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伯良
據(jù)報道,某食堂午餐時23人進食涼粉,幾小時后,先后有19人發(fā)生惡心、嘔吐、腹脹、腹痛、抽搐及呼吸困難等癥狀,重者昏迷、休克,最后竟有9人搶救無效死亡。
經反復調查檢驗,確認上述中毒事件系由紫青霉菌污染涼粉造成的。
涼粉一般是由淀粉快制作。其用綠豆、豌豆、玉米或其他豆類、谷類,經浸泡磨成粉漿濾制。東北的粉塊是用70%~80%的玉米和20%~30%的豆類作原料,四川川西的米涼粉以大米為原料,而多數(shù)涼粉則以豌豆為原料。新鮮涼粉呈白色或青白色(指未摻入天然或人工合成色素的),質地細膩,有一定的透明度,無任何異味。但是,若將粉塊保存于室內數(shù)日,又未及時晾曬通風,在粉塊上就可能出現(xiàn)紅、黃、綠等雜色霉點或霉斑。
霉變的粉塊里往往含有毒性較強的紫青霉毒素。人若吃了用霉變的粉塊做成的涼粉,2~4小時后就可能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有人曾做過試驗,用含有紫青霉毒素的粉塊加水飼喂兩只體重各2000克的鴨子,每只飼喂120克后,分別于5小時、6小時后死亡,死前均發(fā)生抽搐。
為此,制作涼粉的粉塊最好是現(xiàn)做現(xiàn)加工,如果要貯存,必須及時曬干或烘干,特別是夏秋季,濕的粉塊容易霉變。霉變粉塊,人畜均不可食用。
鑒別飲食攤上出售的涼粉是否霉變,可先觀察其顏色:未添加色素的新鮮涼粉是白色或青白色的,較透明;而霉變的涼粉呈灰白色或紅褐色,表層有時可見到發(fā)霉的毛絲或有金黃色、青綠色斑點。其次,用筷子夾起涼粉,有彈性者新鮮,軟而糟者往往變質;無任何異味者新鮮,有酸或臭味者已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