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 吃 說到吃,中國人都為自己的飲食文化而自豪。的確,我們中國的菜系博大豐富,當居世界之首。不過,目前中國人的飲食方法與文化,二字有一定距離,大多數(shù)人吃得不夠科學,也不夠文雅,未達到享受美食的境界。
首先,我們食量過大,大概是從前挨餓的后遺癥,總怕桌上食物少不夠吃。把量大當作富裕,把量小看成寒酸。第二,我們吃的時候把各類食物混在一起,葷的素的甜的咸的,不分前后主次,東一口西一口地塞進口中,囫圇吞下,結(jié)果哪樣也沒留下可回味的感覺。第三,我們的食速太快,再好的菜也不會慢慢品嘗,而是風卷殘云式。總之,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仍未脫掉窮的習氣,吃東西不夠講究,大部分餐館也做不出講究的菜。上菜就上一大盤,鋪天蓋地一大桌,早端上來早完事,上得越快,食客越高興。
其實,從前有錢的中國人也不是這種吃法,他們會就著一葷兩素,喝著小酒,細嚼慢咽,輕聲地談天說地,菜吃夠了,再來些甜品,喝杯香茶,那才是有文化的吃法,才是享受。如今這樣的人一定還有,只是少見。
相比之下,洋人的飲食習慣對身體較為有益,當然我指的是歐洲人,不是指吃垃圾食品的美國佬。法國人先吃頭道菜,或是冷菜,或是湯;再吃主菜,或魚或肉,然后是奶酪或甜食,最后喝咖啡。他們喝的酒也要與菜搭配,吃肉喝紅葡萄酒,吃魚配白葡萄酒,飯前可以喝開胃的甜酒,烈性酒在飯后飲用,以助消化。
吃中餐也可以借鑒這樣的方法,一道一道地吃,慢慢地品。當然,中國可吃的東西太多,一不小心就弄了一大桌。也許我們在上桌的時候應告誡自己:來日方長,一頓飯吃葷、素、糧三樣東西足夠了,不然身體受不了。據(jù)說國人膽固醇高的極多,中年發(fā)胖更是常見的現(xiàn)象,為自己的健康,為了后代的幸福,我們真的要改變飲食方式了!
二、談法國人的小氣
有朋友問我,與法國人打交道是不是挺省心,我說—般情況下是的,因為法國人比我們中國人單純得多。說是單純,不如說是幼稚,可這正是法國人的可愛之處。有時我覺得他們的腦袋里少了一根弦,思路單向化。
用法國人自己的話來講,法蘭西民族如一只雄雞,挺立在泥土和糞便之中,卻不住地引吭高歌。他們的確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豪感,他們是民主、自由、博愛意識的開創(chuàng)者,是文明、藝術(shù)、美感和財富的擁有者,他們當然自豪。但是一提到法國人,大家都會說他們最大的缺點是小氣。是的,法國人花錢精打細算,再富裕也不亂花錢,所付出的每一生丁都要換回相等的快樂,這就是他們的價值觀。另外,他們從不輕易給別人花錢,可一旦花了也就是要表達一份心意,而不是為了表示自己慷慨。我并不認為這些劇他們的缺點。
在我看來,當今法國人最大的缺點遠遠比這嚴重:他們?nèi)狈ψ詮姴幌⒌膴^斗精神,他們被財富、舒適的環(huán)境和眾多的社會福利慣壞了,他們依賴性太強,一旦遇到困難,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獨立面對,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總在為自己的人權(quán)吶喊,卻常常忘記自己的義務。貧窮對法國人來說早已成為歷史,而戰(zhàn)亂離他們很遙遠,他們有世界上最好的醫(yī)療體系,法國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所受的痛苦與世界上其他地方在饑荒、病魔的生死線上掙扎的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可他們卻在自己的微小煩惱之中找出巨大的苦痛,反復咀嚼著,可憐著自己,哀嘆著命運的不公平,正是這種無病呻吟的心態(tài)令他們狹隘、自私、封閉,令他們顯得小氣,這也是目前許多法國人精神憂郁癥的病結(jié)所在。
三、談寧靜的心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最難做到的是什么?不是掙錢,不是交友,也不是呼吸新鮮空氣,因為這些事雖然有難度,卻可以人為地去努力做到,有了其中一樣,其他的就好辦。那么,最難做到的事只有一件:守住自己那顆寧靜的心,因為沒有了它,錢再多,朋友再多,去過的地方再多也無濟于事,人內(nèi)心深處平和安寧是一種真實的快樂,是一種難得的健康,一個心不靜的人,總在捧著自己的不滿和煩躁,不停地原地轉(zhuǎn)圈,不知該把那顆游蕩的心往哪兒放。
要守住一顆寧靜的心,是需要具備一定的“覺悟”的,所謂“覺”就是與生俱來的敏感與聰慧,而“悟”則是后天學到的對人生與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在此,文化水準、經(jīng)濟實力和社會地位都不重要,也就是說,一個僅能識文斷字的平民可以擁有一顆寧靜的心,而一個大智大才(財)的成功者可能早已丟失了“覺悟”,沒守住內(nèi)心的寧靜。這一切都與生活環(huán)境直接有關(guān),但環(huán)境絕不是決定性因素,是可以改變,甚至可以創(chuàng)造的。
我曾見過一位美貌富有的法國女子,住在豪華的古堡里,面對著一望無際的花園,卻終日焦躁不安,不斷地找人傾訴她內(nèi)心的煩惱,因為她的心很亂。
而我的祖父已九十高齡,生活在北京的一間不大的公寓里。夏季的酷暑難不倒他,他一邊不停地喝著溫茶,一邊搖著芭蕉扇,聽聽廣播,讀讀報紙,可謂心靜如水,對生活毫無苛求,因為他守住了自己那顆寧靜的心,也守住了自己的健康和長壽。爺爺從不管閑事,也不湊熱鬧,既未擁有財富,也未享受過豪華,他只是盡力做自己所能做的事,盡量讓自己過得舒心,不給任何人添麻煩,他對得起所有人,也對得起自己,他的心當然是很寧靜的。
四、談差異
坐在巴黎的地鐵里,常??吹接腥四弥鵁o包裝的長棍面包上來,順手往身旁的空位子上一放,那座位曾被無數(shù)的褲子摩擦過,還可能被鞋底踐踏過,我真為那面包擔心,一定沾滿細菌,如何入口呀!有一回我好意提醒一位女士別臟了她的面包,她說座位不臟呀,您大概有潔癖吧!
有一年,我陪法國朋友游覽北京,接待人員好心,安排周末去郊外釣魚,說釣上來活魚當場給廚房去燒,也可吃生魚片??衫贤鈧冊谌斯~塘邊站了一會兒,又皺眉頭又咧嘴,說這魚不能吃呀,水色那么污,水面上還漂著雜物,實在不衛(wèi)生!
一位很帥的中國男士娶了一位嬌媚的法國太太,彼此常?;ヌ裘。号恼f男的咀嚼食物時不閉嘴,發(fā)出難聽的響聲,嘴里塞滿食物還大聲說話,實在不雅;男的說女的你吃雞下手抓,還不斷地嘬手指頭,從頭嘬到尾,十個手指,一個也不放過,那就文雅嗎?
中國人吃狗肉出了名,令法國人毛骨聳然,好像全中國人民終日以狗肉為食,個個慘無狗道??稍诜▏鞯囟寄苷业綄I馬肉的小店,與賣其他肉類的店分門別類,走進那些店會發(fā)現(xiàn)生馬肉的氣味有些清香,與其他生肉的血腥味不同。馬肉營養(yǎng)價值最高,脂肪含量最低,是最高檔的肉,吃起來口感很好,價格也相當可觀。中國人一般不吃馬肉,馬能幫人干那么多事,怎么忍心吃它?法國人一邊視其愛犬如子女,一邊卻大口吃馬肉,實在慘無馬道!
有的人愛住新房,有的人愛買古老的石頭房,還說買一幢少一幢,老屋今后越來越少。有的人要把房子全裝修完再搬進去住,有的人先裝修出必需的部分,住進去后再慢慢地裝修,邊住邊找感覺,還說這樣可以少犯錯誤。
有的家庭把電視當書用,有了想看的內(nèi)容就打開,看完就關(guān)上;有的家庭把電視當保姆用,將小孩往電視機前一放,保證一點不鬧,也用不著陪著,多省事呀;有的家庭把電視當人,一進家就打開,讓它不斷地發(fā)出響聲,那樣屋里就不會顯得冷清空蕩,好像有個人在不停地說話;有的家庭把電視當開胃酒,到了吃飯的時間必開電視,而且永遠不看,因為心思在食物上;有的家庭把電視當上帝,天下大事統(tǒng)統(tǒng)從電視上了解,只要是電視里說過的事,都是真的。
以上所述瑣事,都可歸結(jié)為兩個字:差異。世界之所以龐大,就是因為有無數(shù)的差異,就是因為有無數(shù)的充滿差異的人共同生存著,就是因為這些人天天擦肩而過,相互對視,彼此諒解對方與自己的差異。人類的文明就在差異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觀察和捕捉這些差異是一件有趣的事,而微笑著面對這些差異則需要長期努力。
五、談閑聊
小時候常聽家人和老師說人生苦短,不可虛度,時間該用來學習、工作和休息;而閑聊就是浪費時間,也就是浪費生命。
在法國生活了15年,閑聊卻成了我的業(yè)余愛好之一。閑下來的時候隨心所欲地與人聊天,那是人間一大享受。人只有在輕松自在的時候才敞開心扉,才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閑聊是一種人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既是學習,又是休息,也可以是一種工作,怎么能說是浪費時光呢?
我不僅愛閑聊,還愛在閑聊中整理自己的思路,那些零零碎碎的念頭一旦變成話說出來,就變成了觀點;組織自己的思想,就是把這些零散的念頭串起來,排列有序,然后寫在紙上。有時,在閑聊中人們不知不覺會找到許多閃光的念頭,原本模糊的感覺被聊成了優(yōu)美的思想。所以我說,閑聊無過,胡扯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