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成詩是一段在我國民間流傳很廣的詩壇佳話。“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語言淺顯如話,寓意明暢感人。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語,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墻、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
曹子建七步成詩已是難得,可還有比他更快的。唐代開元年間,零陵人史青曾上書給唐玄宗稱:曹植七步詩尚為遲澀,“臣五步之內(nèi),可塞明昭?!碧菩诋?dāng)即下旨召見,并以《除夕》為題,命其五步內(nèi)成詩。史青聽罷,略一思忖,一首五言律詩便脫口而出:“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客顏暗里摧。風(fēng)光人不覺,已入后園梅。”用明白簡煉的語言把除夕和新春交替之景描繪得惟妙惟肖。
史青五步成詩還不是最快的。北宋著名政治家、真宗朝宰相寇準,自幼天資聰穎,七歲時即能為詩,人稱“神童”。相傳,寇準七歲那年,有一天其父在家大宴賓客,席間眾客以《華山》為題,命小寇準賦詩助酒興。沒想到小寇準在三步之內(nèi)便詠出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下,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這首詩用簡潔淺顯的語言寫出了西岳華山的雄偉險峭,舉座聞之,無不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