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我愛夏季,古城金陵的夏季往往熱得讓人抓狂,而我所鐘愛的大樹們卻在這個季節(jié)里瘋狂地生長;我很討厭秋季,古城金陵的秋季總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地冷下去,而我所鐘愛的那些樹們,在秋季的時候沒日沒夜地揮淚,直到最后一片葉子都落光了它才停止哭泣。金秋十月,滿地落葉的景象是我所害怕的,大人們說我們愛為落葉悲傷,愛“為賦新詞強說愁”,會矯情,自己把自己的青春年少經(jīng)營得很慘淡,而不是像我們的父母那樣,擁有他們青春年少時應(yīng)有的快樂和清純。
我愛悲劇性的電影,最喜愛的作家是那個寫晦澀文字的安妮寶貝,最愛聽的歌要有足以讓我感到憂傷的曲調(diào),最樂意在凌晨的時候?qū)懽顐械奈淖?。每次將剛剛出爐的文字拿給媽媽看的時候,她都會說,寫得很棒,但調(diào)子為什么那么悲傷?像心里積壓著多年的哀怨,少了這個年紀(jì)應(yīng)有的“陽光味道”,每次我都沉默了,而心里的波瀾卻難平息。媽媽啊,我或許容易傷感,卻也因為我洞察生活的時候,用的是顆單純而敏銳的心。
小時候總是有人用“祖國的花朵”來形容我們。那現(xiàn)在呢?我們還是花嗎,過了花期了嗎?呵,如果我們的長輩還肯定我們是花朵的話,大概也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悲觀主義的花朵吧。這些年,大紅大紫的郭敬明的筆下總是氤氳著憂傷的霧氣,不易散去。韓寒用很尖刻的文字似要告訴我們,“20世紀(jì)80年代的孩子”不幸福;而是很殘酷。張悅?cè)还P下最初的感情初開大多是苦果,似是說青春很美好,卻也很苦澀。韓國小作家們的文字我雖讀得不多,但至少在讀過以后覺得他們筆下的青春是那么明媚。相對于我們,他們筆下的青春輕舞飛揚,他們的青春風(fēng)華正茂。而我們呢?晦澀、灰暗、沉重,如果說我們這群“20世紀(jì)80年代后”的孩子也能青春飛揚的話,那青春的羽翼也被粘住了,不但飛得不高,還異常沉重;
大人們說我很憂傷,很悲觀,卻不敢用“柔弱”來形容我。平時,父母不能時刻陪伴,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廚房里是我自己煮食的身影;長假里,我會一個人背著包到處溜達,回家后會說高興的事,卻不說那些路上吃的苦。我是個悲觀主義的人,卻從不認(rèn)為這注定我是個軟弱的人,同樣,我也從未覺得能夠?qū)懗雒髅奈淖值娜司鸵欢▓詮姟?韓國小孩筆下的青春清純、向上、陽光明媚,我們筆下的青春殘酷、消沉、暗無天日,我們的意志并不頹敗啊。我還是會對陽光微笑對花兒說很好,只是這些在心里默默地進行著。我們不會撒嬌,不會因為失手放飛了一顆氣球而哭泣,可我們會在深夜的時候因為對家人的思念,對朋友的離開,因為學(xué)業(yè)上的失意而躲在被子里輕聲哭泣,然后第二天對別人說:沒事,昨天半夜碼字,沒睡好。
用暗淡的文字來記敘我們的青春并非是對于生命的不熱愛,只是我們宣泄的一種方式,同樣,用清純的文字來記敘生活也是一種精神出口。只是,我們,二十世紀(jì)80年代后的孩子,大部分選擇了前者。
平心而論,我們應(yīng)該是祖國的花朵,一朵悲觀主義的花兒,看上去很憂傷,我們筆下的青春年少很殘酷,可重要的是我們那種年輕的心卻是堅韌的。
(指導(dǎo)老師:趙功海)
評委點評:
真誠的自我辯護,但前半部分稍碎。
——余秋雨
作者基本上能完成題目的要求,行文也很自然,若能更深入一些,文章就會更有光彩。
——程永新
挺不錯,但不足之處也顯眼些。
——賈平凹
生動的心理歷程,文筆流暢,優(yōu)美。
——高經(jīng)緯
看似沉重的敘述實則是想獲得輕松。
——張可倫
為什么多寫殘酷青春?作者的剖析有一定道理。文字還算流暢。
——顧振彪
感受真實可信,文筆清新流暢。
——吳克敬
立論清晰,也有個人的觀點,但深度還可挖掘。
——謝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