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歲小女孩上課時傳紙條給一個心儀的男孩,寫著“你一定要愛我,娶我,還要陪我走路回家,否則我將會自殺”。但是紙條尚未轉到那男孩,便被老師給沒收了,并且轉交女孩家長處理。
16年后,女孩的婚禮上,女孩的父親交給新郎一張紙條。新郎將內容大聲地宣讀出來,而新郎正是當年紙條上的男主角。他當眾請求女孩發(fā)誓絕對不會自殺,而且愿意陪她一起走回家。就這樣這封傳遞了16年的情書終于得以物歸原主,而有情人也終成眷屬。
記得我五六歲時,曾經(jīng)留書離家出走,原因是認為自己不是爸媽親生的小孩。結果到附近的長輩家串串門子,實在無處可去。一會兒被爸媽找了回家。事實上所有認識我的人,沒有人不說我是爸媽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我對兒時這出鬧劇早已淡忘了。
有一次在茶園閑聊時,媽媽從皮夾中抽出一張泛黃的紙片交給我看。我湊身去看,只見歪歪扭扭的字寫著:“爸爸媽媽,我走了,你們不要來找我,找也找不到的?!?img align='\"left\"' hspace='\"15\"'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713/2uQKB3NmEe4ckcyTWoAkvy.webp" vspace='\"5\"'/>
突然間,我又掉回當時的情景:出了門,我不知該往哪兒走,只得躲到鄰居婆婆家,沒想到外婆正在那兒閑磕牙。我因沒處可去,只得留在那兒磨蹭。所以結局可想而知,不出20分鐘外婆回家后,我的行跡就敗露了。但是時隔30多年,我沒想到媽媽竟還將它保留著呢!
我十分有趣地聽著爸媽敘述我當年的“英勇事跡”,當然許多其他的陳年舊事也被回憶了起來。
有一位結婚多年的丈夫,一天在辦公室收到一封匿名信。內容是一位女子表達對他的仰慕之情。當時他并未在意,但從此以后,每天都會接到同一匿名者寄來的信,有時是一首詩,有時是一張卡片,有時又是一朵花。無論形式如何,卻都充滿了愛情。久而久之,他也對每天一封的匿名情書充滿期待。盡管他覺得對太太有罪惡感,但誰又不喜歡有愛慕者呢!就這樣他開始注意自己的身材保養(yǎng)、儀容打扮,每天興沖沖地迎接新的一天。
終于有一天,這位愛慕者提出見面的要求。他很猶豫,也很期待。禁不起對方再三的要求及保證,他們約定了晚餐的約會。當天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達餐廳時,正在等待他的是一個長發(fā)女子的背。他一步一步走過桌邊,剎時間,轉頭迎接他的竟是他妻子的笑臉!而那天正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
我在新西蘭時,每天早晨外出散步回來會檢查信箱,順便幫房東家拿回郵件。但某一天,有一張未貼郵票也沒有地址只有房東羅杰名字的卡片。我想了想決定留“它”在信箱內佯裝不知,免得讓羅杰尷尬。
傍晚羅杰回家后與我們在院子里寒暄,提到了那封神秘的卡片。他小聲說:“這是阿戴兒(房東太太)耍的小詭計,她每年在我生日當天丟一封未署名的卡片在信箱,還故意拼錯其中一個字母,假裝是一位神秘的愛慕者!”羅杰說完,對我們眨眨眼,露出甜甜的笑臉。
但是,羅杰從未拆穿愛的小詭計,這大概就是這對夫妻結婚22年依然恩恩愛愛得讓人羨慕的小秘訣吧。
其實,時下許多人在苦心追求浪漫,但是我想,“浪漫”并不在于過情人節(jié)、結婚紀念日或生日時的燭光晚餐及鉆戒的大小。我們一生中的各個階段里,時時都有俯拾即是的材料;無論酸甜苦辣或青澀,只要我們放慢腳步處處留心并珍惜身旁的每一個人,把握每一分鐘相聚的時刻,有一句廣告詞不是說:“有人用筆寫日記,有人用心寫日記……”,不論以何種方式將生活點滴記錄下來,都是可待日后回味的小故事,可讓我們的生活平添幾許浪漫的情趣。
[摘自臺灣《警友之聲》]