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濃墨重彩描繪愛情的文藝作品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沉湎于卿卿我我的癡男怨女屢見不鮮。然而很久以來,人們總以為這種異性之間的熾熱情感是由心引發(fā)的,不然的話,為什么人們管最傾心的異性叫心上人,將戀人間的情投意合稱作心心相印,把在異性面前心蕩神迷叫心旌搖曳,為什么向異性表白自己對愛情堅如磐石時往往說:“我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你看看!”
其實,男女之間這種令人回腸蕩氣的傾慕之情并非源于心臟,而是來自大腦。早在公元前400年,希臘醫(yī)生Hippokrates就曾提出此立論,但卻被同時代的人視為異端邪說。1409年,意大利畫家、科學家、工程師列奧那多·達·芬奇曾繪制過一張大腦圖,標出不同腦域的不同功能。如今,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大腦的認識日趨深入和全面:大腦是主管全身知覺、運動、思維及記憶等功能的指揮中心。這個中心的“硬件”是由多達千億根長約100萬公里的神經(jīng)纖維構(gòu)成的神經(jīng)。而位于大腦中心的下丘腦則是腦中之“腦”——除嗅覺外,人體各部位感受的沖動均經(jīng)它傳遞給大腦皮層。它不僅主管吃喝睡眠體溫脈搏,而且還控制激素分泌及產(chǎn)生性欲。人們常說的“一見鐘情”,并非僅與視覺器官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大腦有關:外界的大量圖像被眼睛接收后,先通過瞳孔到達對光線敏感的視神經(jīng),在那兒變成電脈沖,然后經(jīng)過“篩選”,無用的數(shù)據(jù)被“濾除”,有用的信息傳遞到大腦皮層。如今,我們已能借助一種被稱作“SQULDS”(超導量子干涉探測儀)觀察到大腦中的這種信息流。此外,大腦還能產(chǎn)生一種類似鴉片的化學物質(zhì)Endorphine,它能給人帶來精神快感和性亢奮。
除大腦外,異性之間彼此傾慕是否還有性誘餌——即信息素—在起作用,長期以來爭論不休。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傾向于這樣一種說法:人表達思想交流感情,除借助語言文字外,還通過一種“香味兒對話”,這種“對話”中的“語匯”是人身上固有的信息素分泌出來的一種特殊氣味兒,它能燃起熾熱的愛欲。德國漢堡大學有機化學學院教授維特科·弗蘭克博士說,從前,每當跳舞前,男子總要在腋窩下放一塊兒手帕。跳舞時,這種裝飾性手帕散發(fā)出來的特殊氣味兒極易引起異性沖動。試驗亦證明,帶少量信息素(如雄睪酮)的紡織品備受女性青睞。濃度較高的信息素產(chǎn)生于腎上腺皮質(zhì),存在于男子汗液中。在牙科醫(yī)院,候診的女性患者亦往往選擇沾有男子信息素的椅子就坐。因而我們可以說,人體的這種特殊體味兒亦成為異性情感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
[譯自《讀者文摘》德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