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首先就要了解他。父母都知道從日常生活中去了解孩子的性格,觀察他的智力發(fā)展狀況。可是,孩子到底聰不聰明,是否擁有獨特的智能,是否需要特殊的教育,你徹底地了解嗎?透過孩子手中指紋掌紋傳送的先天信息,就能快速了解孩子先天的資質和潛能,幫助你給予孩子適當的智能環(huán)境,進而采取最佳的教養(yǎng)方式,讓你的寶寶更優(yōu)秀,而這種科學就是“皮紋多元智能”。
透過皮紋多元智能檢測,我們可以知道許許多多孩子與生俱來的智能奧秘,那通過皮紋多元智能的檢測主要了解的項目有哪些呢?
大腦功能結構的優(yōu)越順序
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分為左半球和右半球,其中左腦控制人的數學、語言智能,而右腦則掌控空間、繪畫等能力。左右半球腦細胞含量的不同直接影響到孩子智能的不同發(fā)展。由于大腦紋路與手指皮紋同步成長,所以通過對指紋的測量、分析,能準確獲悉孩子不同部位中腦細胞的含量,知道大腦功能結構中的優(yōu)越順序,從而讓父母對孩子的潛能有所了解。
學習、動作的敏銳能力
孩子學習能力強不強,行動是不是迅速?這有關后天的培養(yǎng),也有先天的基礎。通過對孩子大腦細胞分布的了解,父母能從中知道孩子的生理、性格和智能發(fā)展上的不同,從而給予正確的學習環(huán)境。
視覺、聽覺、體覺的適當學習方式
大腦皮質有四大區(qū)域:額葉區(qū)、頂葉區(qū)、枕葉區(qū)和顳葉區(qū)。其中頂葉區(qū)的主要功能為體覺功能,也就是用身體的觸覺來進行記憶,用動手操作來理解事物;枕葉區(qū)有視覺功能,即多用圖像來記憶,并應用觀察來理解;而顳葉區(qū)則具有聽覺功能,多用語音來促進記憶,運用語言來幫助理解。通過對孩子指紋的了解,父母也能得知孩子在視覺、聽覺和體覺學習中,哪樣是強項,也就能“對癥下藥”,突破孩子的學習障礙,給他更好的學習刺激。
學習及教養(yǎng)溝通的形態(tài)及所屬模式
依照遺傳學和皮紋學多年的研究歸納出,不同的指紋形態(tài)代表著不同的學習溝通模式,整體來說,可區(qū)分為以下四種:認知型、模仿型、逆向思考型和開放思考型。
認知型的孩子學習以認知為主,擁有探索的精神,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希望能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領悟,但常被認為太主觀,不易溝通;模仿型的孩子擁有復制的能力,好的也學,壞的也學,容易受同伴的影響,所以是非觀念的奠定對他來說相當重要;逆向思考型是以反向思維為主,擁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思維方式與別人不同;開放思考型的孩子以開放思考為主,像海綿一樣擁有大量吸收的能力,對這樣的孩子,0~10歲是學習的關鍵期。
八大智能的潛在能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已經在運用“八大智能”來學習了,但是許多父母因為并不了解這個事實,而錯過了孩子學習的黃金時期。孩子擁有多元智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智能都是孩子的強項。有的孩子善于繪畫,而有的孩子則對語言很敏感,每個孩子的潛能都不同。通過對皮紋的測量,了解大腦細胞的分布狀況,父母從中也能得知孩子的優(yōu)勢與不足,明了孩子的天賦在哪里,從而更好地教育、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