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懦的代價為更大的痛苦,只有犧牲奮斗才能叫勇氣抬頭。
——題記
中國婦女的屈辱史,大概是從母系氏族社會后開始的。此后經(jīng)過了幾千年,才使中國的女性走向獨立和解放,才有了真正屬于她們的身份和地位。
回憶歷史,我們不寒而栗:古往今來,女子一直是處于挨打地位的,是不被當(dāng)人看的,《三言二拍》中的女性、《金瓶梅》中的女主角,以及那些宮廷艷詩的女主人公等等,清高一點的也無非是諸如劉蘭芝和杜十娘這些使人同情的形象,當(dāng)然,也有像小龍女、崔鶯鶯等與命運斗爭的女性。三百年前,隨著曹雪芹先生的一句“要為閨閣昭傳”,自此拉開了女性獨立的序幕,翻開一部《紅樓夢》,好似走進了一個女兒國,“國”中的個個女性,都是有思想、有文采、有著聰明才智的美麗佳人。若說是巾幗不讓須眉中的英雄,倒是多了幾點柔情;若說是持家守業(yè)的主婦,卻也顯出了幾分才德與豪情。
從古至今,“紅顏薄命”、“紅顏禍水”等詞語層出不窮,似乎一切過失都是女人的錯。不過,你是否聽過“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的詩句呢?而曹雪芹就好比晚唐的羅隱,他批判了“女色禍國”的偏見。在這個大觀園中,雖說最終也逃不過沒落的悲劇,可這沒落的原因曹雪芹先生卻沒有怪罪在女子身上。
由此看來,《紅樓夢》真是一部女性的頌歌。不過,仔細想想,古代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去沖破封建枷鎖而贊美一大群女性,有多少文人雅士因不滿當(dāng)時朝廷而寫出了大批大批的對朝廷不滿之作,而這些作品往往是從一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瑣事寫起的。在《紅樓夢》中,曹先生以更深刻的筆墨來揭示出這點。
試想,一個有著皇權(quán)庇護的家庭都一步步地走向衰亡,更不用說普通百姓所受的痛苦和折磨了。
因此也可以說,《紅樓夢》更是一曲女性的悲歌。
魯迅曾說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莎士比亞也說過:“悲劇不會成為萬惡之源,倒會成為人們從善的開始”?!氨∶尽眱宰由系娜宋?,沒有一個能逃過噩運的追逐。寶玉的長輩們,也就是賈府的當(dāng)權(quán)者,他們否定了黛玉的叛逆性,否定了她感化寶玉的使者身份,卻利用那至上的權(quán)威使寶玉娶了一個自己所不愛的女人為妻。這里被害的,不僅僅是“滿語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的黛玉,也同時害苦了“睿藻仙才盈彩筆,自慚何敢再為辭”的寶釵。在這之中,“官官相護”、“爭權(quán)奪利”、“明爭暗斗”的社會丑態(tài)也表現(xiàn)地淋漓盡致。
黛玉的結(jié)局使讀者回腸蕩氣,驚心動魄,也不禁讓人為之惋惜。不過,這也正體現(xiàn)了她的覺醒?!芭缘挠X醒”通常只說在“五四”之后的事,殊不知黛玉當(dāng)時就有了初步的覺醒意識。當(dāng)然,這雖是曹雪芹所歌頌的,卻也成為她悲劇的導(dǎo)火索,因此這是封建禮教所不容許的。
我們要感謝曹雪芹先生以女性的尊重,塑造了這一個個進步的女青年;我們也要感謝《紅樓夢》,讓我們了解當(dāng)時社會的千姿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