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柏泉
在口腔科日常門診中,常有一些病人問醫(yī)生:“我的智齒該不該拔除?”要回答這個問題,應先從什么叫智齒,因何會阻生,有何并發(fā)癥等問題談起。
智齒是指人口腔內牙槽骨上最里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4顆第三磨牙。因為這4顆第三磨牙正好在20歲左右的青春期開始萌出,此時的生理、心理接近成熟,于是被看作是“智慧到來”的象征,故稱它為“智齒”——智慧之齒。
現代人有的已經不長智齒,只長28顆牙(門牙8顆、尖牙4顆、前磨牙8顆、第一第二磨牙各4顆)。但還有大部分人仍會長第三磨牙一一智齒。由于智齒是在28顆牙萌出數年之后再開始長,所以常常就沒有它的位置,使其萌出困難,造成智齒萌出的程度、位置異常等阻生。故萌生時常會疼痛難忍,有的阻生牙鴉面還有牙齦組織覆蓋,形成盲袋,袋內易滯留食物殘渣,若清潔不當,易引起感染,局部紅腫發(fā)炎,盲袋溢膿,醫(yī)學上稱之為智齒冠周炎。
那么,是否所有智齒都要拔除?哪些智齒可以保留呢?其實智齒的去留是有講究的,要根據智齒阻生的程度、方位(近中、遠,中、頰向、舌向位等)和有無咀嚼功能,是否經常并發(fā)炎癥等情況來決定。一般認為有下列情況和并發(fā)癥的智齒應予拔除:
(1)沒有咀嚼功能,而且經常咬破頰粘膜的頰向位阻生智齒,有可能成為導致頰粘膜破潰、感染、糜爛,甚至成為癌前病變的病灶牙,應早期拔除。
(2)經常并發(fā)急、慢性冠周炎的低位垂直阻生智齒,已成影響身體健康的病灶牙,應予拔除。
(3)近中傾斜阻生智齒,雖暫無癥狀,但有45%的智齒近中(智齒前面)的第二磨牙的遠中鄰面牙頸部,被此類阻生牙頂成齲洞。為了保護有重要咀嚼功能的第二磨牙,主張早期拔除此類阻生智齒。
對其他牙位正常、有咀嚼功能的智齒,或雖阻生沒有咀嚼功能,但無不適、發(fā)炎、齲齒等并發(fā)癥的智齒,或可利用它作為義齒(假牙)修復時擔當基牙的智齒,均應予以保留。
(編輯霜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