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狼,我最初的印象,來自于電視機。
在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曾一度沉迷于《動物世界》中狼威猛的形象。它那飄逸的毛發(fā),雄渾壯闊的長嘯,輕捷的步伐與銳利的目光雖然會給我?guī)硪唤z恐懼,但更多的是強有力的震撼,就像呼貝倫草原上吹來的風(fēng)。我陶醉在內(nèi)心那一片世界中,充滿了心儀與神往。它是我的神。
我的童年回憶中也保留了一些與狼有關(guān)的故事。那時候,我晚上很喜歡出去走走,一個小毛孩三更半夜地跑出去干什么,大人自然不放心,然后他們就會用很擔(dān)心的口吻對我說:“不要去呀,晚上會有狼跑出來的。專吃小孩子的。是不是很可怕呀,寶貝?”
這個時候我一般就不說話了,因為就算再怎么哭呀鬧呀,他們也不會來理我。父母看我安靜下來后,一般就會喜笑顏開地說:“寶寶真乖,寶寶聽話,所以媽媽(爸爸)喜歡寶寶?!逼鋵嵾@并沒有大人想象的這么簡單,我一般還會再用我簡單的頭腦思考一會兒,比如說:我對狼這么好狼為什么要吃我?為什么是狼而不是蛇來咬我等等,一系列很幼稚的問題。
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從此知道大人們是很討厭狼的。因為它殘忍兇狠沒人性。
后來等我逐漸長大后,盡管《動物世界》是不看了,但對狼的崇敬有增無減,而且還多了一些新的認(rèn)識。
狼這種動物其實是很講團結(jié)的,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得非常好。基本上是群居的。這一點我們從蒲松齡《聊齋志異》的那篇《狼》中可以看出來。只不過他在最后寫道:“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只增笑爾”。又是把狼的臉給搞臟了。
狼還非常重感情。不管是一個團隊或是一對夫婦都很講義氣。這點我同樣舉出一個例子,在鄧一光的《雙狼成行》中,公狼在白雪紛飛的冬天掉進(jìn)了井里,母狼很焦急,就守候在井邊侍候公狼的飲食,因為它沒法幫公狼走出這口井。于是它就一天一天地守候,直到公狼死去。這篇故事曾賺掉我不少眼淚,因為它表現(xiàn)出狼的形象中光輝、美好的一面。它隱隱地讓我感動。
狼的死對頭是羊,這誰都知道,因為大家都學(xué)過《小羊喝水》這篇文章。在人們心目中羊一直是比較懦弱的,其實并非如此?!栋吡顼w渡》中斑羚們所表現(xiàn)出的膽識與氣魄讓所有人都感到鼓舞。
其實對于狼和羊的關(guān)系是完全可以扯到教育上來的。中國孩子所接受的很明顯是“羊式的教育”,為人要低調(diào)、謙遜、厚道、樸實。于是一顆顆明明是渴望去跳躍,去奔騰,去飛越的心變成一塊塊堅硬的石頭,展示著他們所渭的成熟與大氣,更有甚者是在展示著傷痕與刀疤。而那些強國,如美國、日本、英國呢,它們的孩子們有如此溫順的脾氣與仁慈的心嗎?他們學(xué)習(xí)狼,而蔑視羊。我曾經(jīng)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日本的小學(xué)老師正站在臺上授課。課上了一半,老師突然停下來,從口袋里掏出蘋果來說:“同學(xué)們,你們看我手里這只鮮紅的蘋果,想不想吃呀?”“想吃?!睅缀趺總€人都把手舉了起來?!澳銈兿氤?,是吧?!崩蠋焻s收回手中的蘋果說“到中國去拿吧?!边@個故事一度讓我們無比憤恨。雖然現(xiàn)在中國任人宰割的歷史早已成為過去,“東亞病夫”的名號也早已摘去。可中國人在發(fā)達(dá)國家依然被瞧不起。為什么?是我們捫惹他們了叫?不,因為骨子里的懦弱。
進(jìn)行“狼式教育”的重要對象應(yīng)該是青少年。在我居住的H城里有許多外國人,每年冬天你如果孩在跑步,看上去沒有絲毫寒冷或者要退縮的樣子。中國的小孩有這個勇氣嗎?就算有,他們有這份毅力嗎?或者說他們的父母舍得嗎?這個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小時候我的父母同樣也在誤導(dǎo)我,他們不該以不安全或其他理由來否定孩子一些比較有個性有特色的想法,而讓他們流連于溫暖踏實的家,從而埋沒了他們的進(jìn)取心或是野心、雄心。
是啊,我們做了太久的羊,我們懦弱了太久,撕掉身上的那層羊皮,新的轉(zhuǎn)機正在召喚著我們。就像母親召喚著她的兒女,大地召喚著黎明的來臨。
(指導(dǎo)老師:吾斌)
評委點評:
一篇不錯的議論文。這樣的文章,最好不要走向社會評論,而應(yīng)該保留一些哲理色彩。如能對狼有一種悲象化的質(zhì)感描寫,當(dāng)然更好。
——余秋雨
視野開闊,議論也能觸及問題的核心。但不夠簡練,個別字句琢磨得更有力度,才有“文眼”。
——謝有順
寫得較大氣,但稍有些零亂。
——賈平凹
漸進(jìn)的鋪敘方式,將思路拓寬,靈動的語言,給人以厚重的感受。
——張可倫
豐富、充實,思路寬,意境深,語言流暢。一些地方準(zhǔn)確性不夠。
——高經(jīng)緯
初中生能寫出這樣的議論文實屬不易。全文思路開闊,議論具體。缺點是不夠精要。
——顧振彪
思路開闊,意境深廣,議論有度,實屬不易。
——吳克敬
觀點基本能成立,行文也流暢。
——程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