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華夏大地經(jīng)歷了10年動亂后,春風吹拂,報刊雜志像雨后春筍般地成長。作為一個小知識分子的我,如饑似渴地一下子訂閱了二十多種刊物。1984年11月2日創(chuàng)刊的《臺港與海外文摘》(原刊名)是我多年篩選至今只剩下的3種月刊之一。我完整珍藏了《海外文摘》20年共237期。
我為何特別熱衷于《海外文摘》?因為我和父親、祖父三代人都是南洋華僑;當今我的兒子、孫子兩代又是移居美國的僑民。所以我家上下五代人都與海外有關(guān)系,理所當然的,我就很關(guān)愛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觀。
我訂閱《海外文摘》20年來,每期每篇都認真詳讀,就是開篇的“卷首語”,其中哲理對我啟迪也非小。比如今年第?期的《我們懂得什么》這篇短文,給人以該有自知之明的教誨。全書各欄目精彩繽紛的文章,我都喜歡看:“廣角鏡”“知識庫”“環(huán)球采風”和“環(huán)宇搜奇”都會開拓我的知識視野;“人與自然”和“人生百味”也會增長我的睿智。然而我最欣賞的是“海外親歷”,篇篇都有動人的故事。由于我是一個有40年教齡的小學教師,較長時間教歷史、地理,又是一個新加坡歸僑,曾旅游過香港、馬來西亞,也到過美國探親,雖然閱覽甚少,但總有些親歷感想可憶可記。例如在2001年9月《海外文摘》舉辦“世界,你好”的征文活動中,我的《旅美百日觀感》一文榮幸地被選載。年屆八旬的我,與《海外文摘》三生有緣似的。但愿有生之年,甘當《海外文摘》忠誠老讀者至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