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和影響,學校、家庭、社會給學生施加了許多不該有的心理壓力,使得部分學生被動學習,甚至厭學、輟學,成為學困生。分析這些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尋求對策,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學困生厭學情緒分析
事實證明,學生厭學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大致歸結(jié)為如下幾類。
1.社會的因素
來自社會的沖擊,特別是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導致部分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了消極心理。改革開放為許多人致富提供了機遇,一些人先富了起來。那些先富起來的人中不乏有文盲和半文盲之士,這些人現(xiàn)在正是學校中一些學生的家長。這樣的學生家長,在他們的言談話語及親身經(jīng)歷的感染下,孩子們就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學習好壞無所謂,長大照樣能掙錢”的思想,加之“知識無用,金錢至上”的錯誤意識在作祟,自然產(chǎn)生了消極的學習心態(tài),偏離了健康成長的道路。
2.來自學校、家庭的因素
雖然學校在致力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軌,但是由于教育內(nèi)部評價機制的不合理,以及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學生課業(yè)負擔仍很重,加上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得力,使得學生不堪重負。此外,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使得學生在家中也不得輕松,這些都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因行為障礙而討厭學習
部分學生表現(xiàn)精力旺盛,好動貪玩。上課如坐針氈、手腳動個不停,注意力渙散,容易分心,做事情虎頭蛇尾,缺乏責任感,經(jīng)常為不做作業(yè)而撒謊,無法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往往存在著好勝又不能取勝、上進與惰性的矛盾心理,恒心和毅力很不成熟,缺乏刻苦精神,成為班級內(nèi)的學困生。
4.與心理因素有關(guān)
人的智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對同樣的學習內(nèi)容接受效果存在差異。這類學生理解、想像、思維、記憶力都較差,自卑感重,自信心不足,甘居下游。對學習和周圍的一切都不大感興趣,缺乏責任心。
二、讓學困生揚起前進的風帆
俗話說治病治本,溯本追源。為了克服學困生的厭學心理,近一年來,筆者從多方面人手,悉心研究學困生的心理障礙,改進教育方法,采取一建立、二消除、三增強的對策。
1.建立一個良好的教育網(wǎng)絡
加強思想教育。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與家長共同做好學生的工作。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消除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如,通過班隊會、旗下講話、少先隊系列活動等形式,教育學生懂得知識是做人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明白知識對未來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性。用典型的事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知道在我國歷史上有過因無知、落后而挨打的教訓,激發(fā)學生為祖國繁榮而讀書的熱情。
2.消除學困生的兩種消極心理
一是消除學困生對學習的畏懼心理。學困生多數(shù)怕苦、怕難、怕做作業(yè),而許多教師和家長為了提高分數(shù)總是對學生采取多做練習、罰抄作業(yè)的“苦刑”,加劇了他們的恐懼心理,適得其反。為此,我采取降低學習強度,“小步走,步步高”的辦法,針對學困生的承受能力適當減少作業(yè)份量,縮短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使學困生認識到學習并不可怕,自已有能力去完成,循序漸進地提高學困生訓練的強度。
二是消除學困生的自卑心理。建立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使學生在校內(nèi)生活時感到心情舒暢;教師要努力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改變目前設立教學目標整齊劃一的現(xiàn)狀,對學困生降低學習目標,讓學困生在學習中也能體會到獲取成功的快樂。對于學困生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教師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使學困生的成就感和自尊感得到滿足,不斷增強自信心,克服學習障礙,逐漸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
3.增強三方面的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
一是增強責任心,要從養(yǎng)成教育抓起。首先讓學困生學會自理,給學困生一個自己的天地,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學習也是自己的事,任何人無法代替。要讓學困生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干什么,能夠?qū)ψ约贺撠煟黄浯?,強化“三個一點”的教育,經(jīng)常組織學困生為他人做一點好事,為集體做一點貢獻,為家長盡一點義務。
二是增強上進心,采取“三多”的遞進措施,強化競爭意識的訓練。其一是多給學困生創(chuàng)造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滿足學困生的自尊感和被人接納的心理需要。其二是多用競賽、評比等激勵的手段刺激學困生,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我能行”!其三是多鼓勵學困生向自己挑戰(zhàn),向優(yōu)等生挑戰(zhàn),不斷進取,增強上進心。
三是增強意志力。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軍訓、夏令營等活動,集中對學困生強化吃苦訓練,勞其筋骨,苦其心志;讓學困生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提高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力,磨礪堅強的意志。同時,培養(yǎng)學困生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困難;克服學習上的障礙,取得優(yōu)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