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 徐靜蕾
編劇、導演 徐靜蕾
出品人 董 平 徐子建
總監(jiān)制 周圣廉
監(jiān) 制 文 雋 張 元 趙毅軍
執(zhí)行制片人 胡曉峰
主演 葉大鷹 徐靜蕾
友情客串 姜 文 張 元 蘇小朋 張亞東 張建棟 張一白 張暴默
攝制:北京北大華億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溢念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出品:北京北大華億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溢念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發(fā)行:北京華億聯(lián)盟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
故事梗概
一部名演員的導演處女作
這是一部講述父女關系的影片,影片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中記錄了點點滴滴的感動。
女主人公小魚的父母在多年前離異,因為一次車禍,小魚的母親去世,幾年沒見的父親老魚——一個陌生的男人重新走進了她的生活。
他們相依為命,又被迫分開。從一開始的陌生到日后的互相依戀。
在共同生活的幾年中,兩人都感受一種愛和一種人生的無奈。那種愛是無法講條件的,而那種責任也是無法解除的。有一種人無論好壞,你都要接受他,何況你身上無法抹去他的種種痕跡;也正是這種愛、責任構成了小魚和老魚生活的全部痛苦和幸福。
故事的結尾,父親去世了,在父親的墓前,小魚的懷中,抱著啞啞學語的孩子,他真的長大了……
《我和爸爸》導演闡述(摘錄)
拍攝這部影片時我完全沒有考慮過它的商業(yè)價值。影片有各種各樣,而我希望達到的,是一種個人表達。 這個愿望超出了其他一切考慮。
我一直都喜歡貼近生活的電影。我認為人的故事永遠是第一位的。夸張的形式或許可以表達浪漫激昂的感情,卻很難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中的細微點滴。在拍攝這部影片時,我的原則是:形式不能超過內容。我要求的是自然流暢的攝影,樸素真實的設計。服裝我則用的是真的穿舊的衣服。至于音樂,我的初衷是希望它能平靜、恰如其分的烘托劇情。
第一次導演自己的片子,我意識到在拍攝現(xiàn)場捕捉細節(jié)甚至比在劇本寫作階段的設計更為重要。但由于我自導自演,我失去了很多在鏡頭后觀察的機會。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通過收集材料和組織材料這兩個階段的工作, 我意識到同樣的材料經過不同的組織,可以產生全然不同的結果。而作為導演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能保持客觀冷靜,并能從自己的影片中走出來。被自己的暗示所牽制,對任何一個導演來說都是有害的。 (徐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