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我來德國已經(jīng)快5個月了。出國的時候,同學們都羨慕我從此爬出了“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的火坑。一開始,連我自己也抱著慶幸的念頭,以為國外是個自由自在的天堂:不用再天天死記英語單詞,不用再打題海戰(zhàn)役,不用再6點起床12點睡覺,不用再……誰知現(xiàn)在我不但沒有叩開天堂的大門,反而從17層地獄被打到了18層!
我白天上正規(guī)學校,晚上還得去語言學校惡補德語。每天的作息是:早上6點半起床,像打仗一樣啃面包、喝牛奶,然后掐好時間沖向地鐵,在8點鐘之前到達學校。德國的學校沒有午飯時間,一天六七節(jié)課,放學回到家已經(jīng)3點多。吃完午飯,略作休息,寫好兩個學校的作業(yè)后又該去上語言班了。吃晚飯通常是晚上9點。等預(yù)習好第二天的課程,遠處的教堂已經(jīng)傳來零點的鐘聲……阿彌陀佛,累就一個字!惟一的享受是周末可以痛痛快快地補覺,因為德國的學校沒有額外的補課。
稍稍令人欣慰的是,等學好了德語,我就不用白天晚上都去上學了,自然會輕松一點。前一陣,我給國內(nèi)同學打過電話,他們正在忙期中考試。他們有著長久的壓力,而我只不過短期辛苦罷了。這幾個月來,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中、德學校的很多區(qū)別,很想一吐為快。
在中國,一進學校大門,往往有好幾棟房子,一眼看上去覺得很氣派,可全是“火柴盒”式的,幾棟房子一比,竟看不出差別;德國的學校,房子不是很多,但建筑物很美。比如我現(xiàn)在就讀的中學,主樓是一座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古典建筑,給人的感覺不僅別致,而且很親切溫馨。
進入教學樓,德國學校的墻壁上畫著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抽象畫,走廊上陳設(shè)著名人雕塑、鳥獸的標本以及同學們自制的造型藝術(shù)作品,窗臺上更是裝飾著各種各樣的花卉。每逢節(jié)日,德國學??傄氐夭贾靡环妥兊酶?、給人的感覺更像家了。而中國學校的墻壁上頂多寫著“不要追打哄鬧”,或“走樓梯請靠右”,要不然就是打印得規(guī)規(guī)矩矩貼在墻上的校紀校規(guī),平時看都不想看一眼;如果在墻上涂鴉,輕則挨批,重則遭罰。
走進教室,中國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我是在中國的一所名牌大學校園里長大的),桌椅一律排得整整齊齊,如同一條一條的平行線;黑板兩邊寫著“勤奮團結(jié)努力,永爭第一”,大概是想勉勵同學們上進吧,但也給人一種喘不過氣來的壓抑感。德國學校的教室沒有任何標語性的東西,有的只是同學們自己的繪畫作品或者剪報。教室的角落里還有一個柜子,里面擺滿了國際象棋、跳棋、紙牌等娛樂用品,供同學們在自由活動課上取用。
中國的中學,班級很少有40人以下的;德國的中學一個班往往只有20多人。上課的時候,在中國,同學們必須抱臂坐正,不然就會被老師批評;在德國,學生圍成一個圓圈,坐姿隨便,怎么舒服怎么坐,感覺上課是在聽故事,不僅輕松,而且還很引人入勝。
中國學校的課間休息常常被老師拖堂占用。在德國,老師會很自覺地看表,絕不會延遲一分鐘;更讓我不可思議的是,老師會把所有學生“趕”到樓下去玩,而且把教室的門鎖上,上課的時候再打開。冬天的時候,天氣特別冷,遇到大休息(20分鐘),我們都不想下樓。下課鈴聲一響,我們就把食指壓到嘴邊,互相示意不出聲。這樣,老師以為我們下樓了,便鎖上門走了。于是,我們就可以待在教室內(nèi)玩,免受寒冷之苦。結(jié)果,有一次一個老師在鎖門之前打開門看了一下,見我們一個都沒少地賴在教室里,非常驚異。我們只好集體裝傻:我們沒聽見鈴聲。從此,老師們提高了警惕,鎖門的時候都朝教室內(nèi)看一眼。
在中國,如果上課遲到了,老師通常會讓你站在門口“反省”幾分鐘才給進教室,不客氣的還會冷嘲熱諷一番,或者痛罵一頓;德國老師則看情況,如果遲到的時間短就算了,時間長才記下來。當然,個別學校比較嚴格,遲到的人必須到一個專門的Warteraum(等候室)自習,直到下一節(jié)課開始。
上課發(fā)言,在中國,要站起來;在德國,發(fā)言永遠是坐著的。在柏林上學的第一天,我發(fā)言的時候習慣性地站起來,結(jié)果被老師“請坐”。如果發(fā)言答錯了,在中國,有可能遭到同學的譏笑,還可能惹來老師的一頓批評;在德國,同學不會笑話你,老師更不會批評,反而鼓勵說,你的想法也許有道理,但是……課堂提問答不出來,中國老師有時候會讓你就地罰站一會兒,要不就把當天的作業(yè)重寫一遍;德國老師會說,沒關(guān)系,請你再想一想,然后去請Tim或David……
如果上課傳紙條、在下面看雜書、開小差,中國老師一定把紙條拆開看個究竟,雜書百分百沒收,開小差甚至要被罰站,情況嚴重的還要請家長出山;德國老師會把紙條或書暫時保管起來,下課就還給你。在你開小差的時候,只是走到你面前輕輕提醒你。
家庭作業(yè),中國學生每天都有一大堆,不到十一二點,你別想躺到床上去做美夢。一到大考前夕,老師們更是不管不顧,主課、副課全線出擊,搞得每個同學的大腦都信息爆炸。同學們無奈地編了一聯(lián):語數(shù)外三分天下,×××一統(tǒng)江湖(×××指語文、數(shù)學、外語任課教師的姓)。德國的家庭作業(yè)很少,而且德國老師絕對信任你,只是匆匆掃一眼,判斷你做了沒有,然后請同學發(fā)言對答案。
考考考,中國老師的法寶,分分分,中國學生的命根。每場考試結(jié)果出來,老師不排名次絕不罷休,讓人承受好大的心理壓力;德國學??荚嚭苌伲词箍荚?,也絕不排名,以免泄露個人隱私,使每個同學感到自己得到了應(yīng)有的尊重。
中國學校,每個班級都有班委、課代表、小組長三級干部,每年都會評比三好學生、優(yōu)秀少先隊員、學習標兵等等;德國學校,每個班級只有一個Klassensprecher(班長),從來沒有評比各類先進的活動。
在中國,從幼兒園到高中,學校規(guī)定好每學期學什么;在德國,從9年級(相當于中國的初三)開始,就把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
在中國,雖然國家規(guī)定學校有節(jié)假日,但是大多數(shù)都被老師和家長“沒收”了,學生得去上名目繁多的補習班、提高班;在德國,除了各種各樣的節(jié)假日,學校還每個月組織一次Wandern-tag(旅游日),到咖啡館喝咖啡、打保齡球,或者參觀博物館、工廠,或者去郊游……
中國老師和學生都比較樸素,女老師、女學生通常不化一點妝。德國的女老師不僅染頭發(fā),而且色彩紛呈,口紅、戒指、眼影,一樣都不少。女學生們幾乎全都穿了耳洞,臉上更是全套化妝,手上涂著鮮艷的指甲油,有的還是黑色的呢。她們身上濃烈的香水味,總害得我打一連串噴嚏。更讓我不可思議的是,有女同學在鼻子、肚皮、舌頭等地方穿上一個一個小銀球,我就搞不懂了,這有什么好看了呢?德國男女生的關(guān)系也讓我覺得很別扭。下課的時候,他們摟摟抱抱,卿卿我我。這點,我覺得中國學生比較好。但是,中國學生太講究男女授受不親,男女生多數(shù)老死不相往來,連課桌也要分個楚河漢界。如果哪個男生和女生來往密切了一點,很容易被老師和家長當作早戀的苗頭聯(lián)手“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雖然我是在中國長大的,但德國的輕松自在的教育制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讓我覺得上學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兒,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習也不會感到壓抑、枯燥。我有良好的基礎(chǔ),過了語言關(guān)后自然就可以大顯身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