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彪
“當官不發(fā)財,請我都不來!”——此論出自腐敗分子福建政和縣原縣委書記丁仰寧之口。
其實這高論并非丁書記原創(chuàng),應算最地道的“國粹”。不過,這話從前的“父母官”也不敢公然地端上臺面,輪到丁某卻理直氣壯地當作了自己的辯護詞。丁仰寧這等“自白”雖有點刺耳,但比那些事情敗露之后,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后悔”、“反省”“把自己混同于老百姓啦”、“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啦”等等,要“磊落”得多,“純真”得多。
“人民不要我,黨要!”——此論出自江蘇射陽縣糧食局原局長劉平之口。
劉平在局長任上四年,使公家上億資金打了水漂,國家虧了,自己肥了。換屆時其局長提名被憤怒的人大代表否決,但他書記照當不誤。于是就有了劉平的這一“經(jīng)典”之言。按常理,劉的局長當?shù)眠B人大代表都忍無可忍了,其行為和口碑定然太差,還怎么配當書記呢!可他不僅書記照當而且“?!钡煤?。
時下在某些地方,“一把手”的意志就是“黨”的意志,有的干部道德敗壞、行為惡劣,普通百姓尚且鄙夷不屑,卻不斷得到提拔重用。盡管不少人明白劉平口中的“黨”是指某些個人,但由此造成的惡劣影響卻不能不引起警惕。
“一個燒餅如果你一個人獨吞了,下次就沒人幫你了,你連窩窩頭也得不到;如果你我一人吃一點,下次會給你一個更大的燒餅?!薄苏撓岛颖笔⌒吓_市國土局原副局長李潤身官場經(jīng)驗的高度概括。
李潤身的“燒餅說”就是,在官場上要學會利益均沾、好處共享,讓更多的官們結(jié)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能給李潤身的“理論”作支撐的還有他的兩位異地“同仁”。一個是河北巨鹿原縣委書記劉欣年,其“妙論”為:“你送我一點點,我收你一點點,我再往上送一點點”;一個是四川省石油公司原黨委書記趙甫安,其“妙論”為:“搞大錢是為了我能做大官;因為上級領(lǐng)導做官也需要錢,所以我要經(jīng)常給領(lǐng)導送錢,領(lǐng)導升官了,我也能隨著高升?!?/p>
“與上級領(lǐng)導關(guān)系如何,是下級晉升成功與否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人單純地認為,是太陽總會發(fā)光的……而不屑顧及與上級關(guān)系如何,這是一種十分幼稚而不切實際的想法。”——此論為“五毒書記”張二江大作《下級學》的精髓。
在官場中摸索了多年的張二江,深諳在一些地方,如果沒有上司的“賞識”,縱有天大的本事也別想騰達。與他一樣,在一些官場中人眼里,最要緊的不是真理和正義,而是投靠、服從和忠誠。
對貪官的“自白”進行深刻的分析,有利于真正把握貪官們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加強反貪工作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