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是社會和家庭的頂梁柱,社會責任、工作責任、家庭責任令他們一再自我加壓。除了工作上的壓力,中年男子在家里身兼兒子、父親、丈夫多種角色,每種角色對他們來說,都代表著一種責任和義務,而男人常不愿家人為他分擔憂愁。心理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使他們背上了“壓力鍋”,又不能有效地釋放,精神上感到孤獨。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說,從世界各國大量的統(tǒng)計資料看,43歲到45歲之間的男人在生理上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因為在這個年齡段,人的生命曲線從高峰跌下,而工作和家庭的負擔曲線向上升,這兩條曲線的相交處正是44歲,所以44歲又稱作“中年剪刀”的軸。
有關資料顯示,40歲是多事之秋:原發(fā)性心血管疾病多數是在40歲以后開始出現(xiàn)癥狀;動脈硬化,尤其是腦動脈硬化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老年性關節(jié)炎,臨床上發(fā)現(xiàn)X光片改變通常在40歲左右。專家指出,中年是器質性疾病多發(fā)的階段,心腦血管病、前列腺炎、頸椎病、肝膽疾病已成為中年人身上的幾顆“定時炸彈”。生理上的變化帶來心理、思維和工作等方面的變化。中年人陷入“壓力鍋”后,不僅表現(xiàn)出心理癥狀、軀體癥狀,還有行為癥狀。如生活無規(guī)律、消沉孤獨、焦慮不安、頭昏目眩、胸悶心慌、失眠、不停地吸煙、過量飲酒等。要學會正確減壓遠離中年“壓力鍋”,關鍵是要正確處理來自多方面的壓力。
步入中年以后,有些人開始感覺生命有限,意識到個人在學習等方面的能力開始下降,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容易出現(xiàn)自我懷疑和強烈的失落感,以及抑郁、憂慮的心態(tài)。對此,中年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自我的奮斗目標。人們常講對工作要只爭朝夕,但人到中年,由于身心健康的特點,更應該提倡按部就班,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中年男子都希望自己給家人提供富足無憂的生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精力已不如年輕時,因此家人應認識到中年人的這種變化,在他們情緒低落、感情脆弱時給予安慰和鼓勵。人到中年,性格的自卑、猶豫不決、虛榮心、固執(zhí)等問題有時會顯示出來,這就需要加強性格方面的修養(yǎng),使自己適應社會。
應該看到,中年人在社會經驗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比其他年齡段的人更有自己的優(yōu)勢,只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加強心理調適,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就能身心愉快地達到新的境界。調節(jié)生活方式中年人要飲食有規(guī)律,不能不吃早餐,避免攝入含高膽固醇、高熱量的食物,應多吃低糖、低脂肪、低熱量和高纖維的食物,多吃魚,少吃豬肉和牛肉,少吃動物內臟,多吃深色蔬菜,每天喝杯酸奶,平時多吃些泡菜等,這樣對健康有益。
習慣“開夜車”的人常借吸煙、喝茶或咖啡來消除睡意。要知道,偶爾用這種方法來提神醒腦也許有效,但長此以往,神經細胞得不到充分休養(yǎng),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和抑制功能,就可能因紊亂而出現(xiàn)失眠、記憶力下降等一系列癥狀。體育運動不可少,有氧運動有利控制體重,改善心境。鍛煉要經常,因為器官效能要經過長期鍛練才能旺盛、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