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5;#8195;近年來,中國的貧富差距正在擴大。世界銀行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基尼系數(shù)2001年達到0.45,高于一些被認為是亞洲貧富差距非常懸殊的國家。如印度為0.32,印度尼西亞為0.34。對收入數(shù)據(jù)進一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大大超過低收入階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低利率和低油價政策正在加劇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這一趨勢。
首先,低利率有利于借款人,不利于存款人。因為貸款買房便能夠享受低利率的好處,而消費者中有條件貸款買房的首先是高收入者。而且中國的房價/收入比接近10倍,遠遠高于國際水平,說明有能力購房的家庭主要是國內一小部分高收入階層和境外人士,而且其相對富有程度高于國外。正是這一小部分高收入者享受著住房抵押貸款低利率。
與此同時,大部分城市和農村收入較低的家庭非但沒有享受貸款低利率的好處,反而受到存款負利率的傷害。因為他們的儲蓄大多存在銀行,其本金正在被負利率所吞噬。這實際上是窮人對富人的一種利息補貼。
另外,這些收入較低的家庭中有一部分等攢夠了首付后將買房,但那時房價已經被當前的低利率推得很高。其結果是富人先以低價買房,窮人后以高價買房。買房自住的高收入階層將會得益于財富效應,而買房投資的更是能夠獲得豐厚的現(xiàn)金收益。雖然糧食價格的上漲,在某種意義上緩解了過去幾年城鄉(xiāng)之間收入增長的差異,但城市房地產價格的飆升,拉大了城鄉(xiāng)之間以及城鎮(zhèn)中貧富階層之間的財富差異,形成更廣義上的貧富差距。這等于是窮人對小部分富人的財富轉移。
無獨有偶,對成品油價格的控制,實際上也是一種財政(或準財政)“濟富”的行為。中國家庭汽車擁有率僅1%-2%,遠低于發(fā)達國家和其它發(fā)展中國家(例如,美國為200%)。中國有車族顯然主要是高收入階層。目前中國成品油價格不僅遠低于國際水平,甚至低于人均收入低于中國的印度和汽車人均擁有率數(shù)倍于中國的泰國;且漲幅小于國際原油價格,成本自然由國家(或國企)承擔。
政府對成品油價格進行控制,給一小部分有車族帶來的好處遠大于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無車族。這實際上是財政(或準財政)補貼在不同收入階層間的逆向分配,也增加了對成品油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國際油價的上漲。國際油價的上漲又進一步擠壓國內市場價格,提高了控制價格的成本。
今年以來,糧食價格的上漲增加了農民收入,但此種以食品價格上漲為主要動力的通貨膨脹,對于日益惡化的貧富差距亦是雪上加霜。
其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者的消費支出中食品所占比重大于高收入階層,前者所面臨的物價指數(shù)的上漲遠高于后者。以今年8月為例,城鎮(zhèn)CPI(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與食品類價格分別同比上漲4.8%與13.1%。考慮到不同收入階層居民消費中食品所占的比例不同,經調整后,高收入階層居民所面臨的CPI同比上漲僅2.7%,遠低于城鎮(zhèn)平均水平;而對于低收入者,CPI則上升5.7%,高于平均水平近1個百分點。
#8195;#8195;由于食品開支為城鎮(zhèn)居民生活所必需,因此以食品價格上漲為主的通貨膨脹進一步拉大了(城鎮(zhèn))貧富階層實際收入的差距。對此,國家應尋求積極的應對之策。
我們在近期的宏觀經濟分析報告中多次強調,中國應該用市場工具和價格手段替代行政手段,以鞏固宏觀調控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降低“硬著陸”風險。以上分析顯示,目前中國實行的低利率和低油價政策,不僅有悖于市場原則,不能有效地調整市場,分配資源,也違背了社會公平的分配原則,加劇了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如果宏觀調控繼續(xù)依賴行政措施而不充分利用價格杠桿,不能肯定的是經濟是否能夠最終實現(xiàn)“軟著陸”,但可以肯定的是低利率和低油價將繼續(xù)“劫貧濟富”,激化因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所產生的社會矛盾。政府對此應予檢討和反思。
#8195;#8195;作者分別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和宏觀經濟分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