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一武夷,永恒成追憶
我的書案上放著一本薄老題寫書名的《長江支隊回憶錄》,封面是層巒疊嶂的巍巍太行山,封底是飄逸秀氣的武夷玉女峰。從太行到武夷,鐵流6000里,傳頌著一段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的不朽故事。全國政協(xié)主席、曾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賈慶林同志在“序”中指出:“長江支隊這段歷史,是值得回憶、總結(jié)、繼承和發(fā)揚的光榮歷史?!碑?004年元旦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在晉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魁元同志帶領(lǐng)下,我隨“長江支隊采訪團”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說“長江支隊”,時下大概多數(shù)人比較陌生;說“南下干部”,我們這一帶50歲上下的人就感到十分親切了。全國解放前夕,太行、太岳老區(qū)人民為了支援全國解放,“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爭先保家鄉(xiāng)”的熱烈場面,至今還常被一些老年人提起。據(jù)史料記載,為了實現(xiàn)中國人民解放軍轉(zhuǎn)入戰(zhàn)略進攻的計劃,我們晉城隨大軍北上的不說,僅南下至少有三批。第一批是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第二批是隨陳謝大軍挺進豫西,第三批就是我們所說的“長江支隊”。
1948年底,當老區(qū)人民還沉浸在遼沈、淮海戰(zhàn)役告捷的喜悅中時,平津戰(zhàn)役又拉開了勝利的序幕。黨中央、毛主席審時度勢,及時發(fā)出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為了適應新解放區(qū)接管政權(quán)的需要,太行區(qū)和太岳區(qū)黨委遵照中央指示,火速選調(diào)4000余名干部,組成了地縣區(qū)三級黨政群團領(lǐng)導班子,河北武安集訓后,軍隊裝束,軍隊待遇,軍隊番號,浩浩蕩蕩地揮師南下了。這就是長江支隊——中國革命史上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途經(jīng)8省63縣,翻越中條、太行、武夷,橫跨黃河、長江、淮河、錢塘,行程6000余里,直達福建,在省委書記張鼎丞、省長葉飛率領(lǐng)下,分別接管了剛解放的建陽、南平、福安、閩侯、晉江、龍溪等6個地區(qū)。
從那時算起,到我們啟程采訪,整整55年了。歲月漫漫,風雨兼程。當年20歲的熱血青年,如今已七十有五,當年30歲、40歲的人呢?他們從我們腳下這塊熱土上走出,他們把畢生獻給了八閩大地,據(jù)說有不少人已長眠他鄉(xiāng),健在者也風燭殘年。太行一武夷,成了永久的牽掛!
往昔一今朝,輝煌留八閩
當波音757終于降落在處于海防前線的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時,前來迎接我們的人們操著的熟悉鄉(xiāng)音即刻驅(qū)散了剛剛涌上我們心頭的離鄉(xiāng)寂寥。
“啊呀,總算把你們盼來了!”南下老干部們用標準的晉城話歡迎我們?!袄相l(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熱情洋溢中我們被接上了車?!?/p>
他叫王小德,是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zhèn)柳泉人。1949年南下時他在區(qū)政府工作,剛剛20歲,別看如今75歲了,可身板硬朗,熱情好客,非常健談。他說從省老干局處長的位置離休后,一天也沒閑著,除做好省直老年體協(xié)的工作外,還參與長江支隊的研究和接待工作。同他一起來接我們的是他的同齡人王蘇貴老人。老人原叫史鎖貴,祖籍河北。3歲時當游擊隊員的父親被敵人殺害,母親亡故,7歲時相依為命的奶奶又撒手人寰。無奈之下他跟一個遠房姥爺逃荒到山西黎城,白天挖野菜,晚上睡麥垛,眼看就要活活餓死了,后來被一個姓王的好心人收留。家鄉(xiāng)一解放,他就參加了革命。別看這兩位老人年齡大,級別高,資格老,可一點都沒架子。我們叫他們王老,他們卻堅持讓我們叫老王,還像真正的“老王”一樣,招呼我們上車下車,幫我們搬運行李,給我們講南下的故事。在他們身上,我們首先發(fā)現(xiàn)了當年長江支隊的影子;又透過他們,仿佛走進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春風送來麥花香,萬千軍馬別故鄉(xiāng);揚鞭縱騎淮海過,直追窮寇到南疆?!?/p>
“太行兒女下江南,恢復河山燦堯天。紅旗遍插神州地,粉身碎骨也心甘?!?/p>
“舉國起滄桑,全民斬豺狼。南征圖報國,同心過長江?!?/p>
一首首激情進發(fā)的南征詩篇,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南征故事。啊,我眼前跳動著的是一群生龍活虎意氣風發(fā)的青年,一支堅不可摧成竹在胸的隊伍!武安集訓、惜別黃河、進駐南京、下關(guān)轟炸、姑蘇待命、建甌會師、閩東剿匪、鞏固政權(quán)。6000里突進——一條英雄南征的紅線,一部今古傳奇的歷史!
一聽說采訪團從山西趕來,這些老英雄們盡其所能從八閩的方方面面聚到了省委老干招待所。有的拄著拐杖,有的剛下病床;有的給我們帶來了當年南下時的珍貴歷史照片,有的給我們捧上了英雄離去時未寫完的回憶稿。座談會上,一聲“市委讓我們看大家來了”滿座雙淚流;座談會下,聲聲“看見你們格外親”表達思念情。盡管耳朵不太靈了,但他們用“心”傾聽著家鄉(xiāng)的變化;盡管口齒不太利了,但他們用筆傾述著過去的經(jīng)歷。無論是在招待所里,還是大榕樹下,或者老人們的家中,他們總是把我們作為家鄉(xiāng)來的“上賓”,我們總是把他們看作離散多年的鄉(xiāng)長,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一股股濃濃的鄉(xiāng)情,像時下福建如春的氣溫一樣時時浸潤著我們的心。
我市沁水籍的胡洛余老人德高望重,為我們主持了省直南下干部座談會;我市陽城籍的李盤昌老人曾是長樂縣長,為我們回憶了當年邊防剿匪;我市城區(qū)后河籍的徐勇老人是南下家屬,為我們講述了時任晉城武委會主任、丈夫尹克明生前的故事;長治市沁源籍的梁三蘭老人幾次和記者們長談,深情地講述丈夫賈吉慶同志因補充名額倉促南下過家門而不入的動人故事;還有,晉中平遙籍能詞善畫的老人李玉貞,不顧87歲高齡,指著當年的學生照,饒有興致地為我們回憶了盧溝橋事變后,跟隨丈夫孟建參加革命的不平凡經(jīng)歷……
最難忘的是衛(wèi)守戰(zhàn)老人。他是我市澤州縣追山人,南下時比兩個老王小一點,離休時是省老干局的副局長,離休后是省老體協(xié)的副會長。由于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對太行太岳在福建的老干部了如指掌。他參與了《長江支隊回憶錄》的編寫工作,他接觸了幾乎所有健在的支隊高層領(lǐng)導。自然,他也是我們這次采訪的日程安排者。照像、座談、訪問、參觀,井井有條,忙而不亂。他給我們介紹了這樣一組數(shù)字:長江支隊4000多名健兒在近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有46位同志擔任了副省級以上領(lǐng)導職務,有406位同志擔任了地廳級領(lǐng)導職務,有1319位同志享受地廳級待遇,有1315位同志擔任了處級領(lǐng)導職務。雖然,這些普普通通的數(shù)字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透過數(shù)字我們會想象到,長期擔任主要職務的“兩山”兒女在解放福建、接管福建、建設(shè)福建中創(chuàng)造的不平凡業(yè)績。
原國家領(lǐng)導人方毅是這樣褒獎他們的:“功在八閩”;太行區(qū)原黨委書記陶魯笳則以兩句詩對他們的一生作了最準確的評價:“風華正茂出兩山,一生輝煌留八閩”;更可貴的是,福建人民已把他們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銘刻在心中。
我在福州市看了個展覽,展覽的是福建省委號召學習的東山縣委書記谷文昌的事跡。他是1949年從太行區(qū)隨軍南下的。1950年,當他躍上木舢舨,強渡八尺門海峽,登上福建南端的東山島時,所見的是一群群蓬頭赤足、衣衫襤褸的女人。女人們拖兒帶女木然地站立在硝煙籠罩的焦土上,見到久盼的大軍,就撕心裂肺地數(shù)落著國民黨在東山欠下的一筆筆血債。強烈的階級感情一下把他和東山人民連在一起。從此,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自己的誓言:“不救民于苦難,共產(chǎn)黨來干啥?”“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讓我們再堅持一下!”“死后請把我的骨灰埋在東山島?!睅资昶D苦奮斗,幾十年鞠躬盡瘁,一座綠色的豐碑終于在東山大地聳起。昔日當過乞丐的老農(nóng)稱他“大恩人”,含著淚向記者請求:“能不能允許我們集資給他的塑像蓋個亭子,別讓谷書記日曬雨淋呀!”這是南下干部的豐碑,這是共產(chǎn)黨人的豐碑!
不僅僅是谷文昌。驅(qū)車到長樂縣時,我又在閩江人??谝姷揭蛔鹚芟?,塑的是被譽為“綠色長城”的長樂縣委書記延國和。他是我市陽城縣人,南下后在長樂擔任過區(qū)委書記、團縣委書記、縣長、縣委書記。為了建設(shè)長樂,振興長樂,他走遍了長樂的山山水水,把飛沙走石的沙區(qū)治理成了鋪翠展綠的百里林帶,用僅僅59歲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感人的綠色贊歌!
的確,這里長眠著的英雄很多。打開長江支隊的英烈譜,你會發(fā)現(xiàn)不少在剿匪中犧牲的英雄的名字:
王世祿,河南博愛人,隨太岳區(qū)南下時任區(qū)武委會主任,9月抵漳分配在南靖縣第一區(qū)任區(qū)委副書記。10月在月楣村剿匪時,與匪首李開瑞激戰(zhàn),胸部、左臂連中數(shù)彈,仍緊握手中槍作戰(zhàn)到最后一息。為了紀念王世祿,月楣村改為世祿村,村小學改為世祿小學。
呂學政,晉城市高平人,1949年人閩后任寧德縣三都區(qū)委委員兼公安派出所所長。1950年農(nóng)歷正月,當?shù)胤磩哟蟮稌u擊派出所,呂學政同志英勇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被刀匪殘酷殺害,年僅29歲。一位和呂學政同志在一塊戰(zhàn)斗過的老南下,用純正的高平口音給我們講了英雄犧牲的經(jīng)過。他的確死的很慘,由于他的英勇抵抗激怒了敵人,敵人在砍死他之后,又慘無人道地挑出了他的腸子。為了緬懷這位英雄,在邊防警的陪同下,我們一行登上了三都島。佇立烈士墓前,任海風輕輕吹?!疤形湟慕藻\繡,青山處處埋忠骨?!弊屵@兩句小詩化作兩縷香煙,去告慰我長眠于孤島的同鄉(xiāng)吧!
犧牲于剿匪的還有侯虎江、馬玉俊、王錦、張惠民、石天寶等許許多多烈士,可惜我不能在有限的篇幅中詳述一個個的英勇壯舉。他們像一支支蠟燭,在革命事業(yè)的征途上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后人。滔滔閩江作證,巍巍武夷作證,他們是好樣的,他們用生命實踐了當年行軍路上“不過長江非好漢”的錚錚誓言,他們不愧為太行太岳人民輸送出的優(yōu)秀兒女!
死去的是好樣的,活著的也是好樣的。在日日夜夜的采訪中,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呀!
郭秀珍老人在給我講述自己的南下經(jīng)歷時,我?guī)缀跏呛鴾I聽完的。她的苦難身世使她11歲就參加了革命。她大哥在385旅打湯陰時犧牲,二哥和日本人作戰(zhàn)時殘廢,愛人姚雪濤隨陳謝大軍南下后在開辟豫西工作中被敵人殺害,三次拋尸于野。1948年冬天,當她在太岳區(qū)聽到親人慘死的消息時,強忍悲痛,把剛斷奶的孩子寄養(yǎng)給陽城縣的老房東,毅然報名參加了長江支隊。她說,她不怕死,怕死也沒用,要不是共產(chǎn)黨,她早死過幾次了。為了表達自己當時南下的意愿,這個堅強的女性還給我們唱了段行軍路上的歌曲:
毛主席朱總司令,
本來是南方人,
打過長江到北方,
把我們來解放,
我們要打過長江去,
學習他們好榜樣。
幾句樸樸素素的歌詞,勝過無數(shù)蒼白生硬的說教,燃燒起多少優(yōu)秀兒女的激情啊!
在一個大公司里,我們見到了與大多數(shù)南下干部穿著不同的酒玉琳老人。他是我市陽城桑林人,78歲了,離休前是省政府副秘書長,現(xiàn)在是福州小有名氣的宏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人們叫他“酒總”。酒總穿一件暗紅方格開口衫,還系著條很亮的領(lǐng)帶,精神矍鑠,健談風趣。他說他搞了一輩子后勤,在陽城縣財糧科,面對開辟豫西和豫北解放區(qū),他們擔負著沉重的部隊供應任務;南下路上,又在中隊供衛(wèi)股工作;人閩到長樂后,從財糧科長開始,一直干到省財貿(mào)部、財政廳,當了個副秘書長還是分工事務管理局。他先后經(jīng)歷了三任書記、四任省長,工作干得都很出色。如今離任10多年了,又搞了個紅紅火火的企業(yè),不僅是福州同行業(yè)的納稅大戶、高利大戶,還每年拿出20—30萬元辦老年事業(yè),支助大學生;又為老家投資210萬元,建了一所中學、一所小學;還為長江支隊的100多個遺孀每人每年發(fā)1000元錢。他的開拓和奉獻精神為世人所稱道。
寧德市在福建相對貧困。在那里我們見到了熱情的李秀云老人。她大概是長江支隊中年齡最小的戰(zhàn)士,南下時才18歲,據(jù)說,當時還是太岳區(qū)干校的學生呢!她父親李虎生是當時晉城縣委組織部的部長。她怕母親不同意自己南下,就偷偷隔過縣委到太岳區(qū)黨委報名??蓞^(qū)里名額已沒有了,女同志一般情況又不允許去,她著急了,就四處找人說情。恰好這時有人借故不去了,她就硬擠進了南下的隊伍。當然,父親最后知道她要南下時,還是表揚了她,說她很像年輕時的自己。如今,她人退心不離,仍在風風火火地做著市“長江支隊研究會”的工作,集資料,辦刊物,搞活動。她說她們要在有生之年把長江支隊的事跡回憶好,精神總結(jié)好,讓這種精神世世代代傳下去!
革命一建設(shè),精神駐心間
如果說,我們一行這次南下是在尋訪一支55年前的英雄部隊的話,倒莫如說我們更是在尋找一種55年后——在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仍然需要繼續(xù)弘揚的偉大精神。這是個英雄的群體!這個英雄群體,無疑,有一種堅不可摧的精神!
采訪就要結(jié)束時,我們見到了南下后曾任福安地委書記的呂居永老人。他是我市澤州縣南嶺人,他說,總結(jié)長江支隊要注意三點:一是組織觀念,我們這批人就是黨指到哪就打到哪,不會向黨討價還價。只要黨說了,有困難也要上。當年南下時誰還考慮過家,考慮過個人?二是群眾觀念,共產(chǎn)黨打天下就是為了老百姓,干部和群眾是魚水關(guān)系,一顆紅心兩條腿,一顆腦袋兩片嘴,都是為群眾長的。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懇懇辦事,老老實實做人,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追求。據(jù)我所知,長江支隊4000多人,建國后大大小小都掌握了點權(quán),缺點有,但沒聽說誰犯了經(jīng)濟錯誤;三是人要有一點精神,人沒精神就垮了。我們南下后,雖然也遇到些大大小小的挫折,但信念始終沒垮掉,精神始終沒垮掉。
是啊,人的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長江支隊的4000多名健兒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為了理想、信念,正是靠了一種精神,才無怨無悔地把青春獻給了福建,把血汗灑在了福建,把生命和輝煌留在了福建!
這是一種樂于奉獻的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團結(jié)拼搏的精神,敢于勝利的精神!也就是我們要發(fā)揚的“太行太岳精神”!她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太行太岳人民長期以來共同培育的不朽精神。長江支隊無愧于太行太岳的優(yōu)秀兒女,他們用自己的實踐使這種精神不斷升華,溶人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精神文明的燦爛長河!
我為我們的“長江支隊”自豪!
我更為我們的“太行太岳精神”自豪!
試想,有了這種精神,在人生旅途中還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