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钡拇_如后主詞中所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說什么“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又說什么“園修日月光輝里,景奪文章造化功”,卻原來不過是一座巨大的葬花冢,紅粉窟,埋葬了多少鐘靈毓秀的如花紅顏?
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的賈探春,有“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風,有“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卓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妙玉,有“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的晴雯。且不說那“山中高士晶瑩雪”,先不論那“世外仙姝寂寞林”,就是史湘云,這個“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的豁達女子,結(jié)局也只落得了個“云散高塘,水涸湘江”……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作者道是有情還無情地以絳珠還淚引㈩故事,好像世事早有定數(shù),“都是塵寰中消長數(shù)應(yīng)當”,告訴我們“不必枉悲傷”??勺x者在看過了這些“才自清明志自高”,卻“生于末世運偏消”的女子們的悲慘命運后,又怎能不傷心嘆惋,感慨在這“幽微靈秀地”的上面原來也只有一片“無可奈何天”!
全書伊始,那癩頭和尚與跛足道士曾點化過甄士隱,說這世間事“好”即是“了”,“了”即是“好”,要想“好”,須是“了”??傻搅诉@般地步,“欠淚的淚已還,欠命的命已盡”,便只余下那一干沒福的人兒,既不“好”又不“了”,在這茫茫紅塵浮世中茍延殘喘,空嘆那“樹倒猢猻散”后的凄涼冷淡,又豈是一個愁字了得?
續(xù)書終了,寫寶玉剃度出家,在茫茫白雪蒼蒼荒原上向賈政叩頭拜別,然后飄然而去,旁邊還有僧道二人和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誰與我居兮吾誰與從?渺渺范茫兮歸彼大荒?!备叨踅o這場千古一夢收了一個仙氣十足的尾,只可惜少了人間煙火的無奈與悲涼。
于是又想起連續(xù)劇中的情節(jié)。
黛玉亡故之后至少還有瀟湘館可供寶玉緬懷舊跡感慨物是人非,可賈府被抄后男女主仆一并收入監(jiān)牢,就是想再回那相思之地追憶舊事前塵也難似登天。而寶玉連惟一可以留作紀念的,當初“秋窗風雨夕”時黛玉贈與的琉璃燈也保全不了,被賈環(huán)向獄卒換了干糧。
……
夜幕低垂,水面被花船上的燈火映照得波光粼粼。戴玉的哥兒終于在船上重見了戴麒麟的姐兒,然而一個衣衫襤褸變成了乞丐郎,另一個脂濃粉香淪落到煙花巷,斯情斯景,又怎是——句心如刀割便能盡述的?
二月楊花輕復(fù)微,春風搖蕩惹人衣。造化本是無情物,任它南飛又北飛……
沒有人扶助,沒有人引渡,更沒有人替他了結(jié)塵緣,寶玉必須一個人面對殘酷的現(xiàn)狀,他難以逃避,也無從逃避。
這,才是最真實,也最無奈的人生。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掩卷而思。開始時只是覺得遺憾,那些繁復(fù)糾葛,那些繁華錯落,一幕一幕叢眼前閃過,亦悲亦喜地糾纏不清。慢慢地,心就一點一點地沉了下來,最后,仿佛有一塊石頭壓在那里,掙不脫,逃不開,又像丟了什么東西一樣,空落落而又牽得難受。相同的感覺,后來在讀其他書時再沒有過。
大夢茫茫終須醒,往昔悠悠無處尋。
春來花榮,春去花謝,在這一榮一謝之間,舊事已然成煙。
不過還是有些痕跡的。落英繽紛,殘紅滿地,最后堆積成冢,用蒼白的,殘存的美麗,昭示著曾經(jīng)如錦的繁華。
耳畔,隱隱有笛聲響起,無限悵惘低徊……
后記: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憾長。
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作為曹雪芹的嘔心瀝血之作,《紅樓夢》無疑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
小學時初讀《紅摟夢》,然而時至今日,仍不敢說自己究竟讀懂了多少,于是避開思想性,也不談它深厚的內(nèi)涵,只以一個學生的身份,說說自己閱讀《紅樓夢》時的種種感受。
評委點評:
不錯,但太掉在里邊了,失去了客觀視野。
——余秋雨
記憶力好,文筆好,有特色。
——賈平凹
能將這么多古詩文組織到一篇還算完整的文章中,實屬不易。
——謝有順
對《紅樓夢》的熟悉程度讓人贊嘆,思想的成熟,文筆的老練都是很難得的。
——高經(jīng)緯
熟讀紅樓自成一家之言。
——張可倫
你把《紅樓夢》認真地讀了,也認真地思量過了,還有你的記憶那么的好。堅持下去,必有成果。
——吳克敬
把《紅樓夢》讀得這么熟,默寫出這么多詩詞,又能組織在一篇文章里,又有自己的感受,真是不容易。
——顧振彪
熟讀紅樓,頗有才情。引文多了,若少一些,文章會更舒服。
——程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