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萍
人的生命,跟季節(jié)一樣,也有個自然的四季。少年如春,青年似夏,中年如秋,到了老年就不必多說了,像一個冬天。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生命程序,對你對我,對官對民,對富對貧,對男對女,都是一樣,在這方面最平等、最公開、最沒有爭議。當然,更無法拒絕。
自然界每個季節(jié)都有風景,春天,柳綠燕飛充滿浪漫;夏天,水暖花放洋溢嫵媚;秋天,結實收谷飄灑喜悅;到了冬天,冰封雪鎖,看似空靈嚴峻,其實更有著獨特的美麗。只要你懷著平常的心態(tài),去領略、去觀賞、去發(fā)現,就會有別人難以替代的屬于自己的感受。就像一位哲人所說:生活里不是沒有美,而是我們缺少發(fā)現。
那么,人的四季呢?同樣如此。少年的活潑、青年的蓬勃,中年的成熟,都是生命美麗的不同展示。人到了老年,好像不再美麗了,其實不對,這正是生命美麗的極致時期,蘊含著多種美麗的潛質,就看你會不會、敢不敢表現了。俗話說"老要張狂",就是說的表現、施放,淋漓盡致地把生命的絢麗光彩噴射出來。
在多年以前,一位詩人朋友拿一張照片給我看,那是一張皺紋深刻的臉。在一般人的眼里,這張像老樹皮的臉,實在沒什么好看的,然而這位詩人卻大加贊賞,說:"你看,這張臉多美啊,這簡直就是一張歲月的畫,只要你仔細地讀,你準會讀到許多關于生命的啟示。"這也許是詩人的浪漫,然而卻并非沒有道理?,F在,不管你走到哪里,凡是有老年人的地方,都會看到穿著鮮艷服裝的銀發(fā)老人,都會聽到優(yōu)美的歌聲,這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張照片和詩人朋友的話,進而便會思索起許多事情來。
在今天可以稱得上老年人的人,50年前都還是毛頭孩子,有過屬于自己的青年,有過屬于自己的中年,惟獨沒有屬于自己的色彩。唱的歌是一個調,穿的衣是一種樣,美麗和創(chuàng)造被壓抑了,連說話都總是一本正經的腔,孱弱的生命過早地承受著重載。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總那樣生活實在過于勞累。幸福的是,在生命的最后若干年,趕上了可以張揚個性的環(huán)境,讓我們有可能"隨心所欲"地生活,我們?yōu)槭裁床荒芑鹨话?,找回丟失了的歡樂呢?!誰說生命已冬日,正是溫暖似春時!
他們賺的錢也許沒有年輕人多,不會去歌廳、去保齡球館、去健身房,卻也不必再像年輕人那么奔波。他們過的日子也許比別人清淡,不會經常吃大餐、飲名酒,卻也有別人無法得到的閑適,這正是老天給他們的補償。有人說這是"知足"的自我安慰,請問,知足又有什么不好呢?它不是跟"常樂"連在一起嗎?生活著,只要永遠快樂就好。
自然界的季節(jié),此時正走進冬天。盡管有時起風,有時降雪,比之春夏秋三季顯得冷峻,但是依然有著溫暖和溫馨,給人們帶來一種獨特的氛圍。老年人的生命季節(jié),我覺得跟這自然界一樣。這正是老年人成熟的氣質,難道不是更美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