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強迫癥狀的背后常常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心理沖突。當事人的強迫癥狀雖然令其不安,但它們往往使當事人回避那些對他們來說更具有潛在威脅的心理困惑。因此,揭示癥狀背后的真實原因以及闡述病情發(fā)展過程,讓當事人對自身的癥狀持接受的態(tài)度,顯得尤其重要。本期請您繼續(xù)關注有關強迫癥的一些問題。
個案基本資料
王力,男,18歲,高三學生。智力水平中等,16PF測試表明聰慧性、敏感性和自律性為9分,其余均為適中,屬創(chuàng)造力強和在新環(huán)境中有成長能力的學生。
王力的自訴
我是一名高三學生。我一向與同桌關系良好,同桌是一個開朗、合群的人,成績雖然比不上自己,但其他各方面的能力都相當強,尤其人際交往能力更為突出。我有時都挺羨慕他,希望能向他學習??赏烙幸粋€毛病:小動作特別多(如:不斷地玩筆),我以前對此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可最近(一個多月前開始)不知怎么的,我總是忍不住用眼睛的余光去看他的動作,嚴重影響了學習,導致了月考成績前所未有的退步。為了止住成績的下滑,我總是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去看,可越是不想看,就越是忍不住,弄得自己心情很煩躁,有時真的不看了,可依然不能靜下心來學習,反而感到更加不安和煩躁。這個星期,就算同桌不在的時候,我腦海里也會出現(xiàn)他做小動作的情景,這種情況持續(xù)時間很長,嚴重影響了我的睡眠。
背景資料調查
王力的父母都是初中文化,王力有一個姐姐,家庭成員平時溝通較少。父親在王力很小的時候就長年在外打工,很少與王力接觸和交流;姐姐霸道、暴躁,經常和媽媽頂撞,也經常訓斥王力;王力在家中和母親最為親近,母親能干且溫和,把一間小型超市打理得妥妥當當,是家庭的經濟支柱。
王力從小比較內向、膽小,成績一直很好,在班上擔任學習委員(實際上沒什么事情可干),是父母和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好學生。上了高中后,因為成績好,他被老師選為班長,對此,他既感到高興,又感到壓力很大,怕自己的能力不夠,做不好工作,辜負了老師和同學的希望。
王力在岡t考入我校(高一)時,因為無法協(xié)調好學習與班干部工作,曾來過心理室尋求咨詢。根據我平時的接觸和觀察以及王力的同學和老師的陳述,我發(fā)現(xiàn)他有一種“完美主義”傾向:注重細節(jié),平時自律甚嚴,做事一絲不茍,性格優(yōu)柔寡斷。
分析理論依據
強迫癥是以強迫癥狀為特征的神經官能癥。它具有三個缺一不可的特征:
(1)當事人體驗到思想或內在驅使是他自己的,是他主觀活動的產物,使他有受強迫的體驗;
(2)主觀上感到必須從意識上加以抵抗,這種反強迫意識與自我強迫意識是同時出現(xiàn)的;
(3)有癥狀自知力,即當事人感到這是不正常的,希望能消除。根據王力自訴,我為他進行了SCL-90的測試,發(fā)現(xiàn)他的強迫癥狀和焦慮癥狀得分都比較高,尤其是強迫性因子分,遠遠高于常模。因此,我初步診斷他屬于強迫癥。
王力從小很少與父親接觸,缺少了模仿對象,母親能干且對他照顧、呵護有加,使之養(yǎng)成了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優(yōu)柔寡斷、嚴肅、古板、注重細節(jié)和追求完美的個性。王力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由于其比較“女性化”,同伴都不喜歡和他在一起,于是他更加注重自己的學業(yè)成績,希望能以優(yōu)異成績換來大家的尊重。在高一、高二時他在班上名列前茅,老師和同學都對他另眼相看。到了高三后,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比過去勤奮了許多,學業(yè)競爭日漸激烈,王力經常害怕自己在競爭中失敗,尤其看到一些同學并不是太努力,也可取得不錯的成績后(王力的同桌就是其中之一),更是感到壓力很大。所以,王力開始特別關注自己各方面的狀態(tài)。在這種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下,一天,王力無意之中發(fā)現(xiàn)同桌在做小動作,立刻譴責自己不夠專心,告誡自己不要去看,應該集中注意力,做到心無旁騖??墒牵绞沁@樣想,反而起到了一種強化的作用,于是就越是無法控制自己,王力對此感到很痛苦,不明白自己為什么這么沒用,面對這點小事都控制不了自己。于是形成了 “看一內疚一自責一對抗一更頻繁地看”的惡性循環(huán)。由此可以看出,王力的強迫癥狀的產生與其追求完美的個性以及與現(xiàn)實自我之間的反差有很大的關系。
咨詢方法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強迫癥是強迫性人格的進一步發(fā)展。行為學家則認為,強迫癥的產生是由于“刺激一反應”出現(xiàn)多次重復,導致焦慮,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和失調,從而導致異常習慣的形成、病理性認識和反射的建立,使沖動、思維和行動拘泥于固定的行為學習模式。針對王力出現(xiàn)的問題,我主要采取了以下辦法,幫助其矯正。
1.同感
來訪者中心理論認為:心理輔導應以尊重為基礎,以同感為前提,它要求輔導教師對被輔導學生的情緒感同身受,并對被輔導學生的情緒表現(xiàn)作出適宜的回應,意在用心靈的溝通來強化被輔導學生自我反省與自我完善的意向。
第一次面談 我著重了解王力強迫癥狀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并給予深切的同感和關懷,對“強迫癥”的一些問題給予細致的解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我取得了王力的充分信任,與他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系;另一方面,我讓他適當宣泄了自己的情緒,減輕了他心理上的壓力,使他正確對待自己的問題。
2.認知領悟療法
認知領悟療法是鐘友彬教授在心理分析理論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發(fā)展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此療法保留了心理分析的一些理論。認知領悟療法主張用符合當事人生活經驗的解釋,使當事人理解、認識并相信他的癥狀和病態(tài)行為的幼稚性、荒謬性特點,以使其達到真正的領悟,從而使癥狀消失。
第二次咨詢 我和王力一起分析問題產生的來龍去脈。我建議王力回去分析一下自己個性中有哪些因素不利于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以幫助他重視人格的改造和完善。此次咨詢結束前,我提醒他思考一下,能否以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對待強迫癥狀,即:如果真的想看,那就大大方方地看,別太勉強自己,堅持一段時間,看看情況是否有所好轉。
3.行為訓練
由于強迫癥常常伴隨著焦慮,行為學派認為:行為療法對治療強迫癥有效,可以利用系統(tǒng)脫敏療法,幫助當事人逐漸減輕強迫癥狀伴隨的焦慮。
第三次面談 王力自述對自己的強迫癥狀的產生原因有了明確的認識,在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下,情況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有時還是難免會緊張和焦慮,尤其睡眠狀況還是沒有太大的改善。同時他也分析了自己的個性,承認自己遇到事情習慣過多的思慮和牽掛。我首先贊許他取得的進步,然后向他說明一個星期時間較短,只要持之以恒,效果會更好。接著,我強調其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癥狀本身,而在于王力對待各種事件的態(tài)度和應付方式。并針對王力的“完美主義”展開了討論,我說:“追求上進和適當的完美是好的,但太過了,反而會影響自己的發(fā)展和幸福感。而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樣看是完美,那樣看可能就不完美了?!?/p>
最后,我向王力傳授了一些放松法(呼吸放松和想像放松),鼓勵他反復練習。
第四次面談 王力表示強迫癥狀已基本消失,睡眠質量有了很大改善,學習效率也明顯提高了。對此,我再一次強調:只要他真正理解癥狀只是形式,并把著眼點放在如何較好地應付各種問題,用行動改變情緒,那么癥狀就會隨之消失。我鼓勵他在未來的日子里注重自己個性的調節(jié),正確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
咨詢效果
一個月后跟蹤、回訪表明:王力的強迫癥狀完全消失了,他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后來,在當年的高考中,王力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
(作者單位:廣東省番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