(yè)是我們需要大力降低貿易壁壘的行業(yè)之一??肆诸D記起曾看到好多可憐的漁民撒網捕魚的情形,他不想做任何傷害這些弱勢人群的事情?!墒强偨y(tǒng)先生,’我說,‘如果幫助那些貧苦漁民,就會犧牲更多窮人的利益,使他們不能買到廉價的魚。’”
我們也有必要眼觀全局。換句話說,我們將來要盡可能地使羅伯特·魯賓這樣的能人智士發(fā)現(xiàn)涉足公共服務領域的樂趣,讓他們一旦置身其中,就可以發(fā)揮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