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次遭遇SARS,國內及國外專家極力尋找病毒的來源,據(jù)最新的研究顯示,SARS病毒極可能來源于野生動物果子貍。這就使得人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野生動物與人類疾病的關系。
根據(jù)醫(yī)學、動物學等多學科聯(lián)合研究資料,在野生動物如靈長類、嚙齒類、兔形目、有蹄類、鳥類等多種野生動物與人共患性的疾病多達一百多種。歷史上,許多重大的人類疾病和畜禽疾病來源于野生動物。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等。鼠類可傳染50多種人類疾病,如鼠疫、出血熱、鉤端螺旋體、森林腦炎等。
據(jù)估計,有史以來,全世界死于鼠源性疾病的人數(shù)遠遠超過直接死于各次戰(zhàn)爭的人數(shù)。自公元520年至上世紀四十年代,死于鼠疫的人數(shù)達1.5億人。1918年,一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不到一年時間就有2—4千萬人死亡,至今是人類一個刺心的傷痛。
回顧一下近段歷史上所發(fā)生的人類重大疾病,也許對我們有一個警示。
艾滋病病毒:可能來自靈長類動物
關于艾滋病病毒的來源,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令人迷惑不解。經過不懈的努力與探索,現(xiàn)在很可能找到了該病毒的自然宿主,或者至少是宿主之一——生活在非洲的非洲猴。
由于非洲炎酷的氣候和潮濕的環(huán)境,各種人畜共患的傳染性疾病在該地區(qū)的流行和發(fā)生十分普遍,且發(fā)展迅猛,并且在許多地方,尤其是鄉(xiāng)、村部落,性關系紊亂。某些地區(qū)的居民還有一種世代相傳的習俗,用注射猴血來刺激人的性欲。還有學者認為,非洲猴生活在人類居住地附近,或成群結隊于公園等場所,與人們嬉戲,有時會咬傷游客,這樣就將猴的艾滋病病毒傳給人,尤其多見于居住在扎伊爾的海地人。以后又由移居至美國的海地人將病毒傳到美國,再通過美國這個世界各地人口流動性最大的國家傳播到全球各地。
埃博拉病毒:可能來自靈長類動物
1976年,埃博拉病毒出現(xiàn)在非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博拉病毒首度爆發(fā)就奪走270條性命。此后,這種病毒先后出現(xiàn)在加蓬、蘇丹、象牙海岸,甚至英國。埃博拉病毒第二次大爆發(fā)是在1995年,245人死于非命。在發(fā)現(xiàn)埃博拉病毒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全世界死于這種病毒的人大約有一萬人。事實上,由 于這種病毒多發(fā)生在非洲偏僻地區(qū),實際死亡人數(shù)可能遠大于這一數(shù)字。
最近,剛果西北部與加蓬接壤的地區(qū)再次大規(guī)模爆發(fā)埃博拉病毒。據(jù)剛果衛(wèi)生部部長對媒體公布的消息,此次埃博拉病毒爆發(fā)的原因是當?shù)鼐用袷秤昧烁浇掷锼廊サ撵`長類動物。
亨德拉病毒:來自狐蝠
1994年9月,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尼近郊的亨德拉鎮(zhèn),一個賽馬場發(fā)生了一種賽馬急性呼吸道綜合征的疾病,導致14匹賽馬和1人死亡。病原體被分離鑒定后,證明是副黏病毒科家族中的一員,后被命名為亨德拉病毒。當?shù)貙游镞M行抗體檢測,發(fā)現(xiàn)黑狐蝠、灰頭狐蝠、小紅狐蝠、眼圈狐蝠等四種狐蝠體內具有抗亨德拉病毒的抗體。此后,又在一只懷孕的灰頭狐蝠生殖道內分離到了亨德拉病毒。
最可能的傳播途徑是馬采食了攜帶病毒的狐蝠胎兒組織或被羊水污染的牧草所致。其次,馬由于采食狐蝠吃剩的果實而感染也是發(fā)病的原因之一。病毒在馬群中的傳播是通過感染的尿液或鼻腔分泌物,人由于與病馬接觸而感染。
尼巴病毒:來自狐蝠
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尼巴病毒在馬來西亞首次爆發(fā),導致成千上萬頭豬死亡,并在幾周內傳染給人,所感染的276人中有105人死亡。研究發(fā)現(xiàn),尼巴病毒屬于副黏病毒,在現(xiàn)有的副黏病毒科成員中,尼巴病毒與亨德拉病毒親緣關系最近,被歸為一個新屬。鑒于尼巴病毒與亨德拉病毒有很近的親緣關系,所以蝙蝠就成了首要的監(jiān)測目標。馬來西亞蝙蝠種類多樣,包括至少13種食果蝙蝠和60多種食蟲蝙蝠。對14種324只蝙蝠血清進行檢測,其中5種(包括1種食蟲蝙蝠)的21只蝙蝠有尼巴病毒和抗體。后來又從黑喉狐蝠尿液內分離到尼巴病毒,進一步證實了狐蝠就是尼巴病毒的自然宿主。
這次SARS的發(fā)生,研究人員從野生動物果子貍和貉身上查到的SARS樣病毒與人類SARS的基因同源性高達99.8%。同時,研究人員還對野生動物經營者及高危人群(醫(yī)護人員)進行了SARS病毒抗體檢測分析,提示野生動物體內存在的SARS樣病毒可能感染密切接觸者,這項研究成果為進一步闡明人類SARS的源頭及傳播鏈提供了重要證據(jù)。2003年5月23日,深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學在深圳聯(lián)合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宣布了SARS病毒溯源研究的這一重要進展。很多野生動物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病原體,比如象青蛙、蛇、穿山甲,身上會攜帶很多類似弓型蟲、旋毛蟲等寄生蟲,以及一些人類尚未知的可能存在的病毒,但這些在動物體內卻是正常的。動物攜帶的病毒、寄生蟲等寄生在動物的肌肉、血液、內臟里,一般的煎、炒、烹、炸很難把它們全部殺滅。
例如獼猴,有10%—60%攜帶B病毒,人一旦與它接觸密切,就可能被感染,而生吃猴腦者感染B病毒的可能性更大。人一旦染上,基本上是沒救?;颊哐?、口等處潰爛,流黃水、黃膿,臭不可聞,生存期也就是幾天。
(編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