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約克夏豬
1.特征特性大約克夏豬于18世紀在英國育成,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豬種。引入我國后,經過多年培育馴化,已經有了較好的適應性。其主要優(yōu)點是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產崽較多,胴體瘦肉率高。大約克夏豬體型大而勻稱。耳直立,鼻直,四肢較長。全身被毛白色,故又稱大白豬。成年公豬體重250~300公斤,成年母豬體重230~250公斤。
2.肥育性能大約克夏豬增重速度快,省飼料。5月齡體重可達100公斤左右。在我國,每公斤配合飼料含消化能13.4兆焦、粗蛋白質16%,自由采食的條件下,從斷奶至體重90公斤階段,日增重為70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飼料3公斤左右。體重90公斤屠宰,屠宰率71%~73%,眼肌面積30~37平方厘米,胴體瘦肉率60%~65%。
3.繁殖性能性成熟較晚,5月齡的母豬出現第一次發(fā)情,發(fā)情周期18~22天,發(fā)情持續(xù)期3~4天。母豬妊娠期平均115天。初產母豬產崽數9~10頭,經產母豬產崽數10~12頭,產活崽數10頭左右。60日齡斷奶窩重133公斤,哺育率85%~95%。
4.雜交利用用大約克夏豬做父本與太湖豬進行兩品種雜交,一代雜種豬胴體瘦肉率45%;與長×北(長白公豬配北京黑豬)雜種母豬進行三品種雜交,一代雜種豬胴體瘦肉率58%;與長×約×金*9眼長白豬×(約克夏豬×金華豬)*9演雜種母豬進行四品種雜交,一代雜種豬胴體瘦肉率57%以上。
二、杜洛克豬
1.特征特性杜洛克豬俗稱紅毛豬,全身被毛呈金黃色或棕紅色,色澤深淺不一。兩耳中等大,略向前傾,耳尖稍下垂。頭小清秀,嘴短直。背腰在生長期呈平直狀態(tài),成年后稍呈弓形。胸寬而深,后軀肌肉豐滿,四肢粗壯、結實,蹄呈黑色,多直立。原產于美國東北部的新澤西州等地,前些年從美國、匈牙利和日本等國引入我國。其特點:體質健壯,抗逆性強,飼養(yǎng)條件比其他瘦肉型豬要求低。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胴體瘦肉率高,肉質較好。
2.肥育性能杜洛克豬在良好的飼養(yǎng)條件下,180日齡體重可達90公斤。在每公斤日糧含消化能12.64兆焦、粗蛋白質15.7%的營養(yǎng)條件下,體重25~100公斤階段,平均日增重650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飼料2.99公斤。體重100公斤屠宰,屠宰率75%,胴體瘦肉率61%,背膘厚2.69厘米,眼肌面積37平方厘米,肌肉內脂肪含量3.1%,肉色良好。
3.繁殖性能杜洛克豬性成熟較晚。母豬一般在6~7月齡、體重90~110公斤開始第一次發(fā)情,發(fā)情周期21天左右,發(fā)情持續(xù)期2~3天,妊娠期115天左右。初產母豬產崽數9頭左右,經產母豬產崽數10頭左右。
4.雜交利用在雜交利用中一般做父本。用杜洛克豬做父本與地方豬種進行兩品種雜交,一代雜種豬日增重可達500~600克,胴體瘦肉率50%左右。用杜洛克豬做父本與培育豬種進行兩品種或三品種雜交,其雜種豬日增重可達600克以上,胴體瘦肉率56%~62%。例如,杜洛克豬與榮昌豬雜交,一代雜種豬胴體瘦肉率50%左右。杜洛克豬與上海白豬雜交,一代雜種豬胴體瘦肉率60%左右。(見環(huán)插二圖7、8)(江西省吉安市畜禽良種場種豬場吳厚義郵碼:34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