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下著大雨,候車室里的空氣悶得人喘不過氣來,四周是嘈雜的人群,眼前晃過一個個麻木的影子。為了生存我不得不在各個城市中穿梭,早已失去了對旅途的新鮮感,卻不得不接受著這生活的安排。
膝蓋上正攤著的是席慕容的文集,不知為什么看著眼前的這一段話忽然覺得有種想哭的沖動。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你以為明天可以再繼續(xù)的,有許多人你以為一定可以再見到面的,于是你暫時放下手,或者暫時轉(zhuǎn)過身的時候,你心中所想的只是明日又將重聚的希望。有時候,甚至連這種希望都感覺不到,因為你以為日子既然這樣一天天過來,當然也應(yīng)該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昨天,今天,明天應(yīng)該是沒什么不同的。但是就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轉(zhuǎn)身的剎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變了,太陽落下去后,在它重新升起來以前,有的人就從此和你永別?!?/p>
又要走了,看著手中的車票,我知道半個小時以后我將不屬于這個城市。昨天還在一起說說笑笑的人不知道又要到何時才能再見,會不會是永別,誰也說不清??偸怯X得似乎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做,譬如,剛才臨走的時候就忘記了和那個一向很照顧我的房東太太說一聲“謝謝”。也忘了和小濤說要他一定要好好照顧身體,別太累了。每天忙于和不認識的人匆匆相遇,又忙于和那些已經(jīng)認識的人告別,或許是因為彼此都已經(jīng)熟知,所以也就怠慢了,可往往就在這怠慢中,太多的事情已來不及。
我們總是太容易為自己找借口,心里也總是存在著太多的僥幸,正如席慕容的那段話中所說的一樣,我們心中的明天是和今天一樣的,山還是那座山,人還是那些人,于是我們將太多的情感就這樣埋在心里,那諸如“我愛你”,“我想你”,“你對我真的很重要”這類的話我們總是在找機會說,卻總也找不到。我們會說:“等等吧,再等等吧。”可有多少人就是在這無止境的等待中已經(jīng)失去了說這些話的機會。
曾經(jīng)為一個故事所感動,說的是美國的“9.11”事件。就在飛機撞向了世貿(mào)大樓,眼看樓就要塌了的時候,一個被困在樓內(nèi)的銀行家拿起了手機,他撥了第一個號碼,是給他的秘書的,可就在快要接通的瞬間,他將電話掛了,又撥了他的律師的電話,可就在電話剛要接通的時候,他又給掛了,最后他撥了母親的電話,這次他沒有掛……當人們面對銀行家留下的遺產(chǎn)不知所措時,人們想到了他所打的最后一個電話,那一定是他的遺囑!人們都這么認為,大家勸銀行家的這位母親說出通話的內(nèi)容,那位母親說:“他的話對你們真的沒有用,他只是說了一句‘媽媽,我愛你’?!边@就是一個擁有著億萬家產(chǎn)的銀行家的遺言?!皨寢?,我愛你?!痹谒男闹?,這句話已勝過了那令無數(shù)人羨慕的財富??扇藗円擦w慕他,因為他也在人生的最后完成了他所能做的最偉大的“來不及”,有些人卻永遠沒有機會了。
有人將人生比作是不斷的上路。對于這個比喻我是贊成的。路的前端總是一個個的未知,我們只能眺望明天卻無法預(yù)知明天,那在人生路上陪我們一起行走的人們,我們也不知道哪一天就會突然和他們說再見。劉若英有首歌叫《后來》,歌詞寫得真的很好:“后來,我總算學(xué)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其實,不光是愛情、友情、親情,我們有多少人是在失去的時候才明白它的可貴?等到真的失去的時候,我們才在那里捶胸頓足地說“一切都晚了,一切都來不及了。”是的,來不及了,因為我們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只是在等待。
火車進站了,又是一次告別與相識。站臺上擠滿了送行的人,有些話趁來得及的時候就要趕快說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太陽落下去后,在它重新升起來以前,有的人就從此和你永別?!弊ゾo啊,明天的“來不及”在今天或許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