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給巴爾這個小島在非洲東海岸的印度洋中,緊鄰東非本土,南有馬達加斯加,東有塞舌爾島。從飛機上看下去,桑給巴爾就像南太平洋中的一塊浮玉。
非洲是我孩童時代的狂想曲。它給我一種不可思議的誘惑和神奇感。第一次聽到利文斯通的故事,正是我崇拜英雄的熱血少年時代,因此我對那蠻荒土地的冥思一幕幕從書中筑起。
躲蚊子
到非洲的黃皮書上,只須有黃熱病、肝炎和瘧疾的免疫就行,但我到免疫中心去的時候,他們連吃帶打又給我做了傷寒、霍亂、腦膜炎、破傷風、白喉和小兒麻痹的防疫。我大妹曾在西非的賽內加爾住過半年,她跟我說,那里有一種蟲,在你睡覺的時候從腳掌鉆進你的皮膚里,要我去時小心,千萬不要打光腳,更不可睡在地上。
利文斯通是醫(yī)生,他到非洲傳道的時候還不到30歲。在各種危難艱險中,最不勝防最可怕的并不是獅子,雖然他在非洲的第三年就被獅子咬斷左臂(沒有醫(yī)生醫(yī)他的傷,是他自己醫(yī)好了自己)。人類的頭號敵人是蚊子,是那小小尖嘴的蚊子,不聲不響將針扎入人的血管中,傳播了最多最厲害的瘟疫。
我在醫(yī)藥空前發(fā)達的現(xiàn)代,并在充分準備之下來到東非的香奇芭島,晚上睡在木制的床上,床頂罩下嚴密的蚊帳,只有帳前有個上下交叉的縫當作門,可以掀開來進進出出。我萬無一失地安穩(wěn)睡去,半夜,忽覺腳趾有動靜,我趕快爬起來看,只見一排排螞蟻正在床上爬呢。
傍晚,我一面捧著椰子一面啃著木薯乘涼,看路邊的行人。忽然我看見三只蚊子在我的小腿上,集中火力同攻一處,它們有什么理由全都選中了那一個小點呢?太奇怪了。也許它們正餓得饑不擇處,見皮膚就狂吸?它們不知道我已打過多少針,我的血里有防毒劑呢!
利文斯通是1841年到非洲的,他原先一心要來中國,結果被派到了非洲,非洲的人道歷史也就從此開始。他的足跡遍及南非地區(qū),4年之內,走了近5000英里的路。他多次染上瘧疾、黃熱病,死里逃生,他的妻子卻躲不掉,終于死于瘧疾。(用樹皮制奎寧抗瘧疾就是他發(fā)明的)。一百多年了,蚊子仍是非洲人首屈一指的禍害。
悲人奴
桑給巴爾島因盛產香料又名香料島,來此地的游客除了逛各種香料的種植莊園,戲水在美麗的海灘之外,沒有人會放過歷史遺跡的巡訪。
小小的香料島不過640平方英里,19世紀中葉,曾是人販集中的地區(qū),島上的人奴市場是全球最大的人奴出口中心。人奴販高峰期的銷售量達一年5萬人。當時的香奇芭島好像現(xiàn)在的紐約,各國人、各種文化混雜一處,商旅過客絡繹不絕。前世紀的工業(yè)革命驅動歐洲商人尋市場、找原材料,來到了這片“黑暗的大陸”,他們伙同阿拉伯人、蘇丹人、印度人奴役散落的非洲人。被捉到的黑人從非洲大陸運到香料島來賣。殖民勢力的擴張助長了買賣黑奴的加速。
1866年,利文斯通初到桑給巴爾島,曾親眼看見奴隸主殺死過400名黑人婦孺。他詳細地記載下來,把宣教的事放在其次,全心去阻止奴隸的買賣。他的一個朋友司丹利帶回這些文件到美國發(fā)表引起人們的憤怒,開始了反奴運動。
今天這個人販市場的遺址以及許多囚禁人奴的地窯被保存下來,供人憑吊。
利文斯通一生拼死反奴,成了人奴販的大敵,若不是同行的黑人保護他,他早就被害了。1873年他死于一片沼澤地,非洲人把他的心挖了出來,葬在非洲。他的非洲同伴小心地將他的尸體裝在布袋里,護送一千多英里,用了8個月的時間從非洲的心臟區(qū)步行到海岸,用輪船運返倫敦。英國人把那具已經沒有“心”的身體葬在西敏寺,尊他為“非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