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中國菜”天下第一的臺灣人、中國人最愛嘲笑美國沒有美食。
美國沒有美食?
事實真的如此嗎?當(dāng)然,如果指“美國菜”只有漢堡薯條等速食及牛排烤火雞等等大餐,菜色不多變化也不大,我基本上會同意。
但如果因此以為“美國沒有美食”,那恐怕是“坐井觀天”,以外來者身分不能介入美國的主流社會,不曾見識到美國美食之壯觀吧!
就像早期臺灣的“留學(xué)生文學(xué)”,拿獎學(xué)金的窮學(xué)生大寫“坐灰狗、吃漢堡”,而60年代的臺灣人以為美國人都是這樣旅行的。
有不少人認(rèn)為美國人不講究規(guī)矩、排場,那大概也因為不曾介入真正富裕的中上階層社交圈,更不用講那些跨國企業(yè)、政要權(quán)貴的上流社會社交圈吧。
我真正懂得吃,而且吃遍世界各地美食的朋友告訴我,同樣等級的米其林三顆星的餐廳,在紐約吃來不僅不遜于巴黎,有的還優(yōu)于巴黎。
小爪魚大饗宴
最近一趟美國行,我發(fā)現(xiàn)美國南方地區(qū)在飲食方面也很有特色,絕非只是漢堡薯條。
由于緊鄰墨西哥,美南不少地方的菜式受到“老墨”影響,玉米餅美國口味化后,成為跨州的速食店,跟漢堡一樣四處可見。
比較特別的是,這次吃到產(chǎn)于路易斯安那州河流里的一種“爪魚”。
“爪魚”看來像是一只小龍蝦,小的只有四五厘米長,長的可以有十幾厘米長。這種淡水產(chǎn)像的“爪魚”因為小,肉自然特別細(xì)嫩,也因為小,在烹調(diào)時,更容易入味。
在美南有法裔人士的地方,便有一道祖?zhèn)鞯牟耸?,稱作“辣爪魚”。
由于加上大量的辣味,煮熟的爪魚上面滿是橘紅的辣味醬。要吃“爪魚”,刀叉、筷子當(dāng)然都派不上用場,只有手是最好的工具。將類似龍蝦的頭摘下,吸一口腦髓,再用手指剝開像龍蝦一樣的殼,里面有一小截美味的肉,真像一個迷你小龍蝦。特制的辣椒調(diào)料如此辛辣是我在西餐中少見的。老實說,要不是朋友引經(jīng)據(jù)典地保證,我實在難以相信來美國的法國后裔會烹煮出這么辛辣的美食。
手剝“爪魚”時,一定會沾一手辣醬,加上“爪魚”個頭小,容易入味,辣呼呼的可多吃幾尾,再大口喝墨西哥啤酒,真的是人間美味。
大概也為沖淡辣味吧,“爪魚”會與馬鈴薯一起煮,辣味透入馬鈴薯,有點辣又不太辣真是成功的配味。
由于“爪魚”像龍蝦一樣,外殼張牙舞爪,賣這種“爪魚”時,都放在一個大桶里,下面放幾顆馬鈴薯,上面放幾十尾“爪魚”,桶分大小,會吃的人連吃數(shù)大桶還喊不過癮呢。
盡奢侈之能事
這次到美國南方吃美食,我發(fā)現(xiàn)美國菜受到移民的影響很大。各國后裔事實上都在美國這塊土地上,重新開創(chuàng)了融合老家與當(dāng)?shù)氐男率澄铩_@些食物已非簡單的“法國菜”、“墨西哥菜”。比較客觀的說法,我個人愿意稱這種菜為“美國菜”。
就這個意義來說,要說“美國”沒有美食,甚至“美國菜”沒有美食,真是太妄自尊大了。
從幾十年前到美國讀書,其間還不斷進(jìn)出美國,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國“享受文化”里有一種“隨興的奢侈”,或可譯為“非正式的奢侈”。
當(dāng)然要強調(diào),這種“隨興的奢侈”重點在后面那個“奢侈”上,也就是說,舉凡一切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都拿來享受,極盡奢侈之能事,而且又能輕松自在地享用,不須有約束。
[摘自臺灣《聯(lián)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