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烹調(diào)離不開酸味劑,我國使用酸味劑至少有3500余年的歷史,中國最早使用的酸味劑是“梅子”,據(jù)《尚書》中載“欲作和羹,爾維鹽梅”。我國還是用米釀醋最早的國家,在《周禮》中就有文字記載,在東周時期已有釀醋作坊,當時稱醋為“醯”。
醋的化學名為乙酸,也稱醋酸,可使蛋白質(zhì)失去生物活性,并易于水解。所以醋在飲食中不僅是調(diào)味品,而且有殺死細菌、促進蛋白質(zhì)消化吸收的作用,尤其對于生吃海鮮者,更不可少。
常見的食用白醋是含3%~5%的乙酸水溶液。人們在烹調(diào)中所使用的醋酸的量,一般因地區(qū)、習慣而異,我國有個“東辣西酸”之說。但是,如果食物的PH<3時,人們就難以接受,會有一種由外及里的苦澀感,令人厭惡并難以接受。因此,派生出一個形容人間情感的詞匯——吃醋。
關(guān)于“吃醋”一詞的引申意義,幾乎人人都可心領(lǐng)神會,但關(guān)于它的來源,卻有多種說法,其中最通俗的就是房玄齡納妾一說。
唐太宗李世民通過半生的疆場拼殺和兄弟鬩墻之戰(zhàn),最后經(jīng)玄武門之變,登上皇帝的寶座。其中他的愛將、屢立戰(zhàn)功的房玄齡卻是一個典型的“妻管嚴”,別的大臣都三妻四妾,外加美婢,可他只能獨伴老妻。唐太宗多次勸他納妾,都被他婉言拒絕。有一次,唐太宗在賜宴后,從后宮中挑選出一名美麗宮女賜給房玄齡,房的妻子堅決不同意。唐太宗大怒,直接下詔給房妻:“——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并賜一瓶鴆酒。唐太宗想以死來威脅房夫人,使其接受皇帝所賜的宮女。沒想到,房夫人拿起毒酒,一飲而盡,連太宗也不得不服房夫人這種嫉妒的水平,此事只好不了了之。當然,房夫人并沒有死,因為所謂的“鴆酒”,其實是一瓶老醋,也就是從那時起,人們把這種男女之間的嫉妒情感,稱之為“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