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魯米拉家位于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拉馬拉小鎮(zhèn)之間。這里長久以來就是引發(fā)沖突之地。去年9月的一天,魯米拉家人迎來了一位非同尋常的客人——49歲的猶太人母親瑪莎·格萊德斯通。通常情況下,猶太人是不會拜訪巴勒斯坦占領(lǐng)區(qū)的,但這次的見面原因特殊:兩年前瑪莎的兒子,19歲的約尼在特拉維夫的一次巴勒斯坦人制造的自殺性汽車炸彈爆炸事件中喪生,而后他的腎臟卻捐給了巴勒斯坦人魯米拉家10歲的女兒亞斯敏。
2002年9月19日,約尼前往特拉維夫的一家旅館和親戚見面。在他坐上公共汽車后不到15分鐘,一枚炸彈爆炸了,當場炸死5人。約尼的頭部受了重傷,第二天便在醫(yī)院去世。約尼從英國到以色列的一家猶太神學院學習剛一年多,便成了第一個在自殺性炸彈爆炸事件中喪生的英國人。約尼的同學及老師對記者說,約尼聰明、熱心、有魅力、幽默、處世積極;他是個天才的老師,負責在猶太教會堂組織講學,自己辦輔導班或做家教,還幫助其他同學學習;他甚至自愿參加了猶太教會堂的送葬會,幫助做一些葬禮前的遺體準備工作。在他房間的地板上整齊地疊放著各類文件夾:家庭作業(yè)、給小孩上課的教案、論文、課堂筆記和朋友的來信,他是一個不一般的年輕人。
在得知約尼受傷后,瑪莎當晚便從倫敦與家人一道飛往以色列。第二天一大早,瑪莎來到了醫(yī)院,看到永遠安睡的兒子時,悲痛不已。在整理兒子遺物的時候,瑪莎和丈夫發(fā)現(xiàn)了約尼用于自勉而創(chuàng)作的66條格言。醫(yī)院問家人是否愿意將約尼的器官捐獻用于移植手術(shù)。開始大家都不同意,但一位外科醫(yī)生的故事改變了瑪莎的想法。那位醫(yī)生的父親因為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shù)現(xiàn)在仍然健康地活著。最終,瑪莎和家人同意捐獻約尼的肝臟、胰臟和腎臟。
兩天后,醫(yī)院通知瑪莎,約尼的腎臟移植給了一個巴勒斯坦小姑娘(以色列的醫(yī)院不區(qū)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當聽到這個消息時,瑪莎用“可怕的驚嚇”來形容自己的感受?!拔腋杏X自己似乎會暈過去。那種突如其來的驚嚇似乎穿透了我整個的身體。在那兩三秒鐘的時間里,我整個腦子里出現(xiàn)的是‘不!不可能!不,這是個錯誤!不,這不公平!他們沒有事先告訴我,竟然將一個被巴勒斯坦恐怖主義分子炸死的猶太孩子的腎臟移植給一個巴勒斯坦小姑娘,這太不公平’!”
然而這種憤怒很快便讓位于同情:“這將帶來一個新的生命,”瑪莎想,“這將救活一個小姑娘,這是件好事?!庇谑牵鎸吁喽鴣淼妮浾撆c媒體的騷動,瑪莎與家人舉行了新聞發(fā)布會,公開宣布他們同意器官移植手術(shù)。這以后,瑪莎回到了格拉斯哥,生活才又恢復了平靜。
表面上看,生活沒有什么不同。瑪莎說:“出事之前,約尼已經(jīng)離開我們?nèi)ヒ陨袑W習了一年多,因此我總是假裝他只是去以色列學習了,還未回家。這也使得我愈發(fā)難以接受現(xiàn)實。”兒子離開9個月后,導演兼制片人羅斯·威爾遜找到了瑪莎,問她是否愿意沿著兒子的足跡去一趟以色列并同意拍攝全過程?,斏饝?,因為她想親自體驗兒子的生活,想在女兒長大后向她展示一些東西。還因為她相信這一趟對自己的心理將是一次治療的過程,她將有屬于自己的時間靜靜思考一些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趟她將有機會看到阿布,魯米拉一家。
當瑪莎乘坐的車經(jīng)過長時間的跋涉,通過重重關(guān)卡最終來到阿布,魯米拉家時,家里的男人,亞斯敏的爺爺和父親友善地迎接了她,當然那種友善多少讓人有些別扭。然后,當瑪莎開始流淚時,亞斯敏的媽媽迪娜走上前來,擁抱了她?,斏@個一路堅強的女人,此刻才在迪娜的擁抱中大聲哭泣。“我通常不會在人們面前哭泣,因為我害怕自己一旦開始,便無法停止?!爆斏@樣說到,“但這一次,我不知道,一切都涌上心頭了。迪娜擁抱著我,在那一刻我能感覺到自己的悲痛,同時我也能感覺到她的無助。她能怎么做呢?她最大的快樂恰恰是我最大的悲傷?!睌z像機拍下了這一幕,某種非同尋常的聯(lián)系在這兩個母親之間建立起來。今天她們的孩子正經(jīng)歷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的種族對抗。接著,瑪莎見到了亞斯敏。在接受腎臟移植手術(shù)前,亞斯敏一直做血透析,術(shù)前的照片上,小姑娘臉色蒼白,體重嚴重不足,大眼睛尤其凸出。媽媽迪娜說:“我看著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地走向死亡。然而現(xiàn)在,在接受了手術(shù)之后,她的生活完全變了,她再沒有整日哭泣,她能走出家門和孩子們一起玩了。她的個子也長高了?!碑攣喫姑艉π叩叵颥斏r,瑪莎發(fā)現(xiàn)她和自己的小女兒很像——身體結(jié)實,黑頭發(fā),很漂亮,性格安靜。阿布·魯米拉一家用茶和一大盤香蕉來招待瑪莎。亞斯敏的爺爺甚至親自將香蕉剝好送到瑪莎手中。魯米拉一家在門廳正中掛上了約尼的巨幅照片,一旦有人問起,他們便會講述發(fā)生的一切,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們覺得與這個小伙子的家人情深如一家的真實感受。這一切瑪莎永遠也不會忘記。
這一趟以色列之行讓瑪莎真切地感受到一種新的生活。她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自己的女兒與亞斯敏能夠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