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石
不久前,見到報上刊登一篇《冷飯熱后吃難消化》的科普文章。文中講到:剩飯重熱后再吃難以消化。因為米飯中的淀粉在加熱到60℃以上時會逐漸膨脹,最后變成糊狀,這個過程稱為“糊化”。這種糊化的淀粉分子容易被人體的消化酶水解。然而,糊化的淀粉冷卻后,淀粉中的分子重新排列并排出水分,產生“離漿”現(xiàn)象,稱為淀粉的“老化”。老化的淀粉分子即使重新加熱,哪怕溫度很高,也不可能恢復到糊化時的分子結構。淀粉老化后不易被人體消化水解。
當我把這條信息告訴妻子時,她反倒說,那我今后多吃剩飯吧,因為我消化太好了,需要減肥!她的這種想法是否可行,我心中沒底。說來也巧,在不久前召開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我聽到《食物成分新認識——抗性淀粉的功能》的報告,為妻子這種“活學活用”找到了科學依據(jù)。會后,我進一步向該項研究的專家楊月欣請教。
楊月欣是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營養(yǎng)學會副秘書長、營養(yǎng)與保健食品委員會主任,她的意見無疑具有權威性。下面是她對抗性淀粉的研究緣由及相關知識介紹。
在食物不豐富的年代,人們關心的是怎樣防止營養(yǎng)缺乏,怎樣把吃進的食物營養(yǎng)吸收得更多些;但在食物豐富后,富裕病的增多,促使人們開始研究怎樣在滿足口福的同時,避免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耐量低減等富裕病的發(fā)生。
正因如此,上世紀90年代,膳食纖維首先被列為第七營養(yǎng)素;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抗性淀粉”保健功能的新概念。
“抗性淀粉”說白了,就是不易消化的淀粉。營養(yǎng)學界給它的科學定義是:“健康者小腸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產物?!苯甑难芯恳殉醪阶C明,抗性淀粉不能在小腸消化吸收,不能在小腸分解為葡萄糖;它在結腸可被生理性細菌發(fā)酵,產生短鏈脂肪酸和氣體。
199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世界糧農組織聯(lián)合出版的《人類營養(yǎng)中的碳水化合物》一書中指出:“抗性淀粉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進展,是近年來碳水化合物與健康關系研究中的一項最重要的成果。”
抗性淀粉至今尚無化學上的精確分類。目前大多數(shù)專家根據(jù)淀粉的來源和人體實驗的結果,把抗性淀粉分為4類。
一是糧食加工中物理形態(tài)造成的,如半熟及未碾碎的谷物;二是某些食物的天然形態(tài),如對抗淀粉酶的生土豆和青香蕉等;三是化學結構改變造成的變性或老化的淀粉。這三類抗性淀粉可共存于一種食物中。如生土豆含抗性淀粉75%,而新煮熟的土豆僅含3%,但冷卻后又增加到12%??剐缘矸蹖δ承┤巳航】涤幸?,受到科學家青睞,經特殊工藝加工或基因改造,可使面粉中的抗性淀粉增加到38%。這是第四類抗性淀粉。目前已有部分食品企業(yè)通過選擇高直鏈淀粉的稻米為原料、在食品中強化膳食纖維、面包中加入全谷粒等方法,以提高抗性淀粉含量,降低淀粉類食品對血糖的影響,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健康食品。
抗性淀粉和易消化淀粉常常在糧食食品中共存。生薯類含抗性淀粉50%~60%,熟薯類含抗性淀粉7%。此外,糧食的加工方式,如顆粒大小、軟硬、稀稠與烹調的時間、溫度、壓力等,都對其抗性淀粉數(shù)量有影響。
含抗性淀粉的食物不能完全在小腸消化吸收。與易消化的淀粉類食物比較,它對血糖和胰島素分泌的影響小,很適合血糖不穩(wěn)定和肥胖者食用。另外,還有專家發(fā)現(xiàn),用含40%的抗性淀粉飼料喂養(yǎng)小鼠幾個星期,這些實驗小鼠異常的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即調整到正常水平。
與膳食纖維不同,抗性淀粉可100%在結腸內被細菌發(fā)酵和重吸收,不增加糞便量。抗性淀粉在結腸中發(fā)酵,其代謝產物一方面維持腸道酸性環(huán)境;另一方面促進了蛋白質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酚、胺類等毒素的分解和排出,對預防結腸癌有積極作用。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這些胺類毒素積聚可能是造成結腸癌的一個重要原因。淀粉消費量高的地區(qū),結腸癌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淀粉低的地區(qū)。研究認為,這與不易消化的抗性淀粉攝入量增多有重要關系。
針對富裕病的增多,各國營養(yǎng)學家越來越提倡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剐缘矸鄣陌l(fā)現(xiàn)和研究將為這種“膳食指南”的落實,提供更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在食品加工中增加抗性淀粉含量已成為一種方向。目前,西方膳食中一般含有10%的抗性淀粉。國人可考慮從以下方面攝取抗性淀粉:剩米飯或煮熟土豆涼了再熱后吃,或吃些青香蕉、生紅薯等。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須依具體情況分析對待?!翱剐缘矸邸笔呛檬菈?,并不能一概而論。建議消化能力差的人還是少吃不吃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