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的歷史源遠流長。沈約在《宋書·謝靈運傳論》中說:“歌詠所興,宜自民生始也?!闭玺斞刚摷拔膶W產(chǎn)生的緣由:“人類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我們的祖先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須發(fā)表意見,才漸漸地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fā)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chuàng)作……倘若用什么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學家,是‘杭育杭育’派?!?/p>
先民在生產(chǎn)勞動過程中貫注了相當?shù)母星?,當然會有許多感觸,如何表達呢?歌唱和舞蹈便成了先民天然的選擇。而樂譜和舞蹈動作未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保留下來,只留下了一部分歌唱的曲詞,即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古籍中記載的歌謠。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余年的詩歌共305篇,因此又被稱為《詩三百》。根據(jù)音樂性質(zhì)的不同,《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指各地不同的音樂,類似于現(xiàn)在的地方俗音;雅是指朝廷及京城地區(qū)的音樂,又分大雅和小雅兩部分;頌指宗廟祭祀時的音樂。
《詩經(jīng)》內(nèi)容豐富,不僅是西周人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而且全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反映了周人的思想意識和審美情趣。具體說有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
一、農(nóng)事詩,反映先民采摘、狩獵、農(nóng)田、建筑、紡織、染色等勞動生活。如《七月》敘說農(nóng)夫一年四季無休止的辛苦勞作,全詩八章,大體依照春耕、蠶桑、收割、打獵、修繕房屋和年關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鋪直敘一年四季適應不同節(jié)候的各種勞作。
七月(節(jié)選)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鶪,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譯文】
七月里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里就該發(fā)寒衣。十一月里風呼呼響,十二月里寒風刺骨。沒有衣服,沒有粗布衫,怎么挨到年底?一月里修理農(nóng)具,二月里下田耕地。和我的妻子兒女一起勞動,忙得把飯帶到田間地頭,農(nóng)官看到滿心歡喜。
七月里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里就該發(fā)寒衣。春天開始轉暖,有了鳴叫的黃鶯。女子提著大筐,沿著那小路走,尋找嫩桑葉。春天日長長,采摘白蒿忙。女子心中正憂傷,害怕碰上貴族家兒子同回。
七月里向下降落大火星,八月里割蘆葦。開始養(yǎng)蠶的月份修剪桑樹,取出斧頭,用來砍掉高處的長枝,摘下它上邊的嫩桑葉。七月里開始有鳴叫的伯勞鳥,八月里開始紡線,有的染黑色,有的染黃色。我染的大紅色最鮮艷,給那公子哥兒做衣裳。
又如《芣苢》和《十畝之間》,兩首全是勞動者唱和的歌謠,前者是婦女在采集車前子時的歌唱,后者是勞動之后人們呼喚同伴踏歌歸去的情景。
二、社會政治詩,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譏諷。如《邶風·新臺》諷刺衛(wèi)宣公霸占兒子的新娘,用癩蛤蟆的形象,把對衛(wèi)宣公的憎惡感情與自己的悲傷和無奈,表現(xiàn)得明快生動。又如《相鼠》用令人厭惡的老鼠,比襯出貴族統(tǒng)治者道德品格的低劣,“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表達了人民的憎惡情感。有的詩篇反映了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如《王風·君子于役》寫妻子思念久役不歸的丈夫:“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有對剝削現(xiàn)象不滿的,如《伐檀》指責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
三、情愛詩,有反映男女青年對愛情的大膽追求的。如《召南·摽有梅》寫一位待嫁女子的詠唱,隨著梅子不斷成熟,落地日多,她等待求婚者的心情也愈來愈急迫:先是希望男子選好日子來求婚,繼而盼望今天就來求婚,最后則說現(xiàn)在就可以成親。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無掩飾地展露出來。又如《鄭風·狡童》寫一個姑娘因深切的相思而寢食難安,《秦風·蒹葭》描繪了一個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畫了詩人徘徊追思的形象。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還有抒寫婚姻生活的,《鄭風·女曰雞鳴》以夫婦對話形式,寫清晨起床前一個片段,表現(xiàn)了一對夫婦纏綿的情愛。另外,還有一些描寫婦女被丈夫無情拋棄的詩作,如《谷風》《氓》就敘述了女子對丈夫忠貞不二卻被丈夫無情遺棄。
此外,《詩經(jīng)》中還有記載民族歷史、歌頌祖先功勛的史詩,如《大雅》中《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敘述了周人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滅商的一些史跡和傳說。
《詩經(jīng)》在藝術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創(chuàng)作手法,成為我國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源頭?!对娊?jīng)》通過鋪敘、烘托、對比、描寫等手法,塑造了我國文學史上第一批具有典型性的藝術形象;尤其是《詩經(jīng)》開創(chuàng)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并大量使用夸張、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力,奠定了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