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為“D-IX”的藥品實驗開始于1944年11月。在薩克森豪爾森的集中營里,每天早晨都有18名囚犯負重20公斤不間歇地齊步繞圈走。一名當時營里的軍醫(yī)記述了這一切:“這些可憐的人被稱為‘藥丸巡邏隊’,每次都會有18個人被抽出來,在被注射了據(jù)稱能保持人體體能的藥劑之后,他們一天能不間斷地走90公里。如果有人沒有倒下,第二天他還將繼續(xù)試驗。希特勒的化學專家們想知道,這些人到底能堅持多久。一些人開始還能唱唱歌、哼哼小曲。但過了24小時后,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就一頭倒下去不省人事了?!?/p>
“D—IX”是該種藥品的實驗室序號。和其他興奮劑藥品一樣,這種藥物也含有可卡因。按照第三帝國魁首們的荒誕設想,這種神藥將把他們的士兵變成不知疲倦和不怕死的戰(zhàn)斗機器。漢堡的犯罪學家沃爾法·坎姆貝拉認為:這是希特勒最后的秘密武器,希特勒想借助它改變戰(zhàn)爭的進程。坎姆貝拉現(xiàn)在致力于對二戰(zhàn)后期一些秘密事件的研究。他的關于第三帝國給士兵使用興奮劑藥品的研究結果,已經在他的新書中發(fā)表。
在戰(zhàn)爭的開始階段,使用一種叫帕菲丁的中樞神經藥劑在西線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納粹的頭頭們認為,這種藥物能幫助帝國的士兵毫不猶豫地去完成英雄壯舉。從1939年4月到12月柏林的戴梅利公司生產的帕菲丁已供應軍隊2900萬片。德國陸軍的高級軍官決定對此事保守機密。在官方的文件中“帕菲丁”的字母縮寫為obm。
與此同時,德國人過分低估了這種藥物的副作用——藥物使用者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性。1939年,在對西線檢查時,醫(yī)學專家認定,士兵使用“帕菲丁”已經達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它的作用時間越來越短,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在法國和波蘭的部隊甚至出現(xiàn)了過量服用致死的事件。但他們的警告沒有受到重視,在戰(zhàn)爭的隨后幾年里,衛(wèi)生兵的藥箱里裝滿了這種危險的藥片,他們給那些抱怨疲勞的士兵填鴨式地喂藥。
在戰(zhàn)爭的最后階段,納粹分子更加積極地試驗新藥,大批量生產D-IX的想法產生于1944年3月16日,在基爾召開的有高級軍官和藥理學家出席的會議上,有人提出了研制一種能幫助士兵在特殊情況下長期承受壓力并隨時能提高士氣的藥物,這種想法受到了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奧托斯科爾茨尼的大力支持。他在1943年成功指揮了解救墨索里尼的行動后,被授予“德國人民英雄”稱號。他為自己的特種部隊尋找一種有效的興奮劑類藥品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在他與大本營有關方面負責人進行了一次長談后,經希特勒親自批準,統(tǒng)帥部決定成立由藥物學博士戈爾哈爾德奧爾切赫夫斯基領導的研究小組,負責研制并組織生產所需藥物。
經過幾個月在基爾大學實驗室的緊張工作,研制獲得成功。一枚藥片含有5毫克可卡因,3毫克“帕菲丁”,5毫克“艾弗格道”(一種由嗎啡提純的鎮(zhèn)痛劑)?!昂9贰蔽⑿蜐撏У鸟{駛員成了該種藥品的第一批使用者,他們在基爾灣進行了實驗。實驗的結果顯示,該種藥物能極大地縮短服用者對睡眠的需求,將人的行動能力與意志完全斷絕,也就是將人變成機器人。
實驗結果讓納粹的頭頭們大喜過望,他們希望讓所有的德國士兵很快都能使用上這種藥物,但為時已晚,1944年冬和1945年春盟軍在東西兩線的同時勝利,不僅導致了納粹德國的覆滅,也使這一計劃早早破產。
(責任編輯 肖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