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蘇聯(lián)時期著名政治家,列寧最親密的戰(zhàn)友,紅軍的締造者,第三國際領導人,聯(lián)共(布)黨內反對派,所謂“托派分子”首領。
他的思想影響巨大,他在著作《不斷革命》中寫道“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國范圍內完成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當新社會在我們整個星球上獲得最后勝利之后,社會主義革命才會完成?!迸c之對立的是斯大林的“一國實行社會主義論”。
由于和斯大林政見不合,托洛茨基受到迫害,被蘇共宣布為叛徒、賣國賊,最終亡命天涯:1927年被開除出黨,1929年被驅逐出國,1932年被剝奪蘇聯(lián)國籍,1940年被暗殺于墨西哥城。
對布爾什維克黨來說,1923年是緊張、無聲的潰敗接連發(fā)生的頭一年。列寧在與病魔抗爭,“三駕馬車”(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卻在同黨較量著。
第12次代表大會將在1923年初召開,但已經(jīng)不能指望列寧參加大會了。那么,政治報告由誰來作?在政治局會議上,斯大林說:“當然是托洛茨基同志嘍?!彼囊庖姷玫郊永飳帯⒗羁煞虻闹С?,加米涅夫則是勉強同意了。但我反對說,如果我們中任何一個試圖以個人身份替代患病的列寧,都將對黨不利。這一次我們就撇開開場白式的政治報告,直奔擬定的各個重要問題。何況,我補充說,在經(jīng)濟問題上,我們的意見并不統(tǒng)一?!坝惺裁床唤y(tǒng)一嗎?”斯大林反問道。加里寧也說:“政治局通過的決議幾乎都是以你的提案為藍本的?!碑敃r,季諾維也夫正在高加索休假,答案并未確定下來,但我同意做一個工業(yè)問題的報告。
列寧正在發(fā)動一場針對斯大林的風暴,斯大林知道這一點,所以就想方設法地要討好我。他一再強調,應由托洛茨基來作政治報告。因為他是僅次于列寧、最有威望的中央委員,并說這是全黨人的共識。但我寧愿看到他公開地反對我,也不愿看到他這種動機明顯的偽善。
不久,從高加索回來的季諾維也夫不斷背著我召集小范圍的宗派會議,還要求由他來作政治報告。加米涅夫則問那些已脫黨10到15年的“老布爾什維克”:“難道托洛茨基有資格來領導黨和國家嗎?”季諾維也夫更發(fā)揮他的特長,翻出那些陳芝麻爛谷子,重提我和列寧曾經(jīng)的分歧。這時,病情急劇惡化的列寧已經(jīng)對他們構不成威脅了。所以“三駕馬車”敲定政治報告由季諾維也夫來做。幕后工作做足后,他們便在政治局提出了這個問題。正如“三駕馬車”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政策一樣,這一切也完全是臨時安排的,看不出有什么不一致來。由于列寧不能恢復工作已成定局,“三駕馬車”立刻就對我的已經(jīng)通過的工業(yè)問題的議案挑起了毛病。就在大會召開前的最后一刻,加米涅夫在我的議案中加進了一些除了挑釁——以便幕后指控我的“低估農民”提供依據(jù)——別無用途的有關農民問題的條款。他們這完全是在制造事端,以達到把我排擠出黨的領導層的目的。
2月里首次出現(xiàn)了我忽視農民問題的誹謗。
1923年10月的那個星期天,在打獵時,我感冒并發(fā)起燒來。由于醫(yī)生的吩咐,我只能躺在床上過完秋季剩下來的日子和整個冬天。
趁列寧和我相繼病倒,追隨者借機擴展著陰謀。開始時,他們干得很謹慎,即使最沒有耐性的季諾維也夫也不敢讓他的誹謗赤裸裸地上臺。1923年12月15日,在彼得格勒的黨代會上,他說:“托洛茨基同志的威信和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但這并不能使他的錯誤也成為正確。黨也曾十分尖銳地批評過我的錯誤……”如此等等。
另外,還要一門專門針對名譽主席團的小學問。把列寧和托洛茨基選為會議名譽主席團成員,這已成為十月革命以來的慣例。在人民的日常談話、詩歌、文章乃至民間小調中,這兩個名字都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xiàn)的。為了以后能制造出這兩個人在政治上對立的騙局,現(xiàn)在必須把這個整體拆散。于是,政治局委員都成了主席團成員,然后又按字母順序排列名單,后來又改為按地位高低來排列,從而季諾維也夫坐上了頭一把交椅。彼得格勒第一次這么做了。又過一段時間,托洛茨基的名字不再出現(xiàn)在名譽主席團的名單中。對人們的抗議,會議主席的解釋是疏忽所致。意料之中的,報紙不發(fā)一言。接著,斯大林又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名譽主席團名單的排列次序決定了人的升或黜。
“那些日子陰云密布?!蔽移拮釉谠浿袑懙?,“拖著病體的列·托在孤軍奮戰(zhàn),對手是其他所有的政治局成員?!?/p>
后來由于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鬧翻,這個真正的陰謀就被他們自己抖露出來。除我之外的其他政治局成員,再加上現(xiàn)在的最高國民經(jīng)濟委員會主席古比雪夫,組成了一個7人的秘密政治局。他們互相約定保守秘密,事先決定好一切問題,聯(lián)手共同找機會攻擊我。他們還在地方上建立了這樣的有嚴格紀律的秘密組織,以專門的密碼保持聯(lián)絡。在列寧生病這段“空位期”,他們還只是暗地里搞這些工作。也因此,誰能猜中他們的意圖,誰就會平步青云。這樣就促成了一股追名逐利的熱潮,也就是后來所謂的“反托洛茨基主義”。于是,不一定有才能,但一定善于見風使舵的人不斷地被選拔出來。
《托洛茨基自傳》 [蘇] 托洛茨基著 胡萍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10 定價:38.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