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常會給人意外的驚喜,比如《藍色大門》,這一部在戛納展映,口碑立的很高的佳作;一部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青春影片;一部格調(diào)輕松暢快,陽光健康的抒情小品。
看完這部影片,相信你一定會久久難忘某些場景。張士豪理直氣壯,對孟克柔作了多遍的自豪簡介\"我叫張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隊吉它社\";兩個女孩偷偷看著,張士豪在游泳,蔚藍的水在搖曳,那無邊無際的藍色,帶一絲顫抖的藍色;還有,兩個女孩在房間里相擁,她們談著張士豪,她們快樂的跳起舞,那一種流轉(zhuǎn)飛揚,純凈幾近透明,那一瞬,那種感覺,竟如此難以言說,旋律罩住了我們的感覺,剩下的,只是深刻的感動…。
對細節(jié)的注重,使得影片在氛圍營造上技高一籌,一種獨特的韻味,令人神往。純白的校服、飄揚的襯衫、敞亮的教室,在橫移流暢的鏡頭中一一展現(xiàn)。從頭至尾的鋼琴獨奏,那般流動抒情,配上簡凈的情節(jié)和主題,再恰當不過。
影片以愛為依托,講述了十七歲少年的成長故事。
女生孟克柔和林月珍是死黨。林喜歡帥氣的張士豪卻羞于啟齒,要孟從中牽線搭橋,結(jié)果陰差陽錯,張喜歡上孟,然后兩人似乎要開始戀愛。接著,峰回路轉(zhuǎn),孟原來不喜歡張,她真正喜歡的,是同為女生的林,為了對林好,她才去接觸張,沒想到張會喜歡上自己。于是兩個人便不能再做男女朋友了,三顆年輕的心靈必須面對這樣尷尬的局面,一夜之間,大家似乎都成熟了許多。
故事突然給你一個青春朦朧期的同性傾向的故事,你可能會意外,甚至?xí)X得編導(dǎo)在刻意地尋求戲劇沖突從而導(dǎo)致牽強。問題是,影片本身所具有的那種清新氣息令你無法抗拒。影片通過這個看似簡單的三角故事展示了一個親切而令人向往的青春,這個青春是如此的美好,它幾乎集中了我們成長經(jīng)歷中的每一點滴感動:校園、幻想、戀愛、還有莫名的憂愁。
青春,是富于幻想的,因為有幻想,青春才多姿多彩,生活才充滿了期待。影片一開始就是兩個女孩上體育課時躲在操場邊的樹下閉目冥想,想象若干年后的自己。林月珍陶醉在自己的夢幻中,\"帶著我自己的女兒,很乖很漂亮的那種,和幾個貴婦在喝下午茶,太陽很亮,很溫暖……\"當然,還有那個她夢寐以求的暗戀對象張士豪,夢里,他成為她的先生。
陽光下,沉浸在幸福中的臉龐是那么的純潔美麗?;孟耄屒啻撼錆M詩情,同時,也是青春的憂愁來源。因為未涉世事的幼稚,所以多了一份擔(dān)憂,不知心愿是否能實現(xiàn)。林雖然暗戀張士豪許久,但一直把那份懵懂而美好的情愫藏在心中不敢表白。張士豪雖然是個英俊的小伙子,善良,開朗,自在,且自信\"長得還不錯\",可他一樣想象自己\"如果考上了大學(xué)、不是處男、尿線不分叉,是一個多么幸福的孩子。\"(孟克柔語)。
影片的主角孟克柔,也有夢幻,性取向上的困惑,成了她的陰影和心魔,她對林說自己\"看不到將來\",其實是她不敢面對自己,悲觀的無法想象自己的將來。
一種對成長的期盼和畏懼,真實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們對于未來的構(gòu)想,其實是那么的溫馨單純,爛漫天真,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
可他們總歸有奔放不羈的心靈,是不受約束自由飛揚的青春。電影讓這個三個少男少女因為愛戀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種糾結(jié)纏繞的關(guān)系。他們的青春在愛慕與誤解中慢慢成長,他們的思想在爭取與寬容中漸漸成熟。也許是因為年輕,他們無所畏懼,不相信任何的挫折,他們身上似乎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固執(zhí)氣息,所以曾有的種種憂愁都在青春的激情中消解融化。
林月珍收藏張士豪用過的任何物件,包括籃球、保特瓶…。她握著他曾用過的一支原子筆在紙上不停寫他的名字,以為只要水寫沒了,他就會喜歡上她。結(jié)果她還是被張士豪拒絕了。但她最后還是坐在了游泳池旁的觀眾席里,大聲叫喊著他的名字,為他吶喊加油。因為年輕沒有心計,不會懂得要回報。張士豪一直不愿接受孟克柔不喜歡他的事實,也許因為自信和驕傲,但這不是驕狂,是青春的簡單執(zhí)著。他以他的熱忱和直率打動了孟克柔。孟勇敢地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吻了林月珍。影片最后孟終于起身去看張的比賽,雖然比賽已經(jīng)結(jié)束。人去后的教室,空寂,流淌著陽光,書頁有朦朧的光暈。一切云淡風(fēng)輕,風(fēng)和日麗。
孟克柔最終戰(zhàn)勝了青春的陰影,自信而堅定地迎接未來。她看見了張士豪。三年、五年或八年后的張士豪,他站在一扇藍色大門前對她微笑。藍色,多么純潔美好。那些深邃無垠的大海、碧波蕩漾的游泳池、蔚藍純凈的天空,處處是藍色的,是明亮美好的青春背景。
藍色大門前,愛情和恬美的明天在為他們停駐,推開它,他們步出夢幻,走向成熟。
看完這部電影你會深深感動于三個孩子心靈世界的純凈無邪,他們身上有著一種不沾煙塵的脫俗氣質(zhì)。因為真誠簡單,青春如此美好。
有很久沒有見過那樣清澈的眼神了,就那樣直視鏡頭,一眼可以洞穿。那寫滿迷惘和茫然,又無限憧憬的神情,也許就是當年的你我。
真的,當我們明白,我們常已不再擁有。當我們感動,我們已經(jīng)麻木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