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怒海爭鋒》電影原聲碟
編號:DECCA 475 398-2
近來遇到一些朋友,他們一直是“天碟落地”這個欄目的老讀者,都說小弟的文字變規(guī)矩了,也變平淡了,缺少了當年好像自己甩賣唱片的那種煽動性,雖然看起來不太像“槍手”了,但讀起來卻不那么過癮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這個市道,值得吹捧的好唱片實在不多。而當一個人聽唱片寫唱片變成了工作,常年以往,就難免“審美疲勞”了。不過,這里有張電影原聲碟讓小弟再度找回鼓吹的激情,在此又要理直氣壯地逼大家掏銀子去買啦。
《怒海爭鋒》是今年春節(jié)時國內引進的一部很火的好萊塢大片,你看過吧?我是在影院看的8聲道英文原版,那個場面和音效啊,讓人怎么個震顫法這里就不形容了,總之小弟坐在電影院里一直不斷反?。喊l(fā)燒友以后是不是還要繼續(xù)玩什么“家庭影院”了?要看電影是不是都應該老老實實到電影院去買票?
表過閑話,這里要說說已經由DECCA出版的這部電影的原聲碟,在音效上,它同樣可以給發(fā)燒友結結實實的聽覺震懾。音樂方面,由于是描寫波瀾壯闊的海戰(zhàn),大部分配樂都是以類似日本“鬼太鼓”的持續(xù)擂動來營造振奮感,以展現十足的武士精神。因此,想接受霸道低頻洗禮,或喜歡爆到天昏地暗的發(fā)燒友,這張CD無疑是最“下飯”的。由于是帶HDCD編碼的錄音,這里的大鼓不僅動態(tài)大到沒有人性,更可將每一記鼓點的位置、繃得緊緊的鼓皮質感、以及鼓聲回蕩于空間的堂音描繪得清清楚楚。只是,播這些樂段,你除了要用大家伙,還得做好得罪鄰居的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片描寫的背景是1812年拿破侖戰(zhàn)役時期,故而配樂中巧妙采用了很多現成的古典音樂錄音。像馬友友拉奏的“巴赫大提琴組曲”,還有莫扎特、沃漢·威廉斯以及波凱里尼的作品。這使得聽眾在領受狂暴音響之余,更增添了高貴、精致的聆聽體驗。以馬友友的那段“巴赫大提琴組曲”和波凱里尼的“弦樂五重奏”為例,弦樂器所散發(fā)出的質感和異彩誘人極了,爽脆的木頭味道中帶著甜甜的水份,最難得的是起落之間,還飄散著極美的殘響和尾韻……
這年頭,很多人聽音樂都在網上聽;該買D版的也都去買D版了,如果你還留在這里陪朱某人一起發(fā)燒,那么,就趕緊將這張電影原聲碟找來藏為己有吧。若哪天你要說服人家拋棄MP3和你一樣玩Hi-Fi,記住什么也不用多說,秀一秀這張唱片就是了,我保證你的朋友一定會目瞪口呆的。
片名:ESSENTIAL
演唱:安琪拉·喬治烏
編號:DECCA 473 320-2
安琪拉·喬治烏,1965年出生于羅馬尼亞摩爾多瓦雅扎德小鎮(zhèn),14歲進入布加勒斯特市埃涅斯庫文化宮,學習演技、芭蕾舞和鋼琴,并隨聲樂教師米亞·巴爾布學唱,學唱聲樂作品為她樹立端莊、純正的歌唱風格打下了良好基礎。后來,她進入了布加勒斯特音樂學院接受系統(tǒng)的音樂教育。
她的歌唱才華在一次阿姆斯特丹青年音樂會電視演出中得到了人們稱贊,1992年英國皇家歌劇院邀她首演《藝術家的生涯》,喬治烏大喜過望,受寵若驚。她是位有自知之明的歌者,為了減輕角色的壓力,她建議改唱采琳鈉(莫扎特《唐·喬萬尼》),果然,她以此角色首演于倫敦皇家歌劇院,大獲成功。如今她已經是大都會歌劇院永久客席女高音。
人美歌甜的喬治烏,名聲不脛而走,指揮大師索爾蒂特意在倫敦皇家歌劇院觀賞了她的演出,大為驚喜,在大師心目中她是最理想的《茶花女》中的薇奧列塔,于是就邀請她參與1994-1995年樂季《茶花女》的演出,她飾唱的薇奧列塔竟感動得大師流下了熱淚,喬治烏的歌唱憑此真正引起國際性的轟動。這次演出BBC作了直播,DECCA進行了實況錄音、錄像,唱片暢銷全球,并榮獲英國《企鵝唱片指南》1996年度大獎。
喬治烏的聲音兼有抒情女高音的柔美、spinto女高音的壯實、戲劇女高音的力量和花腔女高音的華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能女高音。她的演唱有著卡拉斯的激情、苔芭爾迪的美聲和狄·卡娜娃的儀態(tài),但又都不完全是。這張名為《ESSENTIAL》的最新詠嘆調精選,全面展示了喬治烏的演唱技巧和音樂造詣。她演唱的亨德爾《里納多》中的“讓我哭泣吧”,時而悲嘆、蒼涼;時而驚恐、激憤,盡現巴洛克時期聲樂克制、而聲調多變的風貌;在演唱莫扎特《費加羅婚禮》中的“愛神,請你憐憫”時,她投入沉思,貼切地的唱出了角色的痛苦之情;此外,普契尼《圖蘭多》中的“公主,你這冷血的人”;貝里尼《諾瑪》中的“純潔的女神”;普契尼《蝴蝶夫人》中的“晴朗的一天”等唱段,都展現了喬治烏極為高超的唱功。
想一親今日歌劇世界的新女王的芳澤,就從這張唱片開始吧。
片名:紅
演唱:Shirley
編號:ABC AJ0002S
第一次聽到ABC(愛必希)這個唱片牌子時,覺得很可疑:這抑或是美國廣播公司(ABC)旗下的唱片品牌?如果是來自國內,那是不是專給孩子們錄英語有聲讀物的呢?后來終于有緣認識該公司的負責人徐先生,他很有誠意地推薦給小弟兩張ABC新出的爵士錄音,并鄭重說明:這是國內唱片公司出的第一批SACD。
其實如今SACD并不是什么稀奇東西,只要誰愿意,都可以找國外的廠家去壓片生產。事實上,現在唱片公司都爭著打“技術牌”,很多錄音的高科技被濫用,一些內容很爛的東西,過一過HDCD、XRCD或SACD,竟可以“發(fā)燒”名義賣出高價錢。君不見,連一些盜版片都用上了HDCD呢,實足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所以,是不是真正的好東西還得看里面的東西是否有料:音樂是不是有特色,制作是不是有份量,其余免談。
當我聽過這兩張樣片,竟然有些不敢相信,不相信這真的是國內唱片公司做的唱片。ABC看來不簡單。
以這張《紅》為例,可說是筆者聽過的,中國人演錄的最棒的一張Jazz Standards唱片。我不知道ABC為什么沒有在唱片內頁中詳細介紹這位叫Shirley(雪莉),這位擁有慵懶性感嗓音的歌手是何許人?身在何方?怎么找到她的?為什么她的英文歌唱得那么夠味道,而中文又那么字正腔圓?最重要的是,她何以能把握到爵士樂在小酒館中那種特有的“煙霧感”?要知道,這種撩人的感覺可不是什么人裝腔作勢能模仿到的,那是一種很自由的,幾乎與生俱有的東西,非長年熏陶不成。
在這張唱片中,Shirley用她那似乎融入血液的爵士感覺演繹了多首中國懷舊老歌:“我的心里只有你沒有他”、“情人的眼淚”、“橄欖樹”等等,將那種繁華落盡、紙醉金迷的意境拿捏得很到位,沒有一絲一毫的造作,唱功實在令人敬佩。其實,類似“老歌翻爵士”的唱片以前發(fā)燒友并不陌生,蔡琴的兩張《金片子》就是前鑒。但毫無疑問,論演繹,論爵士味道的地道,蔡琴的確是被這名不見經傳的女歌手比下去了。此外,編曲和伴奏這也是筆者聽過的同類錄音中最精彩的,最有氣氛的。尤其是鋼琴和貝斯手的表現,常常有很出彩的炫技但毫不過火。一查,ABC請的是兩個老外樂手,難怪感覺“正”極了。
錄音基本上沒有什么味精,也沒有那種讓人聽“口水聲”的sharp度,但歌手口型和樂器比例算得上精確,空間感的控制也稱得上自然,樂器的實體感和質感都很上乘。唯一有些不如意的,是唱片的盒封和內頁,制作粗了一些,設計也紛亂了一些,再精美一些,完成度高點,就真的和國外高級唱片沒有距離了。但,這一點不妨礙筆者對ABC另兩張《藍》和《白》的期待。
片名:雨果發(fā)燒碟(十)
編號:HRP7242-2
多年來,雨果唱片公司都會不定期推出系列《發(fā)燒碟》,旨在精選其最新的精彩錄音,并讓發(fā)燒友深入了解雨果錄音師的制作心得。
時至今日,《雨果發(fā)燒碟》已推出至第十輯。這輯的CD小冊子內,雨果掌門人易有伍這樣說:“從92年底推出首張至今,《雨果發(fā)燒碟》系列已形成一種氛圍。每年年底在大型的音響唱片展上,樂迷與及音響發(fā)燒友總期待著新碟上市。偶爾其中有一、兩年沒推出,失望的樂迷都會來信查詢原因?!眰€人認為,雨果發(fā)燒碟系列能成為樂迷以及音響發(fā)燒友的期盼,是因為這個系列的嚴謹制作以及內容的廣泛多元。
資料指出,這張最新《雨果發(fā)燒碟之十》有兩個特點:
(一) 取消24K金碟版,取而代之的是從音效以至售價皆更上一層樓的xrcd,同步推出的分別是普通版與xrcd2版;
(二) 多了四首不會在其他專輯中出版的全新錄音,有別于以往在已出版的專輯中精選歌曲,重新混音的制作方針。這使得這張“發(fā)燒碟”的珍藏價值大大提升。
《雨果發(fā)燒碟十》輯錄了15首歌曲,個別歌曲在CD小冊子上詳細列出了歌者與各樂器的位置,以及錄音現場麥克風的布局,以讓發(fā)燒友在重放時能作參考,看看是否還原出了錄音現場的效果。
“奈何”和“原鄉(xiāng)情濃”是雨果當家女歌手黃紅英翻唱的兩首鄧麗君名曲,唱得怎么樣見仁見智,但錄音卻是無可置疑的好,實為試機極品;“香巴拉并不遙遠”是一首極為動人的男高音錄音,藏族歌手達摩魯卓的歌聲嘹亮清闊,那份真正的康巴漢子味道,非族外人所能有,錄音也是罕見的出色;其他好聽又好聲的曲目包括:“水邊的螢火”、“愛的羅曼史”、“關山月”等。
本碟內的第4、5、6、8這四首歌曲為全新錄音。第4首“深深的海洋”是張杏月與黃紅英的女聲二重唱現場演唱會實況錄音,由俄羅斯三角琴合奏團伴奏,錄于香港荃灣大會堂。音色的平衡度控制得宜,人聲娓娓動人,自然和諧。第5首“山楂樹”是俄羅斯三角琴合奏團演出的純器樂版,三角琴的質感強烈,平衡度出色,乃一流水準錄音。第6首“月光曲”,也是同一樂隊演奏的純器樂版,音效一致。第8首“青藏高原”是黃紅英的全新錄音,此曲是藏族民歌,令人難以相信擅唱抒情委婉歌曲的黃紅英,在演繹這首藏族民歌時,是如此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