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
1融資問題
2004年,民營經濟仍將面臨2003所面對過的諸多問題,融資問題首當其沖。河北民營 企業(yè)家孫大午作了一個嘗試,但這個嘗試得到了人們的同情,卻沒有得到法律的許可。
據從國家發(fā)改委得到的消息稱,國債將會首次考慮投向民營企業(yè),盡管具體數額沒有確 定,但無疑這將更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的發(fā)展。隨著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很多投資、融資的 障礙都會逐漸消除。比如在投資方面,投資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變審批制為備案制,過 去民間資本搞一個項目也要審批,以后可以改成備案。
2管理戰(zhàn)略問題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民營企業(yè)不斷崛起、發(fā)展、壯大,成了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 成部分。盡管如此,在激烈地市場競爭中,仍然有不少民營企業(yè)很快便被淘汰出局,消失的 無影無蹤。滄海橫流,大浪淘沙,對于民營企業(yè)的“死”,早已是見怪不怪了。
那些出局的民營企業(yè)出了怎樣的問題,他們是怎樣“死”去的?病死、擠死、拖死、找 死、壓死、憋死、猝死、冤死、老死、被人捅死。
前車之鑒,后世之師!民營企業(yè)的這十種死法,時有發(fā)生,對比之中若發(fā)現(xiàn)了類似問題 ,及早改之,方可穩(wěn)步向前。
3富豪問題
剛進入2003年,山西“鋼鐵大王”李海倉被槍殺就拉開了這個富豪劫的序幕。一一細 數 ,全年近30位富豪死的死、傷的傷、被捕的被捕、判刑的判刑、加上被審查的、外逃的、資 產一夜間損失縮水的,讓外人看得驚心動魄,讓富豪們也變得悲戚、緊張了起來。
4貿易壁壘問題
2004年又是中國企業(yè)遭受反傾銷和貿易壁壘的高峰年。
從家具、彩電、紡織品到農產品,中美貿易磨擦不斷;另外歐盟化工品、印度生絲等也 遭遇反傾銷,這些在今年將繼續(xù)影響相關產業(yè)及市場發(fā)展。
農產品:綠色壁壘動搖70億美元產品出口。從今年開始,歐盟將正式禁止320種農藥在 歐盟的銷售,其中涉及我國的農藥產品多達60余種。
紡織品:極可能遭遇特保制裁。2004年是紡織品實施配額的最后一年,紡織品最有可能 遭遇特保制裁。截至目前,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已根據我國關于紡織 品限制措施的承諾進行了國內立法。
服裝、制鞋、化工原料、紡織,85%的企業(yè)不容樂觀。
SA8000:預計2004年將有85%的中國生產制造企業(yè)遭受由實施SA8000標準帶來的直接或 間接消極影響。
2004中國企業(yè)產品出口遭遇更多壁壘
2004年,我國企業(yè)的出口還可能遭遇更多的壁壘。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國外制訂 的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壁壘越來越多。
農產品:70億美元遭遇綠色壁壘
從今年開始,歐盟將正式禁止320種農藥在歐盟的銷售,其中涉及我國的農藥產品多達6 0余種。由于這些農藥屬我國種植業(yè)常用的品種,歐盟此項禁令將對我國水果、蔬菜等多種 農產品出口歐盟構成壁壘。此外,日本把從我國進口的大米殘留檢測項目由56項增加到104 項。歐盟對我國茶葉的農殘檢測項目也由29項增至62項,日本則多達77項。據聯(lián)合國的一份 資料預計,今年僅綠色壁壘就可能使我國70億美元以上的出口商品受到不利影響。
紡織品:極可能遭遇特保制裁
使用“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簡稱:特保)制造壁壘,將是2004年外國制造對華 貿易壁壘的主要途徑。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今年是紡織品實施配額的最后一年, 最有可能遭遇特保制裁。截至目前,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已根據我國 關于紡織品限制措施的承諾進行了國內立法。
服裝、制鞋、化工原料、紡織:85%的企業(yè)不容樂觀
據商務部和國際商會組織的統(tǒng)計,2002年以來,每年都有70%以上的中國企業(yè)遭遇到技 術壁壘。而進入2004年,國外采用的技術壁壘更有針對性,涉及面更廣。我國企業(yè)一直具有 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優(yōu)勢,最近美國開始強制推廣SA8000標準認證,將勞工權利與訂單掛 鉤。SA8000標準是指企業(yè)在賺錢的同時也要承擔對環(huán)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是全球第一個 社會責任認證標準。而受SA8000標準約束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服裝、制鞋、化工原 料、紡織等。今年SA8000標準如果實施,將直接影響到跨國公司的在華采購,相當多未經認 證的中國企業(yè)將失去訂單。
預計2004年將有85%的中國生產制造企業(yè)遭受由實施SA8000標準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消極 影響。另據美國相關商會組織調查,目前有超過50%的跨國公司和外資企業(yè)表示,如果SA80 00標準實施,將重新與中國企業(yè)簽訂新的采購合同。
民營企業(yè)面臨重大問題
2003年對于中國的富豪來說可謂是多災多難的多事之秋,甚至有人將這一年稱為中國富 豪們的劫難年。
一一翻看富豪們的歷史,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擺在了眼前,這一年的悲情富豪們的故事, 全面解釋了富豪們目前的生存狀態(tài)。同時也反映了中國民營企業(yè)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
李海倉的被槍殺,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財富創(chuàng)造的追求在給社會發(fā)展帶來了極大推動力的 同時,也必然帶來許多問題,從而拉開2003年對于中國富豪們生存狀態(tài)深入探討的序幕。
周正毅、許培新的落馬,吳志劍被調查,直接反映出轉軌時期,中國民營經濟的財富尚 處在一片灰色地帶,我國金融業(yè)尚欠缺一個健全的風險防范體系,這使得他們容易騙取貸款 。財富的分配和歸屬還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
孫大午的緩刑、喬金嶺的自殺反映出的則是私營企業(yè)家們的一種無奈的生存狀態(tài)。孫大 午因為不會與當地搞好關系,最終導致在政策的邊緣崴了腳;喬金嶺則是因為與當地關系良 好,一心樹立慈善富豪的形象,因而不甘有任何污點損毀自己的名聲、損毀企業(yè)的發(fā)展,從 而走向自殺的不歸路。
蔣泉龍、侯麗萍、劉波則都是在資本市場跌了大跟頭的人,前兩者嘗到了資本市場的甜 頭,同時也險些被資本市場吞噬。后者則干脆玩的就是心跳,當數十億負債壓身時,不得不 選擇逃亡的生涯。
楊斌、陳凱的判刑和被捕則反映出一個側面,在中國市場日趨規(guī)范的今天,市場的制度 正在日益健全起來,靠三寸不爛之舌圈財圈地行不通了,想發(fā)不義之財也不可能了。
對于周正毅而言,上海靜安區(qū)那塊占地17.64萬平方米的地產不僅是一塊“雞肋”,更 是第一張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2003年6月1日,一則有關“上海首富”周正毅的消息,在上海和香港兩地掀起軒然大波 。去年被美國《福布斯》評為中國內地富豪第11位的周正毅,“因涉嫌經濟案件,已經被有 關方面扣留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