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2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突破湘江封鎖線,翻過越城嶺主峰貓兒山,進入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12月6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率領(lǐng)的中央縱隊到達廣西龍勝縣瑤族聚居區(qū)的江底。這里的瑤族群眾,參加了1933年桂北瑤民反對國民黨統(tǒng)治的大規(guī)模起義斗爭,遭到國民黨桂系軍閥血腥鎮(zhèn)壓后,紛紛躲進深山老林,過著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紅軍到達后,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大力宣傳中共的民族平等政策,關(guān)心群眾疾苦,送給群眾衣服和糧食,使群眾了解紅軍是保護瑤民的軍隊,他們紛紛返回家園,積極為紅軍帶路和護理傷員。
紅三軍團駐在江底矮嶺村,在附近白面瑤寨下邊的龍舌巖,遇到一年前起義失敗后隱身避難的六位瑤胞首領(lǐng)。紅軍見他們衣不蔽體,過著野人般的生活,當(dāng)即送給他們衣褲,還送給槍支、彈藥,鼓勵他們繼續(xù)堅持同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爭取翻身解放。同時在巖石壁上刻上兩條標語:“紅軍絕對保護民”、“繼續(xù)斗爭,再尋光明”。
紅軍走后,瑤族人民十分懷念紅軍,盼望紅軍早日回來。為了表達瑤族人民對紅軍永恒的懷念,次年,1935年農(nóng)歷的正月,三個瑤族和尚用“黃孟矮”(三個瑤寨名第一個字聯(lián)接)之名,在海拔1000多米的越城嶺觀音山頂崖壁和矮嶺村角的崖石上,分別刻上一首同樣內(nèi)容和字體懷念恩人紅軍的詩,其文如下:
朱毛過山,官恨吾心歡。
甲戌孟冬月,胞把家還。
黃孟矮乙亥正月
時過恩人
朱 德
毛澤東
周恩來
彭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