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十年前,著名詩人李季在歌詞《我們可愛的柴達木》中寫道“……云彩里懸掛著昆侖山啊,我們的柴達木錦上花一般……”可見青海西部的神奇魅力。確實,青藏高原上的柴達木富集天下礦藏,被譽為我國的聚寶盆。這里地處青海湖西,草原遼闊,牛羊如云;這里瀚海映金,綠洲萬里;這里民族團結(jié)、人民勤勞;同時這里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南路,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走廊;是多少古老民族生息衍化的大舞臺,有豐富而深厚的文化積淀?!N鳎粋€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
1986年我作為一名民間文藝工作者去那里采風(fēng)和輔導(dǎo)民間文學(xué)三套集成(民歌、民間故事、諺語)的工作,我驚異地發(fā)現(xiàn)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民俗和民間文化其豐富的蘊藏,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這里真是民族民間文化的富礦區(qū),尤其是這里的民間歌謠。這里生活的民族可以稱得起“歌”的民族,這地方真稱得起是一個“詩”的王國呀!
當(dāng)我海西的同行,把他們辛勤挖掘的《海西民間歌謠》的稿本展現(xiàn)在我面前時,不由我肅然起敬了。他們記錄到了民間歌謠學(xué)分類中所有的品類:勞動歌、時政歌、歷史傳說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等等,還有一些暫時難以明確歸類的其它歌謠,均讓人驚喜和感嘆。
尤其他們搜集到的伴隨民間禮俗和祭禮儀式唱的儀式歌,種類異常豐富,其分支的訣術(shù)歌、節(jié)令歌、禮俗歌、祀典歌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特別突出,是許多地區(qū)同類民歌記錄中很難見到的,這類民歌在當(dāng)?shù)馗柚{中占有相當(dāng)重要的地位。譬如這首關(guān)于祭祀青海湖的《祭海歌》(蒙古族),既是一首祭祀青海湖的少見的儀式歌中的祀典歌,也可認為是歷史上的一首時政歌,一首民族團結(jié)、國家統(tǒng)一的頌歌;還是一首帶著顯著民族風(fēng)情的風(fēng)俗歌謠。請看:
虎年初一的吉辰,是王爵晉升的日子,隨從的大小官員們各自晉升在其位。/神威的虎符大印啊,握在你的右手多神奇,六十本法規(guī)文典拿在你的左手多威嚴。/銀碗斟滿馬奶酒,是敬給你的瓊漿玉液,釘上銀掌的大走馬呀,是供奉你遠征的座騎。/那米黃色的騾子是西寧辦事大臣的乘騎。那鐵青色的騾群,是官員們隨從而至。/在那美麗的青海湖畔,搭起蘭色的大牙帳,大臣諾彥(首領(lǐng))歡聚一堂,舉行起隆重的祭海儀式。/祝愿吉祥如意!尊貴的海神,保佑我們吧!
說它是歷史上的一首時政歌謠,是它真實地記錄了當(dāng)時“祭?!边@一時政要聞。還因為歌詞表現(xiàn)的祭海情景,使我們不得不對它深遠的歷史背景進行追蹤:早在唐代天寶十年正月(公元751年)唐玄宗曾加封青海湖神為廣闊公,并遣使祭祀,在以后的宋、元、明各朝代都派員致祭。直到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建立了“祭?!?、“會盟”制,例派欽差大臣主祭,西寧辦事大臣為陪祭,定在每年陰歷7月25日在察漢城(扎藏寺)祭海,同時規(guī)定每年秋季“會盟”一次。即召集環(huán)湖的蒙族、藏族王公在青海湖會聚,除了共同來祭海一事,還向王公們進行中央政令的傳達,穩(wěn)定地方治安。政府給王公們以禮賞賜和爵位的升遷;王公們也向中央政府獻禮,表示遵從行政,互致友好,增強部族之間的團結(jié)。在祭海會盟中進行稱頌(此祭海歌即祭海儀式中“稱頌”之歌)、歌舞、射箭、向海神祭獻、搶宴等等儀式。所謂“搶宴”即將獻祭于青海湖神的祭祀物品如牛、羊、珍果等等,獻祭之后,由在場的人們一擁而上,進行搶奪,歸為已有,搶奪的氣氛熱烈異常,使祭海會盟活動達到高潮,據(jù)說吃了獻祭給西海神的物品,百病不生,故而有“搶宴”一儀程。整個祭海會盟活動壯嚴而又歡樂,成為自古至今此地特殊的民俗風(fēng)情。雖然歷代的統(tǒng)治階級以祭海會盟的民俗活動來達到穩(wěn)固統(tǒng)治的目的,但在客觀上為國家的統(tǒng)一,民族的團結(jié)和地方的統(tǒng)一,人民生活的安定,生產(chǎn)的繁榮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人民群眾誰不希望國泰民安呢?所以這一活動,是受到人民群眾擁戴的。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當(dāng)?shù)貙P蘖撕I駨R(青海湖神廟),立了海神碑。辛亥革命之后,西北軍閥的劉郁芬派甘肅省(當(dāng)時青海隸屬甘肅,尚來建省)教育廳廳長馬鶴天于1928年前來祭海;1932年青海省政府主席馬麟為主祭與環(huán)湖蒙藏王公來祭海會盟; 1940年蔣介石曾委派八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朱紹良由馬步芳陪同舉行祭海大典,蒙藏族上層人士在離青海湖二里的地方前來迎接,這次祭海成為青海近代歷史上最盛大的一次。在抗戰(zhàn)時期,且不論統(tǒng)治者們的主觀動機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顯示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了各族人民的抗日覺悟和愛國熱忱。歷史上的祭海活動是當(dāng)時青海社會重大的時政之一。常常引起我們的歷史回顧,使我們世代稱頌和贊美青海湖及這片西部熱土,不就是以這首《祭海歌》為契機的嗎?
今日的祭海活動,已成為青海的一大民俗景觀,煨桑、祭海邊敖包、賽馬、稱頌、儺面樂舞、投擲五谷等等。鑼鼓喧天,萬炮齊鳴,萬眾潮涌的宏大場面和儀式使海內(nèi)外的觀光者稱奇和贊嘆。當(dāng)我們考察青海湖祭海的歷史時,《祭海歌》無疑成為民俗文化中活的瑰寶,成為青海各族人民團結(jié)和睦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見證,也成為了我們建設(shè)美好家園的鼓舞力量,一份精神文化的財富。當(dāng)然,在對待民族民俗文化的問題上,沒有人還以為這種活動和這種歌是“封建”、“迷信”的產(chǎn)物,人們只會沉浸在享受這種民俗文化的歡樂與幸福中。我們應(yīng)當(dāng)特別地珍視這一民俗文化的傳承,把海西的文化建設(shè)搞得更加出色。
海西州儀式歌的另一特點是和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聯(lián)系得十分緊密,幾乎是事事不離,這也是異地較少見的。它充分地運用儀式歌這一古老的形式,強化了利用功能,表現(xiàn)出了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當(dāng)一座新的蒙古包落成時,人們舉行落成儀式稱贊它的精致和完美是上天的意志,就有《蒙古包贊》的儀式開場:
在這美好吉祥的日子里,在蔚藍的天空下,在祖先們曾經(jīng)生息的地方,潔白的蒙古包建起了。端起斟滿美酒的銀碗,捧起珍貴的哈達,掛在力頂千斤的柱子上,讓我們先為高大明亮的天窗祝福!/……用象牙精雕細刻的天窗啊,你的穹窿由珍寶精心裝飾,永遠閃耀著日月的光輝,這是吉祥八瑞的象征!/……根根結(jié)實光結(jié)的(蒙古包)包桿啊,像扎根在雄偉的須彌山(佛祖圣山)的陰坡上,它來自珍貴的紅檀香樹林。/……美倫美央的氈包門啊,門框是光亮密實的柏木,玉石和珍寶鑲嵌的包門啊,這是幸福的象征/……大海般的酒杯中,斟滿甜美的馬奶酒,祝愿新蒙古包的落成,祝愿溫暖和美滿,請舉杯歡樂吧!
人們就在這首儀式歌后開始歌舞不絕的歡宴。歌中用夸張的贊詞贊美蒙古包,贊美生活,充滿了生活情趣。
海西儀式歌中的禮俗歌也別有特色,使我們對海西各族人民的特有民俗風(fēng)情和心理結(jié)構(gòu)有所長見。例如這首《剪發(fā)歌》(蒙古族):
盼到了最吉祥的時辰,請來了長輩和眾親朋,還請柬了有權(quán)威的貴客。/他打開了黃金的剪刀,剪去你絲一般的烏發(fā),祝你長命百歲!/他打開了白銀的剪刀,剪去你黑亮殼的頭發(fā),祝你心胸像大海般的寬闊!/他打開鋼鐵的剪刀,剪去你光閃閃的頭發(fā),祝你健壯幸福!
這是蒙古族孩子三歲時要行剪發(fā)禮而唱的儀式歌分支中的禮俗歌。在行剪發(fā)儀式時,要定吉祥的日子,要通知親朋好友和鄰里,要請與孩子屬相相同的貴客來為孩子剪頭發(fā),貴客要給孩子送上茶、酒、哈達等禮品,邊唱起剪發(fā)歌,邊剪下一綹頭發(fā),再以舅舅及其他親屬的輩份和身份一一給孩子剪發(fā)。親屬們在剪發(fā)時要給孩子承諾馬、牛、羊等生活生產(chǎn)用品,將做為孩子一生的財產(chǎn),然后大家為此儀式進行歡宴。這種禮俗歌也叫做人生儀禮的歌,它伴隨著人的出生到死亡過程的各個階段。從這首歌中我們知道了當(dāng)?shù)厝嗣襁@種古老的風(fēng)俗,從選請貴客給孩子剪發(fā)可知,他們對此風(fēng)俗的慎重,從貴客給三歲的孩子送上哈達等禮物,表明對人的價值的尊重,親友承諾給孩子生活生產(chǎn)物品表明著對孩子一生幸福的愿望和奠基,對未來生活的堅強支持和鼓勵。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海西各族人民的忠厚善良和熱愛人生的秉性。其它如婚喪禮俗之歌更是成套成章,洋洋大觀,更是讓人刮目相看。如《婚禮歌》(蒙古族)中從提親、訂親、阿拉西宴(服飾準備)、佐薩宴(送禮)、夏嘎圖宴(送親、迎親、拜日月、婚禮)、揭幕宴(婚禮最后儀程)等,在宴會饗客時,視羊的肩胛骨肉為珍貴,按舅舅等倫理長幼敬客,還要唱起《肩胛骨肉歌》,游藝摔跤比賽中要唱《摔跤儀式歌》等等??梢哉f海西歌謠展示了儀式歌的豐富與多彩。
我們還看到了儀式歌中的另一分支訣術(shù)歌,也很奇特,例如藏族的《認羔歌》:
柯勒哈,柯勒哈……雪白的母羊柯勒哈,每只母羊都有小羊羔,柯勒哈,柯勒哈,你和我沒有多不好,柯勒哈,柯勒哈……
冬春產(chǎn)羔季節(jié),頭胎母羊產(chǎn)羔了,但它往往不會認同自己產(chǎn)下的小羊羔,小羊羔可能因此吃不到母奶而餓死。這時主人便拴起母羊,強使小羊羔吃它的奶,一邊就唱著這支《認羔歌》。據(jù)說這樣一唱,母羊便會很快認同羊羔,羊羔的存活就有了保障。這支歌的神奇力量在此,所以它是畜牧社會中人們長期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是生活祈愿之歌。此歌利用人們相信的語言和聲音的力量展示其訣術(shù)的神奇,是“訣術(shù)歌”在生產(chǎn)勞動中的體現(xiàn)。
在海西地區(qū)的各民族中一向有祭天、祭山、祭火、祭泉、祭河、祭樹等等民俗傳統(tǒng),都有其儀式之歌與活動,這只是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人類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對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尊崇,其客觀效果往往達到了保護自然,與自然共存共榮融合一體。我們通過這些儀式歌,可以發(fā)掘出它的積極意義、科學(xué)成份和民俗價值,這樣就探索到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可貴和內(nèi)涵。從根本上說明人類對自然、自身不斷認識的前景將更科學(xué)地使人類走向喜劇的發(fā)展前途。從海西多種多樣的儀式歌中我們大開了眼界,上了一堂生動的對人與自然的認識課。
海西地區(qū)的蒙古族、藏族人民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驃悍英勇舉世共認。馬是他們的生活支柱,馬往往是他們生命、精神和理想的標(biāo)志,也是他們生活中美好的詩篇。其贊美駿馬的民歌天下無匹。他們歌唱馬的驍勇灑脫的美感,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贊馬之歌獨樹一幟,令人贊嘆,你看:《駿馬歌》(蒙古族):
它甩舞著長長的尾巴,在綠野里閃電般而來,飄散的銀鬃像月光四射,飛馳的身影帶著太陽的光環(huán)。/駿馬呵,你有著大象般魁梧的頭顱,啟明星般閃亮的眼睛,蒼狼般靈敏的耳朵,黃羊般敏捷的四蹄。/你這美賽孔雀的駿馬呀,紫檀木才是拴你的木樁,藍色的清泉才是你的飲水。你跑在滑溜石上如履平地,在凹凸不平的地上奔馳也永無閃失。/年輕的騎手備上銀色的馬鞍,跨上你如離弦之箭飛去,直向那幸福和吉祥騰空。駿馬呵,我們把你贊頌,我們把你歌唱!
這里贊美之詞的華貴,達到極致,其贊馬之情的深切,令人沉醉,這樣的贊馬之歌哪里還有啊!駿馬在當(dāng)?shù)孛晒抛宓幕樗字羞€做為新郎獻給新娘母親的恩禮。從此也可見駿馬在當(dāng)?shù)孛褡迳钪械牡匚?。這樣的民俗也是異地很少見到的,這樣的民歌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從海西民歌中我們認識到海西各族人民情感純厚,為人樸實,人情長仁義重。當(dāng)我們看到那些生活歌中的思親歌:《遠征的孩兒》、《思念女兒》、《思念家鄉(xiāng)》等歌謠時,不禁心弦顫動,滿腔惆悵。例如那首老額吉(母親),思念她遠嫁了的女兒的《思念女兒之歌》:
……我可愛的小寶貝呀,阿媽用狐皮外套打扮了你,阿媽用駱駝耠你馱去了嫁妝,阿媽我熱淚兩行強顏歡笑喲!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你頻頻回首的模樣,想起你紅紅的臉龐,我喝著奶茶不覺香,我拿起手抓肉吃不下口呀!
又如:《思念哥嫂》:
……馬兒愛吃的是小白蒿草和沙鞭革,羊兒最愛吃的是紅葫草和蘆葦草;使我常常思念的是我的哥哥和嫂嫂。我多想步行去看他們,我穿著大大的破靴子步難行呀。我多想騎馬去看望他們,二歲的小馬難騎乘呀。
這種《思親歌》描述生動,常常用反復(fù)比擬的手法和詠嘆的口氣,來抒發(fā)思念親人的無奈和痛苦之狀,句句感人肺腑,表達著人們情感中高尚的親情之愛和溫暖,給人們慰藉的力量給人們生活的鼓舞,盡現(xiàn)了人性的真善美。
常言說金鄉(xiāng)銀鄉(xiāng)好不過故鄉(xiāng),可見熱愛家鄉(xiāng)是人們共有的感情。海西地區(qū)的各民族人民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也十分熱烈,在生活歌中給我們展開了一幅海西大地的壯美畫卷,使我們更加熱愛海西,熱愛青海和祖國!你看《遼闊的柴達木》(蒙古族):
遼闊無邊的柴達木,像那五彩繽紛的彩虹;在戈壁灘上閃光的五白敖包(當(dāng)?shù)匚遄咨剑扔髯錾袷サ募漓氲陌桨?。/連綿不斷的是逶迤萬里的可可西里群峰,源源流淌的是那乳汁般的格爾木河。/道日吉巴拉德圣山,好像活的銀海螺,富饒的草原和郭勒德木海,是我們可愛的故鄉(xiāng)。/
……《尕斯雪峰》:……太陽照耀著尕斯雪峰像海螺閃著銀光,瓊加泉水清徹呵,像碧玉又似明鏡。七座白色山包屹立在尕斯湖邊,像那忠實的衛(wèi)士守衛(wèi)著碧玉姑娘,起伏連綿的是哈麻日大彎的山胍,高插入云的是哈拉曾胡察高山。/在這仙境似的地方,八方來客會聚泉邊,歡慶古蘭蠱會贊頌尕斯的,富饒!
從這些對家鄉(xiāng)摯愛的詞句中,我們深深地體察到海西各族人民對大好河山與祖國之愛。
海西地區(qū)的歷史傳說歌壯美雄渾,給我們揭開了歷史的重重大大募。唱出了吟詠千古的詩篇,盡管讓后人和歷史作自由評說。這些作品題材重大,個個人物都有傳奇的經(jīng)歷,讓人們面對浩茫的歷史長河,聲聲問詢,長長嘆息。例如《勇士寶海之歌》,歌唱勇士寶海獨挽狂瀾,勇敢退敵,但因喪失了王爺?shù)尿E馬,就被統(tǒng)治者驅(qū)趕出故鄉(xiāng);《娜杜戈壁的棗紅馬》講述了十八世紀衛(wèi)拉特準噶爾部的歷史人物許諾逃亡至伏爾加河的緣由和故事,敘述著民族的苦難。此敘事歌在蒙古國和俄國等國外有著長達三千余行的詩章。這里收集的只是以棗紅馬為起興,簡明地敘述了許諾的歷史故事,但卻足以讓我們?nèi)ヌ皆磳じ?;《尕斯湖畔的白芨芨草》?jù)傳是歷史上反清的羅布藏丹津編唱的一首歌,他是蒙古衛(wèi)拉特和碩特部首領(lǐng)固始汗之孫,歌中透露著他的抱負和氣度,此歌作為歷史的補充和供史家們研究參考的資料,它并不失去民歌的應(yīng)有價值;《在納林河的源頭》,講述了當(dāng)時蒙古族臺乃旗部族被準噶爾軍隊被迫遷徙后,一位機智勇敢的艾日格熱額吉 (老婦人),帶領(lǐng)大家返歸故里的故事,對她為大家重建家園,求得生存的偉大業(yè)績以歌頌揚……首首歷史歌謠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美麗浪花,讓人們銘記歷史的腳步,大步邁向前程。它們的歷史價值將發(fā)揮在未來。
海西各民族人民的情歌,更是篇幅浩繁,首首珠璣,新穎別致生動感人,例如《相識》 (蒙古族):
在沒有相識的時候,我倆僚草灘上的兩雙黃羊。自從在河畔相識之后我倆像比翼的百靈鳥。
一片單純喜悅之情,讓人向往。
《送別》(藏族):
杜鵑展翅北飛,切莫回望海水,若你回首一看,海水會清徹見底,當(dāng)你看見海中愁思的金魚,使你寸步難行呵。/情郎你要離鄉(xiāng),且莫回眸村莊,若你回首一看,看見涕淚漣漣的姑娘,你將寸步難行呵!
《情誓》(藏族):
你來作帳篷的主人,由我來裝飾經(jīng)幡;十月寒冬來臨,吹倒帳篷怪你,吹倒了經(jīng)幡怪我。/你如誠心愛我,我守海誓山盟;忘了恩愛怪你,失了諾言怪我。
情歌是世界各民族中數(shù)量最多的歌謠,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是被人們描寫的最精彩的詩章。海西地區(qū)蒙族、藏族民歌大量地以“諧式”比興手法運用于情歌是一大特色,另外奇特的想象力和比喻也獨具魅力,如《送別》中說杜鵑不可回首海水,如看見愁思悠悠的金魚,會寸步難行,進而以“諧式”手法比喻小伙子要離鄉(xiāng),莫要回望村莊,他會看到送別他的姑娘和她的眼淚,使他難過得寸步難行。深刻地描寫出了離別的痛苦,痛苦到害怕回首這種情景的出現(xiàn)。這首歌是小伙子唱的還是姑娘唱的?仔細體察是男是女都唱,符合所有情人們的心情,描寫刻骨銘心,比喻獨特生動。在《情誓》中,同樣用“諧式”的手法將愛的誓言表達得一心一意,不留余地。海西州的民歌,不愧為海西州各民族共同的一份文化財富,當(dāng)然它也屬于整個中華民族和全人類。我們作為擁有者應(yīng)當(dāng)驕傲,只是更要重視,要將這份珍貴的文化財富認真地傳承,也要充分地利用于文化建設(shè)事業(yè)和經(jīng)濟、旅游的發(fā)展。這里我再次向辛苦搜集這些民歌的同仁敬禮!
海西聞歌記:海西歌如海。我國優(yōu)秀而豐富而多采的民族民間文化,保留了大量的古文化遺存,是一個民族,一個地方傳承的獨特的帶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民俗文化(包括民歌)造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哲學(xué)觀念、審美觀念、思維模式和審美的素質(zhì),是新時代構(gòu)筑中華民族現(xiàn)代先進文化的基因和豐厚的土壤。目前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變化,許多傳統(tǒng)民族文化藝術(shù)項目走向消亡,西方工業(yè)革命使歐洲原生態(tài)藝術(shù)文化損失殆盡的教訓(xùn),是我們的前車之鑒。調(diào)查、保護、發(fā)展民族民間文化這份寶貴的文化基因迫在眉睫,我們要特別地珍惜它們,本著傳承性、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的特征,一個不漏地挖掘它們,使它們發(fā)光發(fā)熱,為迎接中華民族現(xiàn)代先進文化建設(shè)的春天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