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曾經(jīng)對學生們說:“今天是開學第一天,咱們只做一件事:每個人盡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面甩。”說著,他做了一遍示范。然后他接著說:“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誰能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蘇格拉底再問起此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全班只有一個學生堅持了下來。這個人,就是以后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點滴小事能長期堅持,離大功告成近在咫尺。有三個繪畫的小故事很能說明這一道理。
美國有位有名的畫家,被人們叫做“摩西婆婆”。她在丈天去世之后才開始畫畫,那年,她已70歲。在此之前,她從來沒有學過畫。在畫畫的日子里,她經(jīng)常廢寢忘食,用心鉆研,向比自己強的畫友請教,繪畫成了她安度晚年的親密伴侶,幾乎整個生命都與繪畫融為一體。日積月累,摩西婆婆從70歲開始到去世,一共畫出了一千六百多幅作品,她的親戚朋友及畫友對她崇拜無比。她對他們說:“我很快樂,也很滿足,因為我用我的生命去完成我所能從事的東西。生命,是用來創(chuàng)造的,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彼牟簧僮髌汾A得了專家的贊譽,在美國畫壇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一個國王聽說有位畫家擅長水彩畫,便專程去拜訪那位畫家。
“請你為我畫一只孔雀?!眹跻笳f。
一年后,他再次登門拜訪畫家。
“我訂購的水彩畫在哪兒?我曾經(jīng)要你為我畫一只孔雀?!?/p>
“你的孔雀就要畫好了。”畫家說。他拿出了畫紙,不一會兒工夫,就畫了一只非常美麗鮮艷的孔雀。
國王覺得很滿意,但是價錢卻使他吃驚?!熬湍敲匆粫汗し?,你看來毫不費力,輕而易舉就畫成了,竟要這么高的價錢?你這不是敲詐嗎?”國王不滿意地說。
于是,畫家領(lǐng)著國王,走遍他的房子。每個房間里,都放著一堆堆畫著孔雀的畫紙;畫家說:“這個價錢是十分公道的,您看起來毫不費力的事情,卻是花費了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在這一會兒的時間里為您畫這只孔雀,我可是用了一整年的時間準備呢!”
有兩個愛畫畫的孩子。第一個孩子的媽媽,給兒子準備了一疊紙、一捆筆,還有一面墻。她告訴他:你的每一張畫,都要貼在墻上,給所有來我們家的客人欣賞。第二個孩子的媽媽,給兒子拿來一疊紙、一捆筆,還有一個紙簍。她告訴他:你的每一張畫,都要扔在這個紙簍里,無論你自己對它滿意還是不滿意。3年以后,第一個孩子舉辦了畫展:一墻的畫,色彩鮮亮,構(gòu)思完整,人人贊揚。第二個孩子沒法展覽,一紙簍的畫,滿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里尚未畫完的那一張。
30年以后,人們對第一個孩子一墻一墻地展覽的畫已不感興趣,第二個孩子的畫卻橫空出世,震驚了畫壇。人們把第一個孩子貼在墻上的畫揭下來,扔進紙簍,又將第二個孩子扔在紙簍里的畫拿出來,貼在墻上。
成功,是時間的積累;靈感,是長期醞釀的爆發(fā)。某些成功的故事和傳說,常常會使人產(chǎn)生錯誤的認識,使一些人相信,成功是突發(fā)的或偶然的。實際上,那些一舉成名的故事的背后,都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次大的成功,往往是許多已有的、常常為肉眼所看不見的小的成功所積累的結(jié)果。微不足道的成功慢慢聚合,便可以產(chǎn)生吏大的成功。有些人說:
“我運氣不好?!蹦鞘撬麄冞€沒有重視并積累這種階段性的小的成功。對待事業(yè),除無比熱愛外,有一顆執(zhí)著的心往往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