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調元赴京趕考,從家鄉(xiāng)四川乘船出三峽后,騎馬北上。途經某州府,正遇知州在傳經書院設宴,為本州上京趕考的舉子餞行。見該州有如此盛會,李調元也興沖沖地趕去了。
到書院后,見已聚集了不少人,正三三兩兩地高談闊論。書院正廳高懸一匾,上書“起鳳來龍”四個大字,左廂房題名“大塊”,里面陳列的是當地名士的文章。右?guī)款}名“珠玉”,里面是本州墨客的詩詞。
李調元正在瀏覽,忽聽到喊“開宴”,他抽身往外走時,眾人見他也是文士打扮,且儀表不凡,就拉他入了席。酒過三巡后,眾舉子談詩論文,你炫我耀,好不熱鬧。酒酣耳熱之際,更是高呼大叫、涎沫橫飛。
席間有人提到四川的李白和蘇東坡,一人隨口吟道:“李白詩無敵,我看亦平平?!庇腥私又溃骸叭K文淺薄,不如《三字經》。”這時又有人說道:“四川還出了個李調元,詩文兩絕?!绷硪粋€人卻“哼”了一聲,說:“我看過他的詩文,文乃胡說,詩如放屁?!币帽娙撕逄么笮?。李調元只當沒聽見,繼續(xù)飲酒吃菜。
這時知州命人拿出文房四寶,請眾舉子題聯(lián),規(guī)定上聯(lián)以左廂房的題名“大塊”作起句,用正廳匾額中的“起”字結尾;下聯(lián)以右?guī)款}名“珠玉”作起句,用正廳匾額中的“來”字結尾。舉子們個個都想在州官面前露一手,把題聯(lián)作得又快又好,交個頭卷??墒?,大家都是抓耳撓腮,急得頭上冒汗,連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這時,只見這位“不速之客”走桌前,拿起筆來,龍飛鳳舞,一副對聯(lián)一揮而就:
大塊投河,方知文從胡說起,
珠玉擊鼓,始信詩從放屁來。
眾人一看,想起席中言語,知遭他奚落。一舉子問李調元的“尊姓大名”時,他也不言語,隨手寫就一詩,擲筆而去。
李白詩名傳千古,調寄律雅格猶高,
元明多少風騷客,也為斯人盡折腰。
眾舉子看了詩,正面面相覷時,忽然一舉子大聲說:“這詩頭嵌著‘李調元也’四字?!贝藭r李調元已走遠了。舉子們再去看他寫的對聯(lián),對“大塊投河”和“珠玉擊鼓”都不理解,爭來爭去,不知到底是用的什么典故、是什么意思。
讀者朋友,你知道嗎?
(謎底:投河與擊鼓時的響聲都是“卜通”,諧音“不通”,李調元是譏諷舉了們的詩文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