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世上沒有萬事不求人者。幫助別人是高尚和快樂的行為。但是,有時面對有求于己的面孔,勇敢地說一聲:“不”,卻能免去許多憂慮和苦惱。
幾十年來,我像千千萬萬的“傳統(tǒng)婦女”那樣在“兢兢業(yè)業(yè)”一輩子。在家對小孩牽腸掛肚,對丈夫唯唯諾諾;在外對同事也是謹(jǐn)小慎微,生怕落下什么不是。都53歲的人了,從沒在別人面前顯露自己的主見,別人說我是典型的良家婦女,一生都有好福氣。其實(shí),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活得很累。
去年我到了退休年齡,孩子也都成家立業(yè)了,我想,是該松口氣了。誰知沒過幾天,經(jīng)商的女兒婉轉(zhuǎn)表示,讓我?guī)退氐隊(duì)I業(yè)。就在我習(xí)慣性地想答應(yīng)時,一眼瞥見老頭子在邊上直使眼色。我立即改口說:“讓我想想再定?!蓖砩?,我想起這事頗有些納悶,問老頭子你干嗎緊給我使眼色?老頭子感嘆說:“你為這個家操了一輩子心,也該歇口氣了。”“那不給女兒幫忙,女兒會不高興吧?”我擔(dān)心地念叨?!澳阏筒粫f個‘不’字兒呢?她不高興,你高興不高興???”老頭子有些心疼了:“這些年就像大家說你會織毛衣,幾十年來,你一直幫同事、幫親友一件一件地織下去,沒完沒了。實(shí)際上她們也會織,只是想偷懶而已。好容易退休了,如果再答應(yīng)為女兒守店,那不是要‘永遠(yuǎn)革命’了嗎?”
細(xì)想一下老頭子的這番話,是啊,這些年我還真沒對誰說過一個“不”呢,總想著別人也有難處,自己能幫就幫吧,一直心甘情愿地為工作、為兒女忙了一輩子,活到53歲還沒出過省城呢,是該為自己活一活了。
第二天見了女兒,我把她爸的想法跟她說了,并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不能幫她守店,我有好多自己的事情要做。女兒非但沒生氣反而充滿歉意地說:“對不起,媽媽,祝你晚年生活得更精彩!”頭一次說“不”字就得到了女兒的充分理解讓我很振奮。這以后,對很多我不情愿、不高興的事都不必再裝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樣子,活出了真我,也活出了快樂!
[編者的話]
我們大部分人每天許多次的讓球投向我們——工作中的或來自于我們的子女、朋友、鄰居,甚至于陌生人,如果我們接住所有投向我們的球,這樣肯定會發(fā)瘋。關(guān)鍵是要知道什么時候才去接球,怎樣去接,我們才不會感到被犧牲,怨恨,或被壓垮。
如果你明知難做,卻硬著頭皮勉強(qiáng)答應(yīng)下來,這件事情就會成了你的負(fù)擔(dān)。怎樣開口說拒絕,才不傷害對方呢?請注意:
在說“不”時,務(wù)必讓對方了解你拒絕的苦衷和歉意。如果自忖無法照辦,在拒絕時要避免使用讓對方存有某種希望的語氣,如:“讓我試試看”、“大概可以吧”。應(yīng)盡快將你的意思明確告訴對方,不要拖延時間,這才是真正的好意。
避免模棱兩可的回答。如:“我再考慮看看”,這種講法,講的人或許自認(rèn)為那是代表拒絕??捎兴蟮囊环絽s認(rèn)為對方是真的要替他想辦法,這反而耽誤對方的其它機(jī)會,所以要拒絕,一定要把意思清楚表達(dá)出來。
總之,把不得不拒絕的理由以誠懇的態(tài)度加以說明,直到對方了解你是愛莫能助,這便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