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不能完全不睡覺?看來,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悖論。但大千世界竟有那么一些好事者,卻在執(zhí)著地進行一種貌似荒誕的嘗試。
始作俑者特里帕
早在1959年,紐約一家廣播站的音樂師皮捷爾·特里帕為了籌集公益性的募捐款,就曾開辟過日夜專題熱線節(jié)目,他連續(xù)200小時(8天多)沒有睡覺,每天用3小時對著話筒做節(jié)目,其余時間則準備材料。
據(jù)特里帕說,當他決定做此檔節(jié)目時,許多醫(yī)學家曾出面勸阻,因為大量動物試驗表明,完全不睡會給動物機體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最初的這方面研究可以追溯到1894年,當時法國馬納賽博士曾不讓一些狗睡覺,結果成年狗在13天后死亡,小狗崽則堅持不了6天。解剖狗的尸體時,發(fā)現(xiàn)狗腦上有很多小的溢血斑點。但也有某些地質(zhì)學家和軍事家聲明,他們曾經(jīng)連續(xù)10晝夜不睡,結果沒發(fā)生什么大問題。對這種口說無憑的聲明,特里帕卻深信不疑,他仍然不改初衷,決定接受連續(xù)不眠的試驗。
試驗在曼哈頓的太馬斯廣場一間裝有玻璃幕墻的房間內(nèi)進行,以便接受醫(yī)學專家和公眾的監(jiān)督。特里帕每隔15分鐘作一次記錄,以表示自己醒著。偶爾,他會放松一下:走出房間,到鄰近的一家賓館里上廁所和換衣服。
201小時不眠的代價
特里帕堅持了200小時不睡。據(jù)專家們說,他的思維后來日趨混亂,并有明顯的荒誕現(xiàn)象。到第四晝夜結束時,特里帕甚至已不能將英文字母按順序排列。同時,他開始出現(xiàn)幻覺,并看不清東西。有一次,他竟將桌面上的一個斑點看成了臭蟲。他向人們抱怨:房間四周爬動著蜘蛛,這些蜘蛛甚至在他鞋子上編織了蛛網(wǎng);壁鐘怎么長了一張人臉,而且掛在他對面。特里帕的情緒也發(fā)生了變化,他變得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特別多疑。他在寫記錄時漏寫了時間;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并且認為是人們在用鐘作弄他。但是令人驚訝的是,特里帕雖然出現(xiàn)了智力障礙,工作能力也明顯下降,但一到該他做廣播節(jié)目時,立即精神振作起來,強烈的敬業(yè)責任心支持著他,而廣大聽眾竟然也沒感到他有什么異常之處。
對特里帕來說,最糟糕的是快接近200小時不眠時,他完全陷入了錯覺中,并認為這是參加試驗的醫(yī)生們商量好了將他關進了瘋?cè)嗽?。他還認為其中一位穿時髦黑西服的醫(yī)學博士實際上是個棺材匠,很快要將他活埋。于是他像出膛的子彈一樣怒吼著沖出門外,沿著走廊飛跑。監(jiān)督的醫(yī)生們好不容易追上他,并將他拉扯回試驗的房間里。
在接受了200小時試驗后——實際上是201小時,最后1小時是特里帕出房間,隨后又被醫(yī)生們勸回房間,并送回他家中花費的時間。回家后特里帕倒頭便睡,這一覺連續(xù)睡了13小時。當他蘇醒后,醫(yī)學專家及親人、朋友們都感到他思維、記憶和一切感覺全部正常。
列恩奇再創(chuàng)新紀錄
在特里帕開了不眠紀錄的先河后,至1964年1月,當時17歲的少年加爾德尼·列恩奇再創(chuàng)了不眠的新紀錄。
實際上,列恩奇在受試期間確實出現(xiàn)了日趨嚴重的不良癥狀。對此,海軍神經(jīng)-精神醫(yī)學博士約·羅斯的描述如下:
第二天,列恩奇出現(xiàn)視覺障礙,他不想再看電視節(jié)目了。
第三天,列恩奇顯得精神不振,動作不太協(xié)調(diào),難以復述簡單的急語。
第四天,列恩奇情緒起伏很大,變得容易激動。他的智力更糟,記憶恍惚,注意力難以集中,并出現(xiàn)錯覺,比如覺得頭被布條扎得緊緊的,街燈仿佛被霧籠罩著。至半夜3時產(chǎn)生了最初的幻覺:他覺得自己仿佛正站在道路標志牌下,而自己卻搖身一變,成了著名的黑人足球球星,有人竟對他的球藝表示懷疑,這使他憤慨不已。
第五天,列恩奇情緒穩(wěn)定了些,他雖然仍產(chǎn)生幻覺,比如看到門前有條直通樹林的小徑,但隨后卻能意識到這是幻覺。
第六天,列恩奇感到難以用手準確地取到東西,也難以準確地判斷方位。此外,他說話遲鈍,同時難以叫出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稱。
第七天和第八天,列恩奇變得有點口齒不清,語調(diào)遲緩,語音低沉,且好嘮叨。先是顯得沖動、易怒,隨后又稍稍恢復了點常態(tài),但記憶模糊,注意力難以集中。
第九天,列恩奇出現(xiàn)思維不連貫,視覺模糊,甚至眼球轉(zhuǎn)動也不靈活。
第十天,列恩奇的幻覺更嚴重,感到仿佛收音機的播音員在強制他變得癡呆。
第十一天是試驗的最后一天,列恩奇下意識地接受試驗,但他的生理狀態(tài)還不錯,手腳活動時仍能保持平衡,只是手指肌肉明顯痙攣。同時,他的心搏有輕微噪音(試驗結束后2天這種噪音自行消失);眼球能轉(zhuǎn)動,但視覺模糊;面部無表情;語言含糊、單調(diào),對別人的提問通常不作回答,漠然置之。此時他的智能明顯下降,甚至不能連續(xù)地做并不復雜的減法運算:比如羅斯博士讓列恩奇回答100連續(xù)減7的答數(shù),列恩奇只能答到93、86、79、72、65(即第五個差),下面再也答不下去了。
至此,列恩奇創(chuàng)造了連續(xù)264小時不眠的世界紀錄。試驗結束后,列恩奇回家一覺足足睡了14小時45分鐘——比平時的8小時睡眠多出約7小時。醒后,列恩奇自我感覺良好,智力和視力恢復正常,說話流暢,記憶力如故,幻覺和其他所有不良癥狀消失。第二天夜晚,列恩奇睡了12小時;第三天夜間,他睡了10小時30分鐘;第四天夜晚列恩奇恢復了正常的8小時睡眠。
試驗由白鼠繼續(xù)擔綱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曾做過如下試驗:他們將一個小圓平臺安置在一個冷水池中央。圓平臺中間用固定柵欄分隔成兩個半爿,每爿各放置一只白鼠。這兩只白鼠一只是所謂“受試鼠”,另一只是所謂“觀察鼠”,它們分別享有不同的“待遇”——當受試鼠入睡時,它身上系的金屬導線立即會將信息傳遞給監(jiān)控器,監(jiān)控器隨即指令小圓平臺旋轉(zhuǎn),這樣,躺在小圓平臺上的白鼠就會碰到柵欄,而為了避免被柵欄掃入周圍的水中,兩只白鼠就必須跑動??墒?,當觀察鼠睡著時,雖然監(jiān)控器也會立即獲知信息,但并不會指令平臺隨即旋轉(zhuǎn)。于是,受試鼠連一丁點兒打盹的時間都沒有,而觀察鼠卻仍然可以悠閑地打盹。
研究小組將上述試驗反復進行了多次。結果表明:受試鼠們的不眠天數(shù),少則為13天,多則為21天,均先后死亡;而觀察鼠們均堅持著活了下來。不過,無論是受試鼠,還是觀察鼠,均體重大減,多的減輕了20%。與此同時,白鼠的食量卻大增,多的增加了1.5倍。
解剖死亡白鼠時發(fā)現(xiàn),它們的所有重要器官,如腦、腎、肝、肺、脾、甲狀腺、胃、食道,均因缺乏維生素而發(fā)生感染,但卻沒有明顯的生理和生物化學變化。
研究小組的另一個發(fā)現(xiàn)是,不能睡覺的白鼠體溫會下降。這可能是因為受試鼠的物質(zhì)代謝異乎尋常地加快,大量消耗了體內(nèi)貯存的養(yǎng)料,即使攝食量大增也于事無補。一旦體溫降至一定限度,白鼠便難免一死。
至此,本文的答案已是顯而易見:睡眠對于維持人和動物的正常智力是必需的。如果長時間不眠,必然會導致人和動物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