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報業(yè)集團成立的慶典活動中,我結(jié)識了前來參加活動的建華同志。他與我既是同行又是同好——都在報社辦公室任職,都有個業(yè)余文學(xué)愛好。所以于杯光酒影中也就多了一些類似的話題。建華承諾,回去后即把他的隨筆近作寄我。果然,一本散發(fā)著書墨香氣的新書《太陽只有一個》,很快抵達我的案頭。
隨手翻閱這本新作,第一感覺是活泛但不輕佻;豐富卻又下筆用心。的確,在自然界,太陽只能有一個,但“日出卻多姿多彩”。在浩瀚的散文隨筆海洋里,這本名為《太陽只有一個》的思想結(jié)晶,當是生活之光的自然反映,可以給讀者奉獻上些許熱量、幾縷清輝。在這本集子之前的序中,作者寫道:“早幾年流行《負暄瑣話》,大家喜歡它老道的筆法和蒼涼的史實,我記住了作者張中行老人的一句話,他說:‘天地不仁,人若勝天道,一則改進物質(zhì)條件,一則創(chuàng)造藝術(shù)之境,以使生活更加充沛’?!钡拇_,建華兄所感所作,不是出自矯情,他表白說,連街上一棵小樹折斷都會令自己的心緊一下,更何況世事多艱;他的零零星星的作品,也就成為生命體驗的一部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他不把這些視為藝術(shù)創(chuàng)造,只是作為一個人對他所賴以生存的世界的關(guān)切:“為之添些有趣,訴些不安,說些有幸,道些不平……而已”。通觀這本新著,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以其中文章的題目名之,即:“尋找崇高”(哲思隨筆)、“風味人生”(生活隨筆)、“打碎地獄”(社會隨筆)、“不辱使命”(文化隨筆)、“票友世界”(戲曲隨筆)等。這百篇隨筆文章曾發(fā)表于《長江文學(xué)叢刊》、《當代作家》、《芳草》、《羊城晚報》、《南方周末》、《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等報刊,文筆不俗,思考良多,有的達到一定的思想藝術(shù)深度。所以,其中有的篇章被《新華文摘》、《雜文選刊》、《作家文摘》、《文摘報》等檔次較高的刊物轉(zhuǎn)載,就是名至實歸之事了。
讀《太陽只有一個》,常有所悟。魯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魯迅是崇高和偉岸的代表。中華民族需要的是魯迅的非凡與不朽。但是,“一個世紀過去了,舉目四望,那巨大的前行身影還是魯迅,這未免寂寞和悲哀。一個魯迅是不夠的,中國和世界呼喚誕生更多的魯迅,也需要更多的人超越魯迅。眼下,我們該做的是為‘誕生’和‘超越’培育一點土壤”。(《還是魯迅》)對于崇高,作者自有自己的認識:“崇高曾經(jīng)穿過偽善的外衣,欺騙過純潔的靈魂,被弄得面目可憎。然而,我們厭棄的只能是那件外衣,應(yīng)洗去塵垢,讓崇高的旗幟,引領(lǐng)我們精神操練。我們有過多年的偽崇高,如果再拒絕崇高、躲避崇高、嘲弄崇高,社會不知將為此付出何等代價?!保ā秾ふ页绺摺罚┲袊卮笪锊?,風物多元,很值得一說。比如西北,就是一個巨大的文化之謎。西北的面,很有特色:“留心看,它的操作簡直是藝術(shù)。就說拉面吧,初時在空中一拉,在案板上一摔,大起大落,啪啪有聲,如挾風帶電,爽勁兒嘎巴脆。爾后則和風細雨,形同剝繭抽絲,又像撫琴弄弦,面條兒細細縷縷,轉(zhuǎn)瞬即是一掛白瀑飛瀉到鍋里?!保ā段鞅泵娲笥^》)真是傳神!
總之,隨筆集《太陽只有一個》內(nèi)容豐富,形式活潑,語言生動,形象有趣。從美學(xué)上講,有“崇高”也有“優(yōu)美”;有“悲劇”還有“喜劇”。從思想認識上看,有歷史的回音,也有現(xiàn)實的反響,有哲學(xué)的思考,也有社會學(xué)的表現(xiàn)。林林總總的內(nèi)容,以一種散文隨筆的形式出之,可讀可賞,能牽引讀者如我者于茶余飯后細心品味;并于默化潛移中受益,在字里行間收獲。因此,讀后提筆為這本書寫點評論文字,當不是枯燥無味的任務(wù),反倒是意趣橫生的事情了。
《太陽只有一個》 羅建華著 武漢出版社 2002.2 定價: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