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節(jié)的化妝游行有近兩千人參加,一個表演方隊就是一個故事,歷史上對貓的崇尚和殘害,有關(guān)貓的傳說和諺語被巧妙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洋洋灑灑一個半小時的化妝游行,宛如一部部彩色的畫卷。
人類對貓的崇拜始于公元前一千多年。一座巨大的模型展示了古埃及貓的圣城,名門貴族都穿著華麗的服飾前往參拜。在德語國家的古代神話中,貓是女神的御者。
游行隊伍里,穿插著可愛的白貓、花貓姑娘。她們由妙齡少女裝扮,隨著歡快的音樂,表演各種舞蹈、造型。有的表現(xiàn)白貓怎樣機智地保護(hù)了谷倉;有的表現(xiàn)花貓如何救起了受傷的小鳥。在群貓的簇?fù)硐?,美麗的‘錨后”端坐花車之上,雍容華貴,端莊大方,所到之處,掌聲四起。
到了中世紀(jì),貓的噩運開始了。人們認(rèn)為貓是女巫的化身,有些地方便把貓活活燒死,被視為晦氣的黑貓更難幸免。對貓的厭惡、殘害也不時出現(xiàn)在傳說中。
接下來幾個方隊的表演,展示了對貓的憎厭:“天使”旅店的貓老板對她的客人粗暴無理,被罰在店前永久懸掛寫著“粗魯?shù)男堋钡恼信?;兇狠的貓吃掉了老鼠馬基的家人,馬基集合了一支由老鼠、田鼠和狗組成的聯(lián)軍,攻克了貓的城堡……
巴爾迪溫伯爵和他的法庭最終宣判了貓的死刑。一輛裝有火藥的模型車緩緩前行,車上放著一只大木桶,被判死刑的貓就要在這里遭處決,與貓為伍的女巫們也被關(guān)在木籠里示眾。模型車路過中心看臺時,突然間,兩名刀斧手沖向觀眾,‘抓走”一名觀眾做“替罪貓”。隨著一聲巨大的爆炸和滾滾濃煙,“替罪貓”被抓住雙腳,倒栽蔥似地拋進(jìn)桶里。觀眾們都睜大了眼睛,看臺上發(fā)出驚叫,直到看見被處死刑的“替罪貓”又從桶下安然無恙地走出來,才歡呼著鼓起掌來。
貓城人“創(chuàng)造”的西培爾貓家族走過來了。這只高達(dá)八九米的巨型波斯貓,自1955年首次舉行貓節(jié)游行以來,每年都要在游行中露面。1971年,貓城人為他娶了親,1974年,又有了小貓咪。這個“巨人”家族在孩子們的簇?fù)硐罗D(zhuǎn)著圓圈,頻頻招手致意,感激伊珀爾人的厚愛。
一個半小時的貓節(jié)游行,還不是貓節(jié)的高潮。觀眾們又聚集在教堂鐘樓下的廣場上期待著。
暮色中,鐘聲響起。鐘樓3層平臺上一個身穿紅白兩色服裝的小丑蹦跳著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他的手里抱著纏有絲帶的長毛絨貓玩具。原來,這里曾有把黑貓從樓上扔下的習(xí)慣,寓示著惡魔已除,太平長久。而現(xiàn)在,人們都懷著極大的希望,祈盼能接住小丑拋下的玩具貓,因為那意味著幸運降臨。每個人都仰起頭,伸出雙手,孩子們更是尖叫著,呼喚著小丑的名字??尚〕髤s不慌不忙,故作姿態(tài),時而作出滑稽的動作,時而跳著迪斯科。孩子們氣餒了,打著噓聲,不經(jīng)意間,小丑卻把貓拋下了平臺。搶到貓的幸運者跳躍著,更多的人呼喚著、期待著。半個小時里,小丑把大大小小的三十多只黑貓拋下平臺,貓城沉浸在一片狂歡之中。
貓和人類的生活畢竟是太密切了,于是,被當(dāng)作寵物的是貓,被當(dāng)作巫魔處死的也是貓。貓城觀貓節(jié),竟使我們思索:或許真的有必要認(rèn)真地評價評價貓對人類之功過?
(責(zé)任編輯梁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