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家鄉(xiāng)食最美,那是對家鄉(xiāng)的一切皆帶有深切的感情,有時家鄉(xiāng)食并不怎么美,但卻能使我們夢牽魂縈,這就使人想起林語堂先生在自傳體的鄉(xiāng)情小說《賴伯英》中所寫的話:“我們童年的日子, 童年吃的東西,雖然我們并不常想,可那些東西那些事情,總存在我們心坎的深處了。”
一提起溧陽,人們總會想到聞名遐邇的“天目湖砂鍋魚頭”。天目湖的魚,天目湖的水,天目湖獨特的烹飪工藝,使之“鮮而不腥,肥而不膩,湯汁乳白,原汁原味。”然而溧陽扎肝也是不遜色于“天目湖沙鍋魚頭”的。在家鄉(xiāng),每當(dāng)逢年過節(jié)我們都能吃到扎肝,因為這道菜的制作比較簡單,即將洗干凈的油豆腐(油炸的豆腐果)、 豬肝生坯片、肥膘肉塊用小腸扎制后,加調(diào)味料鹵制即可。所以在鄉(xiāng)下好多人都能自家制作。
其實這道菜最初是源于農(nóng)家的。兒時的鄉(xiāng)下,總有人自家養(yǎng)了豬,到過年的時候就宰了,將肉拿到鎮(zhèn)上去賣或是送給親朋好友,而豬內(nèi)臟就大多是自家留下吃了。豬內(nèi)臟爆炒鹵燉是鄉(xiāng)下人常吃的東西了,多吃了不免會發(fā)膩,于是聰明的農(nóng)家人就換了吃法,將小腸、豬肝、肥肉放到一起鹵制,嘗嘗味道果然不同凡響。日復(fù)一日, 年復(fù)一年,最初由農(nóng)家人因吃膩了豬內(nèi)臟而隨便制作的菜肴,如今卻登上了“溧陽名菜”的雅座,我想這應(yīng)該是和扎肝的制作原料、制作方法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吧!扎肝所用的原料營養(yǎng)價值都是較高的,如油豆腐有著較高的大豆蛋白,而豬肝的酥爛也較為人們喜歡。用豬肝制作的菜肴很多,而使用扎肝這種技法加工后再烹調(diào)的卻不怎么常見。所以扎肝不但能經(jīng)久不衰,而且也有了較強的市場生命力。在宴席上,顧客看到一款式樣新奇的菜肴,肯定會眼前一亮,于是就激起了他們的進食興趣,這豈不是用菜肴自身的特色來吸引顧客、來招攬客人嗎?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在我看來,像扎肝這樣的菜肴一定會給顧客帶來很大的樂趣的,因為不管從它的口味還是造型來說都和其他菜肴是不一樣的,扎肝的造型基本成長圓形,曾有人笑著說“扎肝味是不錯,但個體大了點,看了讓人不敢下筷?!逼鋵嵲误w大不假,不過它是用幾種原料扎制而成,稍大一點就是它的特色,然而這不影響人們的食欲,相反有些人會因為好奇心而更喜歡扎肝。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如今很少有人自己在家制作扎肝了。想吃了或是辦紅白喜事時,直接到熟菜店或鹵菜店買點,回家加熱一下就可食用了。
現(xiàn)將具體制法介紹如下:
原料: 豬小腸30 g,豬肝50 g,油豆腐( 油炸的豆腐果)250 g, 豬肥膘100 g,色拉油100 g,鹽50 g,味精5 g,糖5 g,醬油20 g,料酒20 g,醋10 g,蔥、姜、八角、桂皮少許。
制法:
①豬小腸切成25 c m長,用鹽、醋搓洗,這樣便于除去腥膻味;將一個整油豆腐對半切開,清水洗凈備用;豬肝焯水洗凈,切成0. 5 c m厚的柳葉片;豬肥膘切成半個油豆腐大小的塊,洗凈。
②將切片的豬肝、改刀后的豬肥膘、油豆腐放在一起用豬小腸捆扎起來即成扎肝生坯。
③凈鍋上火,入少量色拉油,將扎肝下鍋,接著放入鹽、糖、醬油、料酒、蔥、姜、醋、八角、桂皮,也可摻入適量的鮮湯,用大火燒沸后,改用小火燒至熟透且收汁時放入味精,然后起鍋擺入盤內(nèi),淋鍋中原汁,即可。
特點:色澤紅亮,鮮爛味醇,肥而不膩。
注意:①豬肝一定要焯水后再用。
②豬小腸要洗干凈,否則會有腥膻味。
③捆扎時不宜太緊,也不宜太松,太緊時,扎在一起的原料不易入味,且不易成熟,而太松時,在鍋中燒時會松散就不成形了。一般25cm長的豬小腸剛好繞著原料兩圈,然后再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