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潼南縣城楊家嘴青龍嶺下的楊尚昆陵園里,長眠著兩位紅軍戰(zhàn)士:一位是長征中紅三軍團的政治委員楊尚昆,一位便是他的夫人、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中惟一一位——
在那場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最艱險的莫過于爬雪山過草地了!然而有一位年輕的女紅軍,她卻傳奇般地三次通過草地,成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中惟一的一個三過草地的女戰(zhàn)士。她便是我國戲劇史上第一次把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的壯舉和毛澤東的藝術形象推上舞臺的劇作家,戲劇教育家,第四、五、六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和常委的李伯釗同志。
從山城走出的女紅軍
李伯釗,原名李承萱。1909年3月20日出生于重慶大梁子蒙家院子的世代書香之家。父親李漢周是個嗜書如命、學識淵博的人,母親楊鳳仙是一位熟通詩文書畫的名門閨秀,李伯釗自幼受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她1921年考入四川省立重慶第二女子師范學校,在肖楚女、張聞天、楊公等的影響下,積極投入反帝愛國宣傳活動。她1925年加入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26年由黨組織派送去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夏與楊尚昆結(jié)婚,1930年奉調(diào)回上海,從事黨的工運工作,不久調(diào)往瑞金擔任中央《紅色中華》報編輯,繼任高爾基戲劇學校校長、中華蘇維埃政府教育部藝術局局長等職。
一過草地
1934年10月,從瑞金出發(fā)開始長征時,李伯釗與中央其他的29名女紅軍被編入中央縱隊的“特殊連隊”里,她們在隊長董必武、副隊長徐特立的率領下,經(jīng)過了艱苦的歷程,才從牛屎房子進入水草地。
那茫茫無際的水草地,荒涼、蒼茫,彌漫著陰森的濃霧,只有太陽初升時,才能看清飄浮著的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草垛,草垛與草垛之間全是醬黑的沼澤,散發(fā)著惡臭。人和馬必須把腳踏在每叢草垛的根部,不然,一不小心陷入泥沼,就會被泥沼慢慢吞沒……
草地的氣候更是惡劣,上午九點開始先下毛毛雨,越下越大,十二點后就變成了滂沱大雨。李伯釗和所有紅軍戰(zhàn)士一樣,上面淋著雨水,下面泡著泥水,還要帶武器彈藥和10斤干糧,身上又淌著汗水。
李伯釗不僅要完成如此艱險的行軍任務,而且還要開展部隊的宣傳鼓動工作,時而跑到隊伍的前頭進行宣傳,時而又返回隊伍的后邊進行鼓動。戰(zhàn)士們每天行軍60里,而她往往要往返巡回走120里,所以人們稱贊她們是“五萬里的長征戰(zhàn)士”。幸好敵人做夢也沒想到紅軍會走草地這條路,所以沒遭到敵人的攔截和襲擊。就這樣,李伯釗跟險惡的大自然斗,經(jīng)過五天的艱苦行軍,第一次隨中央縱隊通過了草地。
再過草地
1935年秋,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李伯釗從中央縱隊調(diào)到紅四方面軍協(xié)助籌辦文藝訓練班。一天中午,在紅軍總政治部的楊尚昆突然派警衛(wèi)員給李伯釗送來一封信,要她馬上回總政治部。她不知道有什么事,便與劉志堅等20多名宣傳員一道匆匆地趕回總政治部。誰知他們回到總政的駐地阿西時,卻發(fā)現(xiàn)穿淺灰色軍服的一方面軍的人一個也不見了,全是著深灰色軍裝的四方面軍的隊伍。當他們正猶疑間,突然來了一連多人把他們包圍起來,并繳了他們的槍,將他們關進一家藏民的樓上,還對他們說:“你們中央北上逃跑了,毛澤東帶著一方面軍投降蔣介石去了。楊尚昆、葉劍英都跑了!你們也想跟著跑嗎!還是跟我們一起走吧!反正警戒是布置了的,出了事別怪我們沒先告訴你們?!崩畈摵蛣⒅緢月犃嗣婷嫦嘤U,萬分不解。就這樣,李伯釗一行和送信的警衛(wèi)員全被扣留下來,被張國燾裹脅著又回頭南下,第二次過草地。
這次,由于張國燾的心懷鬼胎,誠惶誠恐,所以催促部隊馬不停蹄地在這渺無人煙的草地上逃跑,因此,五天的行程三天就走完了。部隊通過草地的艱辛也就可想而知了!后來毛主席曾就此事詼諧地戲說楊尚昆:“尚昆同志這次是‘賠了夫了又折兵’??!”
三過草地
紅一方面軍北上了,紅四方面軍卻南下了,李伯釗回頭過草地后,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活動日益暴露,他心中十分苦惱。一次,她在川西北綏縣尋機找到朱德同志,并向他說:“總司令,我該怎么辦!”朱德同志堅定地回答說:“張國燾要還打紅旗,就跟他走,他要打白旗,就跟他斗!”從此后李伯釗更加努力地工作,深入紅軍戰(zhàn)士,用文藝形式進行宣傳,提高紅軍戰(zhàn)士的覺悟。李伯釗還設法拿到了張國燾在松崗會議上另立“中央”的會議記錄,為后來清算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作出了貢獻。如果說李伯釗第一次過草地是與險惡的大自然斗的話,那么她的第二次過草地,不僅要與大自然斗,還要與分裂主義斗。
1935年夏,一次,李伯釗帶著工農(nóng)劇社去執(zhí)行任務,途中偶然在一個河灘遇到了紅二方面軍的任弼時、賀龍及關向應等領導同志。李伯釗與他們早在莫斯科和瑞金就很熟識,久別重逢,自然十分驚喜。于是李伯釗便將自己在紅四方面軍中見到的情況和處境向他們談了。后經(jīng)賀龍、任弼時等研究,由紅二方面軍出面跟張國燾協(xié)商,借調(diào)李伯釗等到紅二方面軍幫助培訓宣傳員,后來張國燾終于同意調(diào)給部分隊員。這樣,李伯釗又到了紅二方面軍,跟隨紅二方面軍北上抗日,第三次通過草地。
在李伯釗第三次經(jīng)過草地時,面臨的更大威脅是:斷糧和敵擾。草地本就人煙稀少,且經(jīng)國民黨隊伍的多番洗劫和紅軍的幾次征糧,糧源幾近枯竭,當紅二方面軍進入草地時就完全斷糧了!一天,李伯釗在草地的一個斜坡上看見一名戎裝整齊的紅軍戰(zhàn)士,腰間還掛著個空瓷盅,面朝前方,眼睛半睜半閉,斜倚在坡坎邊,李伯釗以為他打盹睡著了,便上前叫他:“喂!同志,快起來走吧!”叫了好幾聲都不見動靜,仔細一看,這位戰(zhàn)士卻因饑餓而身體極度虛弱,已經(jīng)犧牲了!
當時部隊惟一的“糧食”就是野菜,但近處的野菜全被前頭的部隊挖盡了,他們只得跑到幾里外的地方才能挖到。其中有的野菜還有毒,有的戰(zhàn)士就因為中毒而獻出了生命。因此李伯釗又帶著宣傳隊,采集了許多野菜的樣品,到處向戰(zhàn)士們宣傳哪些有毒哪些無毒,以保證戰(zhàn)士們的安全。
在如此艱難的狀況下,他們還不時遭到敵人的襲擊。有一天,李伯釗和一些戰(zhàn)士分散在各處挖野菜,突然發(fā)現(xiàn)二三百國民黨部隊的騎兵迎面向她們沖來。李伯釗急中生智,忙對身邊的一個小號兵說:“敵人來了!快吹沖鋒號?!蹦切√柋戳丝礇_來的敵人和分散的戰(zhàn)士,舉起號來卻吹起了調(diào)兵號。剎那間,隨著他的號聲,四面八方、遠遠近近都響起了調(diào)兵號,敵人不知真相,生恐被圍,便調(diào)頭逃走了。后來那小號兵對李伯釗說:“部隊都分散各處,怎吹沖鋒號呢!只有吹調(diào)兵號迅速把兵調(diào)攏來,才好抗擊敵人呀!”就這樣,李伯釗終于第三次勝利地通過了草地。
李伯釗在長征中三次通過草地的感人事跡,是所有參加長征的女紅軍的生動寫照,她們?yōu)橹袊まr(nóng)紅軍的長征留下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