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就連美國著名記者尼姆·韋爾斯也稱贊他為“神行太?!?。他就是我軍著名的將領,被毛澤東稱為“一心追求真理的將軍”——羅炳輝。
吉安起義震贛江
1897年12月22日,羅炳輝出生于云南省彝良縣中區(qū)阿都甲。父親羅守清忠厚勤樸,靠租種地主田地維持全家生計。母親黃氏,溫柔賢淑,雖受舊禮教的束縛,但對舊社會的剝削制度卻不甘屈服。少年飽經風霜的羅炳輝,從小就立志從軍報國,拯救水深火熱中的民眾。1914年,年僅17歲的羅炳輝毅然離家,長途跋涉,歷盡千辛萬苦,來到省城昆明,在滇軍唐繼堯部當上了一名候補炮兵,實現(xiàn)了多年的夙愿。1915年冬,反袁將領蔡鍔與云南都督唐繼堯通電全國,宣告云南獨立,并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羅炳輝隨軍參戰(zhàn),從此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軍事斗爭生活。
在護國軍里,羅炳輝吃苦耐勞,積極學習武藝,課內操典按時完成,很受大隊長龍云的賞識,被調到唐繼堯身邊擔任隨軍軍士。滇軍最初十分重視保衛(wèi)國家教育,要求服從命令聽指揮,以尚武精神作為軍人的高尚品德,部隊士兵秋毫無犯,因而在討袁途中深得民心。但后來由于上層軍官貪污腐化,部隊素質下降,紀律漸漸松懈。軍閥余孽整天花天酒地、揮霍無度,羅炳輝對此深惡痛絕。特別是他在去香港途中,看到殖民主義者任意凌辱中國同胞的霸道行徑,更是激起了他另尋光明之路的愿望。于是他孤身離滇,來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投奔屬于廣東革命政府領導的朱培德部,參加北伐戰(zhàn)爭。朱培德的拱衛(wèi)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后,羅炳輝任營長,轉戰(zhàn)江西各地。在攻打牛行車站時,他冒著槍林彈雨奮勇沖殺,與敵激戰(zhàn)三天三夜,終于和其他部隊一起攻克牛行車站,為威逼南昌立下頭功。
駐南昌期間,他主動與時任南昌市公安局長兼第九路軍副軍長朱德接觸,請朱德到部隊給官兵講話。朱德所講述的革命道理,使羅炳輝深受啟發(fā),也因此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和前途。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將屠刀對準中國共產黨人,大革命失敗了。羅炳輝剛剛萌發(fā)的希望之火又破滅了,他苦悶萬分,編遣離隊后,雖又經人介紹擔任吉安靖衛(wèi)隊隊長,但在思想上卻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十幾年奔波的所見所聞,使他越來越感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紅軍才能為勞苦人打天下。因此,他采取消極態(tài)度與國民黨對抗,暗中支持共產黨。他的這一行動,引起了中共贛西特委和江西省委的極大關注,隨即派趙醒吾同志與他接觸,向他灌輸馬列主義及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最終奮斗目標。經過長時間的認真反思,32歲的羅炳輝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羅炳輝入黨后,利用職務之便為黨工作,但引起了敵人的懷疑。在形勢日趨緊急的情況下,經江西特委批準,他在吉安毅然率部揭竿起義,然后將部隊帶到贛江革命根據(jù)地新圩,編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四團,自己任團長。在贛江特委召開的歡迎會上,羅炳輝帶頭把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章摘下來扔在地上,為獲得新生而熱淚盈眶。吉安起義,是在革命處于低潮時舉行的,滔滔不息的贛江水記下了他擎樹革命旗幟的新起點。
三反“圍剿”立頭功
“贛水蒼茫閩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毛澤東這氣勢磅礴的詩句,是對中央蘇區(qū)反“圍剿”的生動描繪,也形象地刻畫了革命根據(jù)地反“圍剿”的壯觀場面。如果說毛澤東親自指揮下的中央蘇區(qū)三次反“圍剿”以“誘敵深入”的戰(zhàn)略方針屢挫強敵,那么,羅炳輝則以他卓越的指揮才能頻頻牽制敵軍,幾撒“誘餌”,為反“圍剿”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1930年10月,蔣介石在結束同馮玉祥、閻錫山的中原混戰(zhàn)后,立即調集十萬大軍,任命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魯滌平為總指揮,殺氣騰騰地“圍剿”中央蘇區(qū)和紅一方面軍。時任紅12軍軍長的羅炳輝堅決支持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正確戰(zhàn)略方針。12月16日,敵人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大舉進犯:以毛炳文的第八師和許克祥的第24師為左路縱隊,以譚道源的第50師為中央縱隊,以張輝瓚的第18師并指揮公秉藩新編第五師為右路縱隊,羅霖的77師控制于吉安,其余各部作為二線部隊,待命“進剿”。三路進攻之敵中,以張輝瓚指揮的右路為重點,自吉水、永豐向南進犯。按預定速度應于12月20日到達東固附近。當公秉藩部到達東固時,紅12軍和赤衛(wèi)隊稍加阻擊便主動撤離,故意示弱,公秉藩撲了空也未向張輝瓚報告。當張輝瓚率領的第18師遲于預定時間,于12月21日早晨迫近東固時,正值大霧彌漫,誤將公秉藩部當成對手,發(fā)動攻擊,雙方激戰(zhàn)達4小時之久,死傷無數(shù)。戰(zhàn)后雖經解釋,但公部認為張事出有因,故憤而率部離開東固,脫離了張輝瓚的控制。張也慪氣不與其聯(lián)絡,這樣,本來為重點“圍剿”的右路縱隊也就名存實亡了。
為大量消滅敵人,羅炳輝按照中央意圖,故意示弱,率紅35師從藤田出發(fā),邊打邊退,執(zhí)行誘敵任務。在途中,他令戰(zhàn)士們故意丟棄大刀、馬燈、破槍、草鞋等物品,露出一副狼狽逃竄的假象。有一次竟讓戰(zhàn)士放棄剛剛準備好的午飯迅速撤離,敵人見到現(xiàn)成的飯菜如惡狗爭食你爭我奪,以為我軍被其“擊潰”,一路跟蹤而進。就這樣,羅炳輝牽著敵人的“鼻子”,使其乖乖地到達龍岡,成為甕中之鱉。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關門打狗”,一舉活捉張輝瓚及第53旅旅長王俊提,殲敵9000余人。龍岡一戰(zhàn),魯滌平傷心之至,親自擬電報告蔣介石:“龍岡一戰(zhàn),18師片甲不還?!?/p>
龍岡大捷后,我軍乘勝追擊。羅炳輝率紅12軍擔任中路正面攻擊,追擊潰逃的敵中央縱隊譚道源部,在東韶又殲敵一個旅。譚道源率殘部向南豐方向逃竄。敵左路縱隊毛炳文懾于紅軍威力也悄悄撤退。至此,紅軍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鞏固和擴大了中央革命根據(jù)地。
蔣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大規(guī)?!皣恕钡氖?,于1931年2月任命何應欽接替魯滌平之職,糾集18個師另3個旅約20萬大軍,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的作戰(zhàn)方略,發(fā)動第二次大規(guī)?!皣恕?。3月下旬,敵人集結完畢,兵分六路,形成從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寧長達400余公里的弧形防線,企圖3個月內消滅紅軍,徹底搞垮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面對“二十萬大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的嚴峻形勢,毛澤東、朱德決定采取“誘敵深入”和“先打弱敵、各個擊破”的戰(zhàn)略方針,將部隊秘密轉移到龍岡、上固和東固地區(qū),并把打擊目標選在從北方先期到達的敵第五路軍王金鈺部,等得手后再進而橫掃其他各路敵軍。根據(jù)中央部署,羅炳輝率紅12軍進至上固附近待機殲敵,其他各軍也進入指定地域。紅軍嚴陣以待,又一次給敵人布好了“死亡陷阱”。
敵人吸取了第一次“圍剿”的教訓,不敢長驅直入,各路進攻之敵進到革命根據(jù)地都是深溝高壘,筑城修寨,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齊頭并進,觀望而前。為了等待敵人脫離堅固工事,我軍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種種困難,在敵必到之地東固地區(qū)耐心等待長達25天之久。5月13日,敵第五路軍47師由富田出發(fā),28師從固坡出發(fā),向東固進犯。羅炳輝遵照上級指示,佯裝主力,率一支小分隊機智神速地在敵幾個縱隊之間四處穿插,吹號鳴槍,虛張聲勢,迷惑敵人。敵人被弄得懵頭懵腦,誤以為我軍主力就在附近,便集中主力圍攻。羅炳輝面對層層圍逼的敵人,顯出了大智大勇的指揮才能。他帶領部隊利用夜色的掩護,從敵人的間隙中從容跳出包圍圈。當狂妄的敵人逐漸縮小包圍圈,企圖將我軍一口吞掉時,卻中了“空城計”。敵人知道上了大當,但為時已晚。我軍主力利用羅炳輝迷惑敵人贏得了時間,完成了對敵人的合圍,直殺得敵人鬼哭狼嚎,狼狽不堪,全殲敵28師和47師大部。羅炳輝調虎離山,以果斷的行動誘使敵人就范,為戰(zhàn)斗的勝利又立新功。紅一方面軍取得富田戰(zhàn)斗勝利后,在毛澤東、朱德帶領下,發(fā)揮連續(xù)作戰(zhàn)的精神,乘勝向東橫掃以擴大戰(zhàn)果。羅炳輝率紅12軍主力,襲占沙溪,乘勝連克廣昌、建寧,橫掃350余公里,連續(xù)取得5個勝仗,殲敵3萬余人,最終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
兩次“圍剿”失敗,蔣介石十分惱火。1931年6月,他帶著德、日、英等軍事顧問到達南昌,親任“圍剿”總司令,何應欽為前線總指揮。調集23個師另3個旅約30余萬人,組成左、右兩個集團軍,采取“厚集兵力,分路圍攻,長驅直入”的作戰(zhàn)方針,企圖先擊破紅軍主力,進而搗毀革命根據(jù)地。7月1日,敵人開始對中央根據(jù)地進行大規(guī)模的進攻。敵人長驅直入,我主力則從閩西繞行千里,回師至贛南興國跳出重圍,使敵人尋找紅軍主力決戰(zhàn)的企圖頻頻落空。
7月底,蔣介石發(fā)現(xiàn)紅軍主力轉移至興國后,即命其主力從東、南、北三個方向進攻,企圖迫紅軍于贛江東岸決戰(zhàn),并消滅之。為了隱蔽企圖,造成敵人的錯覺,羅炳輝率紅12軍第35師和紅35軍等部偽裝主力,向贛江佯動,秘密通過敵20余公里的空隙地帶,轉移到蓮塘地區(qū)設伏。8月7日,當敵47師第二旅譚子鈞部進至蓮塘村后,羅炳輝率部與紅軍主力一道迅速將敵包圍,全殲該敵。隨后,羅炳輝率部不顧疲勞,趕到良村,向前來增援蓮塘的敵人發(fā)動猛攻,再殲54師大部。8月11日,羅炳輝又率部隨主力向黃陂發(fā)動猛攻,一舉殲敵毛炳文部第八師4個團,取得了黃陂戰(zhàn)斗的勝利。就這樣,我軍由興國、蓮塘、良村,向黃陂以東方向突進,在五天里,取得了三戰(zhàn)三捷的偉大勝利,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蔣介石發(fā)現(xiàn)紅軍主力東移,立即令其所有向南、向西的部隊掉頭向東疾進,加上當面之敵,敵共有十余萬之眾。蔣介石欲采取密集大包圍的態(tài)勢,接近紅軍主力集中地——君埠以東君嶺腦山區(qū),妄圖在該地區(qū)全殲紅軍主力。為粉碎敵人之企圖,紅一方面軍決定由羅炳輝率紅12軍偽裝主力向樂安方向撤退,誘惑敵人,將敵牽走,以贏得我軍主力休整待機的時間。于是,在關鍵時刻,羅炳輝又一次擔負起了關乎紅軍主力生死存亡的重任。
羅炳輝和譚震林率紅12軍共七八千人在敵人間隙中揚旗鳴號,大張旗鼓地向北直插,敵誤以為紅12軍就是主力,果然緊追不放。為牢牢地牽住敵人,羅炳輝命令部隊“拉開距離,打開旗幟”,一個連拉成一個營的架勢,有紅旗的展開紅旗,有的甚至將花包袱皮高高舉起,在塵土多的地段,戰(zhàn)士們在馬尾上拴起樹枝來回奔跑,故意蕩起滿天飛揚的塵土。剎時間,紅旗招展,煙塵滾滾,人喊馬嘶,頗像一支擁有數(shù)萬之眾的大軍。同時,無線電以各種代號聯(lián)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敵人完全陷入了羅炳輝設置的迷惑陷阱。就這樣,羅炳輝以聰明才智,造成了我軍主力直逼敵軍空虛后方樂安和崇仁的強大聲勢,致使坐鎮(zhèn)南昌的蔣介石慌了手腳,急令各路大軍馳援南昌,使根據(jù)地的壓力大大緩解。
8月的江西,天氣非常炎熱。羅炳輝率領部隊披荊斬棘,翻高山,走險崖,游動于綿亙起伏的山嶺之間。而行裝笨重的敵人則被拖得精疲力竭,“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士氣十分低落。此時,敵人才發(fā)覺上了當。而面對經過休整、士氣旺盛的紅軍,無可奈何,只好乖乖撤退。紅一方面軍抓緊戰(zhàn)機,展開追擊戰(zhàn),一舉擊潰敵7個師,徹底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羅炳輝受到軍委的嘉獎。
長征途中出奇兵
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紅一方面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利,被迫實行戰(zhàn)略大轉移。時任紅9軍團軍團長的羅炳輝不畏艱險,勇挑重擔,一次又一次完成上級交給的艱巨任務,顯示了他卓越的指揮才能。
長征開始時,羅炳輝部位于主力左翼,負責搶占要點,阻擊追擊和側擊的敵人,掩護中央縱隊通過。一路上羅炳輝率部闖關奪險,月行千里,連續(xù)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掩護紅軍主力進入湘、黔山區(qū),闖過了紅軍長征路上關鍵的一關。
遵義會議后,毛澤東領導中央主力紅軍四渡赤水,穿插、周旋于敵重兵之間,殲滅了大批敵人,扭轉了戰(zhàn)局,取得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羅炳輝率紅9軍團進至馬鬃嶺時,又受命暫留黔北地區(qū)活動,牽住尾追紅軍主力的敵人,以積極行動來迷惑敵人、引誘敵人,保證主力南進。
羅炳輝白天派出幾支小分隊,到外面修筑工事,擺開與敵人決戰(zhàn)的架勢,以穩(wěn)住敵人。入夜,有“游擊專家”之稱的羅炳輝帶著部隊向東北方向轉移。軍團和各團佯裝主力紅軍,以各種代號發(fā)送電報,還派人四處調查經循潭、風岡去湘西北的各種情況,大有紅軍主力與紅2、6軍團會師的架式。同時,在往西北的路上貼標語、放煙火、扮炊煙、散消息,偽裝我主力將在此誘敵向北擊而殲滅之的模樣,以便我主力借此秘密迅速向南轉移。
敵誤認為羅炳輝部就是主力,死死咬住不放,從而使我主力紅軍順利渡過烏江。當紅9軍團完成牽敵任務,晝夜兼程趕到江邊,準備搶渡烏江隨主力南進時,不料橋被炸斷,部隊無法通過,此時又與中央失去了聯(lián)系。在嚴重敵情面前,羅炳輝決定跳出敵人重圍,相機行動,遂折返老木孔附近的叢林中隱蔽起來,待機行動。紅軍主力巧渡烏江后,蔣介石驚慌失措,一面調兵堵截,一面嚴令烏江以北部隊銜首接尾疾追。素稱“雙槍兵”(步槍、煙槍)的貴州軍閥尤國材率部打頭陣,周渾元縱隊直插烏江渡口,黔軍魏金鏞部也由鴨溪向南開來。敵三路大軍直逼紅9軍團駐地老木孔,國民黨中央大隊人馬則南渡烏江,追擊紅軍主力。突變的形勢,使紅9軍團陷入重圍,威脅到紅軍主力戰(zhàn)略轉移的安全。
羅炳輝同政委何長工認真分析敵情后,決定巧擺迷魂陣,痛打“雙槍兵”,完成中央給予“特別支隊”的光榮任務。紅9軍團根據(jù)羅炳輝的布置,秘密進入各自伏擊陣地,利用有利的地形隱蔽起來。此時,爭立頭功的尤國材逐漸進入了伏擊圈,紅9軍團各部見狀個個摩拳擦掌,紛紛請示羅軍團長,要求痛打落水狗。羅炳輝說:“時機不到,讓他們過去?!辈欢鄷r,羅炳輝發(fā)現(xiàn)后續(xù)敵人隊形逐漸雜亂,騎馬的、坐轎的、乘滑桿的……他想這肯定是敵人的指揮機關。擒賊先擒王,羅炳輝一聲令下,憋足勁的戰(zhàn)士們以猛烈的炮火直射敵人,機槍聲、步槍聲、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陣地上頓時硝煙彌漫,敵人鬼哭狼嚎,個個人仰馬翻。轎里的姨太太,滑桿里的老爺們被甩到山坡上,紛紛抱頭鼠竄。
在老木孔戰(zhàn)斗打響前,擔負布置迷魂陣的8連,按照羅炳輝的命令,在援敵必經的雞爪山上插上百余面大小旗幟,號聲此起彼落。當周渾元率部隊趕到時,看到山上紅旗如林,軍號四起,疑有千軍萬馬埋伏其間,派去偵察的士兵也一個個是有去無回,因此,他斷定這一定是共軍的大部隊。于是不敢貿然前進,眼睜睜地看著“雙槍兵”挨打。老木孔戰(zhàn)斗,羅炳輝巧擺迷魂陣,痛打“雙槍兵”,顯示了他“游擊專家”特有的多謀善斷、機智靈活的指揮才能。
老木孔戰(zhàn)斗后,羅炳輝率部甩開敵人,奉命取道西進,準備在云南東部與主力會合。為了更好地牽制敵人,配合主力行動,紅9軍團在向西挺進途中故意繞道行進,時南時西,時西時北,使敵人摸不透紅9軍團的真實意圖,無法布置堵截,被甩在老遠的后方。羅炳輝乘機順利渡過了北盤江,完成了擺脫敵人追擊的任務。隨后又從容攻宣威、奪會澤,巧渡金沙江,孤軍征戰(zhàn)幾千里,在主力側翼牽制敵人,掩護中央和主力紅軍北上,還擴充了部隊,增加了錢糧,支援了中央和友軍。所有這一切都展示了羅炳輝這位軍事專家的聰明才智。
馳騁江淮展雄風
“抗日君邁進,飲馬江南北。蘇魯馳勁旅,日偽告潰滅”。陳毅同志在《悼羅炳輝將軍》中的這四句五言詩,高度評價了羅炳輝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翻天覆地、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活。
來安縣城位于津浦路南段的東側,是蘇皖邊境軍事上你爭我奪的一個軍事要點。日軍曾幾次對該城發(fā)動進攻,妄圖將其作為津浦鐵路南段交通安全的東部屏障。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羅炳輝率部三打來安縣城,狠狠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更是壯大了新四軍的聲威。
1939年9月2日,霧雨,駐滁縣和張八嶺的日偽軍各一部兵分兩路進犯來安縣城。羅炳輝得知后,迅速率部踏著泥濘小道,到縣城西南、西北的大路兩側占據(jù)有利地形,準備伏擊敵人。鑒于與國民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關系,羅炳輝派人進城向守城的來安縣長及常備大隊通報敵情,哪知這些民族敗類早已棄城逃跑。羅炳輝聽后罵道:“真是一群廢物!”此時,打著太陽旗的日偽軍趾高氣昂,大搖大擺地來了。羅炳輝一聲令下,戰(zhàn)士們懷著滿腔的怒火,將仇恨的子彈狠狠射向敵人,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無數(shù),僥幸活著的都紛紛竄進城里。夜間,羅炳輝趁敵人初來乍到,人地生疏,速派30名偵察員身著便衣悄悄摸進城內,到處襲擊敵人。白天嚇破了膽的日偽軍,竟自己互相斗打起來,演出了一場精彩的“狗咬狗”好戲。最后,在我軍的不斷襲擾下,敵人不得不夾著尾巴逃回滁縣。
“皖南事變”后,日軍以為有機可乘,集中日偽軍約3000余人,向淮南津浦路西根據(jù)地發(fā)動“掃蕩”,妄圖將我新開辟的抗日根據(jù)地扼殺在搖籃之中。面對日偽軍的頻繁“掃蕩”和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羅炳輝根據(jù)多年從事游擊戰(zhàn)爭實踐的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包括伏擊、糾纏、阻擊、遲滯、擾敵等內容的“梅花戰(zhàn)術”,與日軍進行了數(shù)十次戰(zhàn)斗,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充分顯示了游擊戰(zhàn)的巨大威力。特別是在十里岔伏擊戰(zhàn)及金牛山反襲擊戰(zhàn)中,羅炳輝采用“梅花戰(zhàn)術”,以劣勢裝備戰(zhàn)勝了優(yōu)勢裝備的敵人,極大地振奮了當?shù)剀娒竦目箲?zhàn)熱情,勝利保衛(wèi)了天長、儀征、揚州、六合等抗日根據(jù)地,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和“圍剿”。對此,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劉少奇曾給予高度贊揚:“在目前敵強我弱的敵后環(huán)境下,‘梅花戰(zhàn)術’是一種新戰(zhàn)術,羅炳輝同志在這方面的發(fā)明是一個模范,是很值得獎勵的?!?/p>
1946年6月21日,在解放戰(zhàn)爭剛剛開始的戰(zhàn)場上,為革命征戰(zhàn)32年的羅炳輝不幸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年僅49歲。一顆中國革命斗爭史上輝煌燦爛的明星隕落了,然而他的光輝業(yè)績是永存的,正如朱德所贊揚的那樣:“精神不死,萬古永存”。羅炳輝的偉大形象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將永載革命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